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圖片 觀天下

夢想花開|在希望的田野上——駐馬店市農科院科技賦能小麥產業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3-09-13 10:19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付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這包括小麥量—質協調提升高效綠色栽培調控技術、小麥土傳病害YB系列微生物制劑防治技術、小麥智慧生產農情信息快速監測技術等3項關鍵技術,確保小麥實現高產穩產、綠色高效,實現優質品種—優質栽培—優質加工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駐馬店網訊(記者 許 偉 房滿地)金秋到,麥種俏。處暑節氣剛過,中原大地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小麥秋播備種。連日來,駐馬店市農科院富強路一帶的農資超市熱鬧非凡,各縣區的農民駕駛著輕型卡車、三輪車從四面八方趕來,爭相選購優質高產小麥種子。

51

資料圖

一粒良種,千粒好糧。作為國家糧食生產核心區重要組成部分,駐馬店常年糧食播種面積1900萬畝,連續多年產量160億斤以上,素有“中原糧倉”之稱。其中,小麥產量占全省1/7、全國1/27,每年外調原糧及制成品80億斤,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了駐馬店力量。小麥良種的培育與推廣在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種好一半苗,苗好一半收。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近年來,駐馬店市農科院注重在“一粒種子”上做文章,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專家陳劍平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小麥育種專家許為鋼的指導下,深入開展種源和病害“卡脖子”技術攻關,在小麥良種培育推廣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搶眼表現,不同用途的小麥新品種迭代升級,全市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100%,為全省乃至全國小麥的穩產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駐馬店是河南省小麥主產區之一,也是小麥品種利用大區。多年來,我市小麥品種利用多樣化,主導品種明確,品種搭配合理,常年種植面積在10000畝以上的小麥品種有50來個。60年來,為實現高產綠色高效的小麥種植夢想,駐馬店市農科院小麥課題科研團隊立足駐馬店區域環境氣候實際情況,選育出的小麥新品種“駐麥4號”“駐麥6號”“平安7號”“駐麥305”“駐麥328”“駐麥762”“駐麥256”“駐麥586”等8個小麥新品種,除駐麥4號之外,其余7個品種均獲得國家植物新品種權。目前,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小麥科研團隊共有7人,其中研究員1人、副研究員2人,中級職稱4人,先后發表科技論文65篇。課題組依托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帶動5個示范縣從事與小麥有關的科技人員35人以上,納入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的技術骨干15人(2人為推廣研究員、13人為高級農藝師)。在團隊建設過程中還吸收了從事土壤肥料、病蟲害防治、農業技術推廣等方面的縣區技術人員參與進來,在小麥生產的各個環節和小麥產業的不同領域充分發揮了積極作用,促進了駐馬店市小麥生產的穩步發展。

“種業是農業的‘芯片’,種質資源就是種業的‘芯片’,引進和創制新種質是突破品種選育‘卡脖子’的關鍵之一。”駐馬店市農科院院長馬紅珍表示,“下一步我們還要緊跟生產需求,優中選優,將更多高產、廣適、多抗等優異性狀于一身的好品種選育出來,讓小麥新品種產生更大社會效益。”

農業科技賦能,良種良法配套,在一代代駐馬店農科人的接力奮斗下,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把“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的諄諄叮囑,化成“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的實際行動。

使命在肩:一定要培育出優質高產的小麥新品種

52

資料圖

“手中有糧、天寬地廣。”河南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但長期以來,在河南小麥生產榜單上,駐馬店是個不聲不響的“中等生”。20世紀60年代,駐馬店小麥平均畝產不到100公斤,年產量40萬噸左右;2000年新世紀開啟時,駐馬店小麥畝產約260公斤,年產量只有230多萬噸。此后,駐馬店夯實糧食基礎,強化科技推廣,開啟了“十八連豐”的新征程,到2021年,小麥產量躍升至510多萬噸,位居全省第二,成為河南小麥版圖中最大的變量。

最大變量背后,是一代代駐馬店市農業科研人員勵精圖治,潛心鉆研小麥育種的情懷與擔當。回顧歷史,駐馬店市農科院第一代小麥育種專家、今年已84歲的翟德昌老人深有感觸:“一手小牌打成好牌,關鍵在于攥住了小麥育種這張王牌。”

