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團老師用音樂“點亮”盲童人生路
摘要:合唱指揮的專業人才很是緊缺,潘家賀常年義務給全市專業音樂教師組建的商丘市教師合唱團及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生合唱團培訓。(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提供) 今年以來,潘家賀身上的擔子重了一些,他開始擔任學校中專音樂班的班主任和音樂教研組的組長。
新華社鄭州9月10日電(記者 張浩然 楊金鑫)“剛剛是一口氣16拍,來,這次再加4拍,自己聽‘嘶’的聲音,吸氣,走!”
“現在把‘嘶’變成‘嗚’,把氣息變成聲音……對對對對!”
“來,男聲進來,共振,保持住……二聲部進來,穩定住!”
在河南省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學樓二樓的音樂教室內,一堂發聲訓練課正在進行。面對合唱團的30多名視障學生,36歲的教師潘家賀的雙手在空中不時起落,聲音時而溫和,時而嚴厲。
9月6日,潘家賀(中)在指揮盲童合唱團練習發聲。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眼睛看不到世界的繽紛,你用音符護送他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向多彩的未來。”這是“出彩河南人”組委會授予最美教師潘家賀的部分頒獎辭,也是對他所熱愛的這份工作的肯定。
在商丘師范學院音樂系讀大四時的一次實習,讓潘家賀與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結緣。在輔導盲童唱歌時,他發現孩子們雖然身有殘疾,但對于音樂特別用心,這讓他十分感動,萌生了留下的念頭。畢業后,他決定走上特教講臺,如今已經13年。
2014年,在潘家賀的建議下,學校組建了“苔花合唱團”,由他擔任輔導老師。“剛開始一直教不出效果,覺得很有難度。”潘家賀坦言,僅憑一腔熱血去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由于每個學生的記憶力、理解力、身體協調能力等方面有差異,加上還要解決學生一直學不會自尊心受挫等問題,他在教學中必須因材施教,一遍不成就十遍二十遍,為此付出大量心血。為了感受盲童的心理,摸索教育方法,他常把自己的眼睛蒙起來,用盲人的方式去感受日常生活的細節。
9月6日,王順雪在合唱課上記錄歌詞。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老師,下一句歌詞是啥?”
“在百花盛開的季節里,我們為你盡情綻放。在祖國溫暖的懷抱中,我們為你祝福歌唱。”
14歲的王順雪認真聽著老師的回復,手指使勁兒捏著盲文筆,錐子一樣的筆尖,在一行28個空的盲文板小格子間挨個跳躍。
據潘家賀介紹,王順雪身患多重殘疾,一度郁郁寡歡。經過多次動員,加入合唱團后的她,不僅性格變得開朗,還成為團里的骨干力量。
“他們多數具有超出常人的聽力和獨特的音樂思維,經過專業系統的訓練后能達到較高音樂水平。”潘家賀說,不能把孩子們當成盲人,要多看他們的長處,多鼓勵他們。
有了自信,孩子們不再畏畏縮縮,表現得更加開朗大方,歌唱技術也有了明顯提升。
11歲的任鑫甜活潑愛動,從小就喜歡唱歌,不過一開始她對合唱團并不感興趣。“第一次參加合唱團的活動才改變了想法,溫和幽默的潘老師教給我們正確的唱歌方法,還有很多從來沒聽過的很好聽的歌曲。”任鑫甜說,她在合唱團收獲了超出預期幾倍的快樂。
作為合唱團的主力成員,張欣亞如今已進入學校的中專音樂班學習。“來合唱團前,我就喜歡唱歌,但是我嗓音不行。后來在潘老師的指導下,我的嗓音和氣息有了很大進步。”張欣亞笑著說,只要一唱起歌,就能忘記煩惱。
在潘家賀的帶領下,合唱團獲得了50多項大大小小的榮譽,這個原本不起眼的合唱團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9月6日,潘家賀(右二)在和合唱團的孩子們聊天。新華社記者 張浩然 攝
“參賽不是目的,主要是給孩子們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獲得更多關注,多一些出路。”潘家賀說,這些從未出過遠門的孩子們開了眼界,將來更有底氣去爭取更好的生活。
合唱指揮的專業人才很是緊缺,潘家賀常年義務給全市專業音樂教師組建的商丘市教師合唱團及其他學校的老師、學生合唱團培訓。為了提升能力,他一直跟隨指揮家陳家海教授學習合唱指揮,還常外出參加培訓班。“為了帶好合唱團,必須多出去長見識、練技能。”潘家賀說。
今年以來,潘家賀身上的擔子重了一些,他開始擔任學校中專音樂班的班主任和音樂教研組的組長。孩子們從音樂班畢業后,經過系統學習聲樂、器樂、音樂理論,也能有機會到達更好的平臺。
商丘市特殊教育學校校長趙鳳英介紹,音樂專業是學校的特色專業,除了獲得一定影響力的合唱團,學校還開展了葫蘆絲、塤、電子琴、非洲鼓、嗩吶等器樂教學,學校秉承“生活+技能”的辦學宗旨和“以人為本,育殘成才”的教育理念,推進素質教育和技能教育,讓這些特殊孩子擁有更多的一技之長。
漫步在校園時,教室內、走廊里、操場上不時傳來孩子們的幾句清唱,這聲音雖然充滿童稚,但高亢有力,似乎能穿透命運加筑的墻,沖向更遠的地方。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