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擎起豐盈大國餐桌新期待
當“土特產”遇見“農加會”
駐馬店擎起豐盈大國餐桌新期待
記者 張遙駝
金秋九月,丹桂飄香。中原大地,禾稼生金。
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千年古驛站、生態文明城”駐馬店盛裝以待,迎接即將到來的輝煌盛典。
作為具有國際風向標性質的5A級展會,以“做好‘土特產’文章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五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再一次凝聚起世界關注的目光,邀請八方賓朋共赴一場合作共贏的“天中之約”、共享一席開放發展的貿易盛宴。
這是中國的舞臺,匯聚世界的精彩;這是開放的窗口,傳遞合作的共識。從最初的“馬路大集”到如今的“國字號”展會,從“中原糧倉”到“國際農都”,駐馬店以“會”為媒,久久為功,譜寫了“一座城”“一場會”與世界同頻共振、交匯相融的華彩篇章。
“土特產”撬動大產業
“王守義十三香,餐餐伴您好味道!”提起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這句廣告語可謂是家喻戶曉、老幼皆知。
從肩挑背扛、沿街售賣到機械化生產線,從單一品種到30多個品種、70多種規格,從“國民調料”到飛上空間站增香“太空水餃”,滋養航天員的味蕾……
作為中國食品加工業龍頭型企業,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立足本土資源優勢,創新先進生產工藝,日益成長為全國最大的香辛料調味品生產企業,產品暢銷歐美、東南亞等。
王守義十三香調味品的現代化發展之路可謂駐馬店特色“土特產”提檔升級、做大做強的縮影。
糧頭食尾,農頭工尾。作為農業大市、“中原糧倉”,駐馬店牢牢抓住糧食生產和畜牧養殖兩張“王牌”,借助舉辦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的東風,持續探索“農業田野里如何長出工業大樹”,加快農業轉型升級,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帶動農業“接二連三”,打開了以“農”定“工”、以“工”促“農”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正陽縣,“小花生”引發“裂變”效應,撬動形成花生食品加工和花生裝備制造兩大百億級主導產業集群,后又發展休閑度假、花生游樂等新業態,實現三產融合、農業增效、農民致富;
泌陽縣,夏南牛、食用菌兩大產業形成全鏈條集群化發展,雙百億級產業集群占據縣域經濟“頂級流量”;
平輿縣,依托白芝麻原產地獨特優勢,培育壯大白芝麻產業,后發展“旅游+”“生態+”等新業態,帶動群眾生活“芝麻開花節節高”。
“花生之都”“中州油庫”“芝麻王國”“中國牛城”……一張張“農字號”底牌,在勤勞樸實的駐馬店人手中,變成了“土特產”金字招牌,在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國字號”名片帶動下,吸引五得利、金玉鋒、徐福記、今麥郎、君樂寶、魯花等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爭相落子布局,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集聚效應在駐馬店這片沃土上開花結果、綻放光芒。
既要“碗中有糧”,還要“盤中有肉”。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同時,駐馬店立足農業資源優勢,發展壯大畜牧產業,實現了“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鄭州航空港,來自泌陽恒都的夏南牛產品經“空中絲路”跨洋渡海,走進美國家庭的廚房和餐桌。正是看中中國第一肉牛品種——夏南牛,恒都集團搶灘加盟,打造“總部在泌陽、基地在全球、產品銷全球”的夏南牛“總部經濟”,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的發展模式。
正陽縣建成君樂寶萬畝牧場,來自澳大利亞的荷斯坦奶牛在牧場上“閑庭信步”。新蔡縣建成花花牛乳業智能化養殖基地,一頭頭奶牛整齊排隊、聽著音樂自動產奶,整個現場無須人工操作。
靠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先天優勢,君樂寶、花花牛、牛碩牧業紛紛落戶駐馬店,“就地取材”建起了現代化牧場和加工廠。目前,全市奶牛存欄規模在5000頭以上的企業有6家,已成為全省奶業大市。
從一粒金色的種子到一粒寶貴的糧食,再到一種可口的食品,駐馬店做大做強“土特產”文章,打通農產品從種植到生產再到加工關鍵環節,打造了各環節環環相扣、各產業嫁接融合的全鏈條集群模式,實現了從“中原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豐富“世人餐桌”的華麗轉變,“駐馬店味道”不斷豐盈大國餐桌,滋養國人“舌尖上的幸福”。
因農而生,因農而興,因農而旺。連續20多年成功辦會,不僅助推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還催生了全國首個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落戶駐馬店,培育形成產值達2218億元、涵蓋1750家企業的農加工“千億級”產業集群。
