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氣”
摘要:“鍋氣”如同武俠小說里英雄的劍氣一樣,都是先聲奪人的,是氣勢、氣味、氣色、氣質的集大成者——氣勢一定是吞云吐霧、白煙彌漫的,氣味一定是異香繞梁、經久不散的,氣色一定是油亮純正、鮮嫩欲滴的,氣質一定是脆嫩爽滑、入口不忘的。
文/溫培雅
徐克導演的電影《滿漢全席》里有一段對白:“干炒牛河講鑊氣,油多就膩,油少會焦……”粵語中一直有“鑊氣”的說法,“鑊”是鍋的古稱,美食節目中經常提及的“鍋氣”應該是“鑊氣”民間化的說法。具體含義是指食材在高溫爆炒時,運用猛烈的火力,在鍋中快速翻炒,食材溫度瞬間飆升,水分蒸發后引發出來的脂香、干香和焦香。“鍋氣”如同武俠小說里英雄的劍氣一樣,都是先聲奪人的,是氣勢、氣味、氣色、氣質的集大成者——氣勢一定是吞云吐霧、白煙彌漫的,氣味一定是異香繞梁、經久不散的,氣色一定是油亮純正、鮮嫩欲滴的,氣質一定是脆嫩爽滑、入口不忘的。
中國烹飪史經歷了漫長的陶烹時代、銅烹時代,漢末才進入鐵烹時代。鐵烹改變了兩漢以前以燉、煮、燒、烤、燔、炮、炙為主的素面朝天的烹飪方式,讓炒菜C位出道。魏晉時期食用植物油興起,更是讓鮮美的炒菜一騎絕塵,幫助口味寡淡的古人打開了美食新世界的大門。我們很幸運,能經常品嘗到有“鍋氣”的菜系。
家里的飯菜自不必說,每個人記憶里的“媽媽味道”一定氤氳著霧騰騰的“鍋氣”。大飯店的菜系水平穩定,但是常缺“鍋氣”,很多菜賣相漂亮,端上桌后卻冷硬如大理石地面,沒有絲毫熱乎氣兒,一口下去拒人千里之外。大排檔、小館子則常有令人出乎意料的驚喜。他們的煤氣灶火大勁足,旁邊的鼓風機呼呼助威。遍布油膩的大鐵鍋在200攝氏度高溫下烈火熗燒,瞬間斷生,香味四溢。這種口感與火有關,與鍋有關,與距離也有關,廚房與飯廳不過咫尺之遙,食客甚至能全程觀看烹飪過程。菜從鍋里到盤里再到口里,不過幾分鐘,“鍋氣”得以能很好保留。
有“鍋氣”的菜一定是熱的,但是熱菜不一定有“鍋氣”。“鍋氣”是一道菜的靈魂,菜沒了“鍋氣”就如同人沒了精氣神。大味至簡,“鍋氣”被南北眾多廚師奉為圭臬,只可意會,其中玄妙,近似于禪。粵菜里的干炒牛河、醬爆雙魷,川菜里的生爆鱔背,湘菜里的辣子雞塊、干鍋肥腸,蘇菜里的響油鱔糊、松鼠鱖魚,魯菜里的油爆雙脆、蔥爆羊肉等,皆以噴薄而出的“鍋氣”征服四方英豪,一統腸胃。大師傅、大鐵鍋才能炒出更具備“鍋氣”的菜肴,如今的平底鍋、空氣炸鍋、低壓燉鍋、滾筒式炒鍋制作的菜品是望塵莫及的。
人生既然沒有標準答案,做一個有“鍋氣”的人也不錯。雅可炊金饌玉、登堂入室,俗則煙熏火燎、隱身市井。《禮記》中說:“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那有鍋氣的人必有堅韌的意志力和蓬勃的生命力,即便經歷了人生的煎、炒、熘、燉、烹、炸、煮,依然保持熱氣騰騰的狀態。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