據翟德昌介紹,在1963年駐馬店市農科院成立之初,我市就開始了小麥品種的選育工作,周玉釗、韓清林等老一代農科人是駐馬店市農科院最早從事小麥課題研究的專業人員。

“當時小麥單產極低,除去交公糧的部分家家戶戶幾乎沒有余糧。”翟德昌說,讓農民填飽肚子是他選育小麥品種的初衷。20世紀60年代末,上蔡縣洙湖人民公社模仿延安抗大的辦學模式,依托各類專家資源,成立了邊生產邊辦學的大學,人們親切地稱其為“農大”。翟德昌跟著“農大”的老師們如饑似渴地學習農業基礎知識,很快就掌握了測產測報、病蟲害防治等實用技術,為今后的小麥育種打下了知識基礎。他根據自己學到的知識和掌握的小麥種質資源,選育出了當時比較高產的小麥品種。

作為農民技術員,因為工作業績突出,翟德昌在1973年被組織推薦保送到河南農業大學學習遺傳育種知識。他帶著自己掌握的小麥種質資源來到河南農大,4年的大學生涯,在教授的精心培育下,他學有所成,成為小麥育種領域的行家里手。

1977年,翟德昌從河南農業大學順利畢業,被分配到駐馬店市農科院,他帶著大學期間精心選育出的小麥雜交組合后代,開啟了糧食作物的育種科研歷程。

“當時我們參加了河南省小麥高、穩、優、低研究推廣協作組,周玉釗負責駐馬店小麥課題的組織和協作。”翟德昌說,“河南省小麥高、穩、優、低研究推廣協作組在全省范圍內組織多學科、多部門、多層次的科技力量,本著把科研成果盡快變成生產力的精神,經過三年的協作攻關,周玉釗、韓清林參加并完成了《小麥不同生產類型區的劃分及其生產技術規程研究》。”該項研究根據河南的氣候條件,土壤類型、地形、地貌、生產水平以及其它影響小麥生長發育的生態因素,將河南小麥劃分為十個類型區(駐馬店地區屬于豫中南、西南砂姜黑土生態類型麥區),并制訂了一套相應的小麥生產技術規程。通過三年大面積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使全省11個重點縣和上百個大面積示范區的小麥產量有了重大突破,增加了這些地區的經濟效益,大大促進了全省小麥連年大幅度增產,其技術水平居國內先進水平。1983年,該項成果榮獲省科技成果獎特等獎。

1991年,駐馬店市農科院成立糧食作物研究中心大小麥研究室,開展小麥育種研究工作。“駐馬店小麥育種最初是和大麥育種在一起進行的,都在一個課題組,人員也沒嚴密的分工。”翟德昌介紹,1985年,駐“豫大麥1號”培育成功;1994年,豫大麥2號培育成功。這兩個大麥新品種的培育成功,憑借著豐產優質,耐濕、耐寒性好,抗病性較強,適應性廣等特點,迅速吸引了全省乃至全國的目光。已成為河南、安徽、山西、湖南、湖北等省重點推廣的啤酒大麥品種。

1992年,駐馬店市農科院開始機構改革,大麥和小麥課題分組進行。翟德昌接棒和良,成為市農科院小麥課題負責人。蔡春榮、王守宇、張少澤、朱統泉、賀建峰、趙立尚、李棟業等年輕一代的農林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加入到小麥科研團隊,他們從零起步,開啟了小麥育種的艱辛歷程。

在此期間,科研人員廣泛征集種質資源,以有性雜交常規育種為主,與系統選育,輻射育種相結合,引育并重從事小麥育種,每年做雜交組合150~200余份,種植優異資源約500~1500份,優良后代2000~4000份。通過引種試驗示范,先后大面積推廣應用“開79”(豫麥70)、“駐引麥1號”(淮陰9628),“駐引麥2號”(陜優253)等一批高產優質小麥新品種,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同時,選育出駐94-21、駐94-26、駐93864、2356-23等一批抗逆性強、抗病性好小麥新品系,先后參加河南省預試、區試。隨著育種科研條件的改善,駐麥4號在內的一批優良品系參加河南省預備試驗和區域試驗。

