科技為媒 院縣“聯姻” 跨越十余年的“雙向奔赴”
摘要:針對秸稈利用產業發展瓶頸,省農科院示范推廣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原本屬于廢棄物的花生秧、花生殼等變身成幾千元一噸的走俏貨。
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陽
“多虧省農科院專家團隊送來的新成果、新技術,才有了俺們農場的今天。”9月13日,在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正陽)暨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共建工作推進會上,正陽縣種糧大戶黃磊深情表示謝意。
和土地打了快20年交道,在省農科院專家手把手技術指導下,黃磊愣是在土地上種出了科技范兒。
“種上豫花37號,比普通花生一斤多賣一塊多,一畝地收益能多七八百元。”望著2800畝郁郁蔥蔥的花生田,黃磊心里很滿足,再過20天左右的時間,這里就要迎來豐收。
豫花37號是目前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高油酸花生品種。“高油酸花生是指花生脂肪組成中油酸含量超過75%的花生,營養保健價值高,抗氧化、耐儲藏、產品貨架期長。”省農科院花生研究所研究員臧秀旺說,豫花37號早熟、豐產、抗逆、氮高效、適宜加工,在我省夏播生育期110天左右,完全能滿足一年兩熟。
良種,還需要配套良法。站在地頭,黃磊指著一道道起伏的花生叢介紹,平地種花生,排水不暢,爛果多,品質差。咋辦?專家支招,起壟種植!平地上起,高13~15厘米。旱時順溝澆灌,防止土壤板結;澇時易于排水,防止田間積水。如今,正陽全縣花生起壟種植面積達90%以上。
這兩年,在專家指導下,黃磊嘗試運用花生精準調控技術,“貴在‘精準’二字,減肥減藥,在節約成本的同時,還能提質增效。”臧秀旺補充道。
“瞅這長勢,今年畝產700斤,打不住!”黃磊自豪地說。如今,2800畝花生田已經成為周邊種植大戶的觀摩田、學習課堂。
從無名小卒到當地知名種糧大戶,黃磊的成長得益于一場院縣之間的“雙向奔赴”。
早在2012年,省農科院便啟動實施了“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工程”,近年來又與正陽縣開展“現代農業科技綜合示范縣”共建工作。隨著新成果、新技術落地生根,正陽花生產業搭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
“聚焦正陽主導農業產業發展全鏈條的科技需求,堅持群眾需要什么、地方需要什么、產業需要什么,就設立什么樣的項目,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布局什么樣的平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省農科院院長張新友表示。
在正陽縣新天地草業有限公司的廠房內,經過揉絲壓塊的花生秸稈新產品即將“遠赴”韓國。“從粗加工邁入精深加工,多虧省農科院強大的技術支持。”公司負責人蔣金鋒說。
作為全國花生第一大縣,正陽每年花生秸稈就有50萬噸。針對秸稈利用產業發展瓶頸,省農科院示范推廣花生秸稈飼料化利用技術,原本屬于廢棄物的花生秧、花生殼等變身成幾千元一噸的走俏貨。
科技的種子一旦在田間地頭播下,就孕育著無限希望。
在院縣雙方共同努力下,正陽花生一、二、三產比例由創建前的35:28:37,調優到目前的25:37:38,產業結構由“啞鈴形”初步發展為“倒金字塔形”,花生的精深加工年處理量較創建前增加了近6倍,由5萬噸增至32.3萬噸,2022年,正陽花生品牌價值超過120億元。
“圍繞產業需求,政府進行產業引導和政策扶持;企業提供資金和人員,建設品種技術研發平臺,依托平臺獲取科研院所轉化的技術成果;示范基地將平臺轉化的技術成果進行生產應用及示范推廣,打造出‘政府+企業+基地+農民+科技+市場’的正陽模式,推動正陽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全國前列。”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張文表示。
據悉,農業農村部于2021年啟動了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了72個縣,探索在縣域推進農業科技現代化的實現途徑,正陽縣成功入選,經過3年創建,今年4月順利通過農業農村部組織的考核,被列為首批24個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之一。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