時來天地皆同力。開啟“十四五”,邁進新征程,省委又賦予駐馬店建設“國際農都”的戰略定位,在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和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雙擎驅動下,駐馬店農產品加工業邁向更高能級。目前,全市有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國家級優勢特色產業集群1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2個,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7家。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位于高新區的中國醫藥天方藥物研究院科研室內,數名科研人員一邊專注于藥物合成檢測,一邊記錄各項數據。
“正在研發的藥品有60多款,每年有7到10款新藥品獲批上市,一年要消耗玉米淀粉18000噸、豆粉3500噸、葡萄糖7000噸。”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天方藥業能在駐馬店發展壯大,與駐馬店豐富的農業資源密不可分。
開拓新賽道,打造新優勢。憑借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農業精深加工的優勢,駐馬店持續提升“土特產”附加值,實施農業“二次創業”,發力“中國藥谷”新賽道,謀劃打造第二個千億級產業新集群。
目前,“中國藥谷”集群效應已顯現,生物醫藥、農藥、獸藥、醫療器械、康復輔具五大產業園建設如火如荼。至2022年底,全市生物醫藥行業共有工業企業219家,較2021年底新增104家,展現“中國藥谷”欣欣向榮的發展景象。
借得東風來,釀得百花開。在“國際農都”“中國藥谷”兩大戰略平臺賦能加力下,駐馬店聚焦傳統產業“迭代升級”、新興產業“搶灘占先”、未來產業“破冰布局”,不斷延鏈補鏈強鏈,培育形成了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生物醫藥、現代化工、服裝制鞋、綠色建材、節能環保、戶外休閑、新能源電動車“九大產業集群”,朝著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宏偉目標闊步前行。
一場會激活一座城
盛會將啟,駐馬店西站旌旗獵獵,裝點一新,沐浴在節日的喜慶氛圍中。
9月4日,來自山西的平遙牛肉參展客商走出駐馬店西站站口,在志愿者的熱情引導下前往駐地。“駐馬店變化太快了,每次來都有大變化。”“綠色生態、時尚大氣的駐馬店越來越有‘國際范’!”
辦好一場會,激活一座城。
作為駐馬店高水平開放的重要窗口,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不僅推動駐馬店產業發展迭代升級,也見證了這座城市精彩蝶變的堅實步伐。
近年來,駐馬店按照“一中心五組團、一帶六極”發展格局,加快推進山環水抱、林城相擁、道路連通、組團成型,實現城市結構調整優化與品質雙提升。
周駐南、息邢高速建成通車,12條城市組團連通工程即將全部建成,積極對接中歐班列、新鄭機場、明港機場、海鐵聯運,設立駐馬店海關,交通框架四通八達;
雄踞城市中心的圖書館、博物館、群藝館、氣象科普館、體育中心、城市書屋等星羅棋布,持續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皇家驛站古風古韻成為市民打卡地,駐馬店國際會展中心“金芝麻”成了城市新坐標,人民公園、開源湖公園、置地公園等吸引市民前來健身娛樂,城市品位大幅提升……
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的成長史,也是駐馬店開放發展、跨越趕超的奮斗史。
在駐馬店奮勇躍升的圖譜中,一張張燙金的城市名片、一個個耀眼的“國字號”榮譽紛至沓來,先后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市、平安中國建設示范市等,城市品牌價值和影響力、美譽度與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也大大激發了廣大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爭先進位的精氣神。
法治化營商環境評價全省第二,被評為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市;
創新優化督查落實方式方法獲國務院免督查激勵,是全省唯一免督查市;
自2016年,第一財經發布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以來,駐馬店五度榮登“三線城市”榜單,城市發展能級層級不斷提升;
2017年全國文明城市首創首成以來,駐馬店持續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先進水平;
2022年,駐馬店生產總值增速全省第二,三產增加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全省第一……