2000年,翟德昌到了退休年齡,可他依然堅守在小麥育種第一線。2005年,小麥課題負責人的接力棒傳到了朱統泉手中,他成為駐馬店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長。十年磨一劍,經歷十多年風霜雨雪的磨礪,夢想的種子已經悄然發芽。在一茬茬農科人的努力下,我市小麥新品種培育終獲成功。2004年,駐馬店第一個小麥新品種“駐麥4號”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填補了我市小麥育種的空白。2006年,“駐麥6號”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2008年,“平安7號”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審定委員會審定。2008年,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市綜合試驗站建立,朱統泉任站長。自此,我市小麥育種科研進入快車道。“駐麥305”“駐麥328”“駐麥762”“駐麥256”“駐麥586”等多個小麥新品種接連培育成功。小麥品種的選育與推廣過程分別整理成《高產多抗小麥新品種駐麥4號選育與示范推廣》《高產穩產抗逆性強駐麥6號新品種選育與示范推廣》《高產穩產廣適小麥新品種平安7號選育與推廣應用》3個科研項目,先后在2008年、2012年、2019年榮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

為縮短育種年限,2010年起,駐馬店小麥科研人員先后在云南省的尋甸和河南省的欒川縣進行了夏繁加代種植。“試驗材料在6月間進行室內種植和春化處理,7月中下旬移栽入欒川縣示范基地。”朱統泉介紹,試驗材料來之不易,試驗田需要進行遮陰降溫處理,材料在11月收獲。受試驗條件和天氣情況的影響,每年加代繁育材料400到600份,為小麥育種進程的加速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科技賦能:筑牢國家糧食安全的堅實底座

53

資料圖

一顆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種業是科技創新能力的重要體現。駐馬店市農科院依托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市綜合試驗站,在奮力種子科研攻關的同時,大力推廣國內優質小麥新品種和高效綠色種植技術。

2013年,為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植物病理學專家陳劍平,駐馬店市農科院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專班服務,在種糧大縣遂平縣建立小麥土傳黃花葉病抗性鑒定基地,向西平、上蔡等縣示范推廣,為院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提供全流程服務保障,用真心恒心促成省小麥抗性遺傳育種院士工作站落戶當地。

工作站成立后,陳劍平院士團隊承擔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土傳病毒病害防控、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綜合試驗站等5個項目,使全市小麥因病蟲害造成的產量損失持續降低,有力推動了我市小麥專業化、標準化生產技術升級迭代。

院士賦能,產業升級。在陳劍平、許為鋼等院士團隊領銜帶動下,駐馬店市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積極承擔“院市共建”合作項目,在汝南、西平、遂平、上蔡和平輿5個小麥示范縣,扎實推進河南省“四優四化”優質專用小麥新品種與綠色增效生產技術示范與推廣等重大項目,助力我市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連年攀升,已實現多輪次小麥品種選育推廣的迭代升級。在市農科院的示范推廣下,“鄭麥9023”“駐麥305”“駐麥762”“駐麥586”等適宜本土氣候土壤環境的小麥優良品種種植面積不斷增加,畝均最高單產突破650公斤,為“中原糧倉”倉廩充實打牢堅實底座。在農業科技的持續發力下,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成為全市第一大支柱產業,并催生出全國首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駐馬店正在實現由“中原糧倉”向“國際農都”跨越轉變。

“近年來,在國家‘三農’政策的指引下,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瞄準優質專用小麥發展方向,在穩定小麥種植面積的基礎上,堅持市場導向、適應性種植、比較優勢的原則和布局區域化、經營規?;?、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的基本思路,積極推進小麥品質結構調整,重點發展優質強筋和優質弱筋小麥。”朱統泉說,“目前已與小麥加工上市企業克明面業簽訂訂單合作,形成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和經營規?;a銷加一體化的產業格局,進一步提高了駐馬店小麥供給質量和供給效率。”

田成方、路成行、渠成網,每年的春夏之交,布谷聲聲中,天中大地雜交優質小麥在清風習習中蕩起層層麥浪。在西平縣二郎鎮張堯村高標準農田里,有一塊麥田被稱作“小麥擂臺”,來自全國的60多個品種的小麥在這里做對比試驗,最后選出適宜的當家品種。朱統泉介紹,西平原本不是小麥高產區,也不是強筋小麥的最佳適生地,但20多年來,靠對比試驗和技術改良,先后更新了五代當家品種,實現小麥單產、品質、效益同步提升。2018年,西平小麥拿下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這塊金牌。目前,西平40萬噸強筋小麥,70%達到二級以上標準,成為方便面企業和特種面粉生產企業的“搶手貨”。