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天中精神”氣韻益盛,為發展建設注入渾厚的精神偉力和奮斗激情,推動城市形象、城市面貌發生精彩蝶變。
一座城與一場會,相伴相息,相融相生。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既是一個平臺、也是一張名片,推動“千年古驛站、生態文明城”金字招牌更加熠熠生輝,朝著打造山水相間、藍綠相融的品質之城闊步前行。
大開放融入新格局
一個“農”字,架起了一條世界農產品加工業交流的橋梁;一場“農”會,鏈接起全球化開放發展的舞臺。
24年成功辦會,24年碩果累累。作為駐馬店對外開放的“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每年都匯聚數萬名客商和眾多境內外知名企業,洽談項目、共謀發展、尋求合作,駐馬店的“國際朋友圈”不斷擴容,在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的全球產業鏈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展集結全球好物,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彰顯交流合作的窗口功能。
巴西的咖啡、法國的紅酒、馬來西亞的水果、斯里蘭卡的紅茶……每屆盛會吸引全球農產品加工行業領域的原料商、加工商、采購商、投資商等多商同臺,既是全球優質特色農產品的集結號,也是各國企業尋求發展機遇、合作伙伴的平臺。
24年來,大會累計有2364個代表團、73046家企業、24.1萬名客商參會參展,為國際農產品加工、智能化農機裝備合作交流搭建了平臺。
一展激發創新活力,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發揮創意平臺的引領作用。
智能化養殖設備、收種一體機、植物蛋白提取、醫用級精細加工……每屆盛會的高峰論壇上,越來越多的參展企業展示“創新能力”,盛會成了農產品加工前沿技術創新發布首選地。
大會高度重視科技創新,注重展示涵蓋谷物、油料、果蔬、肉品、水產品、功能類食品等農產品加工新產品、新技術、新裝備,助力企業加快技術裝備提升和行業轉型升級,促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24年來,大會累計有565家科研單位院所、339名行業專家參會,共發布農產品科技成果6542項,轉化成果856項。
一展匯聚各方智慧,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凸顯共享共贏的聚能效應。
花生起壟精量播種機,在同樣的種子、同樣的化肥、同樣的地塊情況下,實現了從改變一種播種模式達到高產增產的效果;
與院士合作,成功選育出世界首個抗裂蒴、抗落粒型芝麻品種,有效解決了芝麻“一干就炸、一碰就掉”的生產難題,田間損失率由37%降低到3%以內,貢獻了芝麻產業的河南“芯片”。
從種子“芯片”培育到食品加工應用,再到智能化農機裝備推廣……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秉持“共建、共享、共融、共贏”理念,搭建起國內外農產品加工合作交流的舞臺。
聚焦“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農產品加工業投資、貿易和技術交流合作;聚焦農產品技術前沿熱點及食品加工智能工廠發展話題,組織深度交流推廣,為全球農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一場盛會,鏈接全球;一個平臺,共贏未來。肩負國家糧食生產安全重任的駐馬店,承載著全球對農產品加工業繁榮發展新未來的期待。
“通過大會這個窗口,呈現一個大國農業繁榮發展的成就!”第二十一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期間,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副主任卡洛琳·珍妮·萊格羅斯表示。
“沒想到中國的農產品加工業如此發達!”在第二十二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上,泰國農業部常務副次長杜端·莎莎娜溫在參觀十三香集團后說。
“希望能夠邀請到更多的聯合國官員和國家代表參會。”“充分感受到了中國產業發展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活力,相信駐馬店在國際舞臺上會取得越來越多的成就。”連續參加第二十三屆、第二十四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的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駐華機構副代表瑪哈·艾哈邁德說。
時光不虛擲,未來皆可期。站在第二十五屆中國農產品加工投洽會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回望,透過時光膠片,歷史的畫卷尤為壯闊。農業大市、“中原糧倉”駐馬店,正乘著盛會的東風,向著未來加速奔跑。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