良種還得良法配。不僅多產糧,還要產好糧,這是小麥育種科研人員的不懈追求。近年來,駐馬店市農科院在各縣區舉行院縣共建“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工程”優質小麥新品種和高效綠色技術觀摩會,依托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平臺,通過栽培、植保、農業信息等多學科的專家大協作,分別在遂平、汝南、西平、驛城區、確山、正陽等縣區鄉鎮,每年示范種植小麥新品種2萬余畝,推廣適宜當地土壤氣候特點的小麥綠色高效智慧化標準生產技術體系。這包括小麥量—質協調提升高效綠色栽培調控技術、小麥土傳病害YB系列微生物制劑防治技術、小麥智慧生產農情信息快速監測技術等3項關鍵技術,確保小麥實現高產穩產、綠色高效,實現優質品種—優質栽培—優質加工全產業鏈提質增效。

54

資料圖

今年,在汝南縣三橋鄉,300畝新國審品種駐麥586示范種植點長勢喜人。經過收獲前測產,平均畝成穗44.9萬株,穗粒數37.6粒,千粒重47.5克,測產平均畝產為681.6公斤,同比周圍不同品種、不同地塊的麥田畝增產50至60公斤。

近年來,駐馬店市農科院結合實際建立了“科研單位+種子企業+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糧食收儲加工企業”多主體合作的一體化推廣模式,拉動了優質小麥的產業化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糧食穩產增產,關鍵在科技。”駐馬店市農科院院長馬紅珍說,“建設農業強省,必須加強科技支撐,為農業現代化插上科技翅膀。要緊緊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和駐馬店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科技需求,將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放在核心地位常抓不懈,加大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示范推廣,既造福農民,也確保國家糧食安全。”

守望麥田:在希望的田野上筑就“中原糧倉”

55

資料圖

育種是一項需要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的工作。一粒種子長成需要一季,培育一個良種則需要10多年,甚至一生。

“農業科技的進步不僅需要科研人員的投入與奉獻,更離不開農民的支持,優秀的科研成果最終要體現在農民的賬本上。”作為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小麥育種專家,從邁入駐馬店市農科院大門的那一刻,朱統泉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培育出自有品牌的小麥種子。

小麥育種長期以來有個“魔咒”,即優質不高產,高產不優質,似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就在他接棒小麥課題負責人的18年來,他錨定優質高產育種方向,奮力打破小麥育種的“魔咒”。

“優質強筋和優質弱筋小麥品種的選育是我們團隊的努力方向。”朱統泉介紹,“說起來也許你不會相信,作為當今全球小麥產量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自己的麥子還做不出面包。”朱統泉意識到小麥光有產量沒有品質是不行的。為此,他和科研伙伴調整育種方向,大膽嘗試引進其他小麥品種。

“個人小有成就是好事,科研工作后繼有人是大事。”近年來,金艷、陳杰、宋佳靜、白冬、宋全昊等一批農林院校畢業生加入了小麥科研團隊,成為小麥育種隊伍中的年輕骨干。他們緊跟國家戰略,瞄準優質高產這一小麥育種科研目標,將青春與夢想植根希望的田野,成為新時代“麥田里的守望者”。

“從成千份材料里尋找品質好、產量好的材料用做父本和母本進行雜交,然后從成千上萬個后代里選擇。”朱統泉介紹,十多年來,他和團隊成員不斷地做雜交、不斷地選擇,想要選取理想的后代資源,何其艱難。

“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大自然中異花雜交成功率很低。直到現在,人工有性雜交,仍然是最常用的小麥育種方法。”朱統泉介紹,人工授粉其實是個復雜的過程。

科研人員在清晨和傍晚,將母本去雄。先在母本群體內選擇花藥呈綠色,花藥與子房都還沒有完全成熟、植株健壯的主莖穗,去掉基部和頂部發育較晚的小穗,留下八到十個小穗。自下而上逐一剪去小花上部三分之一的穎殼和麥芒。去雄后的母本,一般在第二天上午就可進行授粉。

在開花最盛的時段,在父本群體內選取麥穗的中上部已經有一到兩朵小花散粉并且健壯的父本穗,自下而上逐一將穎殼的頂端連同麥芒一起剪去,把它剪短插在土中,等待散粉。用不了二、三分鐘,科研人員用肉眼就可以看見,插在土中的父本穗上有很多花藥正在鉆出穎殼,準備散粉了。剪去套在去雄母本穗上紙袋的上端,輕輕地將插在土中的父本穗拔出來,一手撐開紙袋口,一手小心地將父本穗剪口朝下,放入紙袋中,旋轉、抖動幾次,花粉就會灑落到雌蕊的柱頭上,這就是在給雌蕊人工授粉了。

授粉結束,并不意味著這些辛苦繁育出來的后代就一定“能爭氣”。朱統泉介紹,通過人工授粉雜交得到的小麥籽粒就是雜種種子,這些種子在田間種植后,收獲F1代種子,再經過一代種植,稱為F2代植株,這一代植株表現大幅度分離,科研人員要針對植株性狀和穗部性狀表現、抗病性、抗逆性等進行系統評價,挑選符合育種目標要求的后代,到F5代以后,各項性狀大體穩定了,方可出圃。然后還要經過產量比較、區域試驗等層層的考驗,最后通過審定,才能交給農民大面積種植。

“在小麥育種家的世界里,品質與產量是一把雙刃劍,二者協同提高是個世界性難題。”朱統泉說,“小麥從開始雜交到一個高產優質新品種的誕生,能去肩負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整個過程常常需要漫長的十年,這里面還會有運氣和機遇的垂青。大部分育種人員辛苦一輩子也未必能選育出理想的種子。”

陽光熾熱,熱風纏身,躬耕麥田,雜交授粉,麥芒刺身防不勝防,夏天的室外勞作,的確不是個“好活兒”,有很多人想象不到的辛苦。

“育種雖然很辛苦,但收獲更多的是快樂。”朱統泉說,“麥品如人品。如果你怕熱,你育出來的麥子就不耐熱;如果你怕冷,你育出來的麥子就不抗寒。”搞育種就要跟麥子一起經歷酷暑嚴寒的考驗,穩住心神,塌下身子,才能培育出高產優質廣適的好品種。

至目前,駐馬店市農科院已成功培育出“駐麥305”“駐麥328”“駐麥762”等8個小麥新品種,而經過科研人員精心選育出的駐麥726、駐麥588、駐麥548、駐麥596、駐麥687等20多組優異種質資源已經順利進入國家及河南省各項試驗。“這批種質資源當中說不定就能選出國字號優質小麥品種。”交談中,朱統泉笑著說,“乾坤未定,它們皆是黑馬!”

56

資料圖

“中國飯碗要裝中國糧,這就要求種源自主可控。”“小麥育種要在高產優質的基礎上,把節水、抗病蟲害等綠色因素結合進去,牢牢把握新育種技術。”采訪中,駐馬店市農科院院長馬紅珍說,“我們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依靠農業科技的引領支撐,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聚焦品種培育、要素保障、資源保護,持續推進小麥新品種新技術的應用示范,為加快農業現代化作出積極貢獻。”

糧安天下,“種”筑基石。一月月,一年年,一代代駐馬店農科人守護著希望的田野,接續書寫“中原糧倉”夢想花開的新故事。新時代,小麥育種家的夢想還在延續…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a456tncom| 处处吻动漫免费观看全集|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 | 韩国女友的妈妈| 国产精品酒店视频| www.99re6| 成年人网站黄色| 久久爰www免费人成| 欧美在线视频一区| 亚洲综合激情另类小说区| 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国产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亚洲精品一二区| 国产黄色片91| a级毛片免费观看网站| 成人在线播放av| 久久久久免费看黄a级试看| 最新高清无码专区| 亚洲区小说区激情区图片区| 波多野结衣69|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网站| 老师让我她我爽了好久动漫| 国产护士一区二区三区| 18禁无遮挡羞羞污污污污免费| 夜色www国产精品资源站|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成年福利片120秒体验区| 久久久精品电影|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果冻不卡 | JLZZJLZZ全部女高潮| 岳打开双腿让我进挺完整篇|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么公的又大又深又硬想要| 欧洲熟妇色xxxx欧美老妇| 亚洲国产精品尤物yw在线观看| 污污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a级毛片大学生免费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又硬又粗进去好爽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