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加速進入“有法可依”新時代
學前教育加速進入“有法可依”新時代
家長、幼師期待:把幼兒園時光還給孩子們
9月4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大武幼兒園小朋友在體育課上跑步。近年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積極推動普惠性幼兒園建設,逐年完善幼兒園布局和建設規劃、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擴大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不斷提升。新華社記者 張龍/攝
浙江省杭州市丁信幼兒園教師徐元鳳(右一)與孩子們一起迎亞運。受訪者供圖
清華大學附屬幼兒園副園長晏紅與孩子們互動。受訪者供圖
“學前教育法草案再次明確學前教育在整個學校教育制度體系中的身份,真是令人欣慰。”當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報道時,清華大學附屬幼兒園副園長晏紅心中的石頭終于落了地,她描述當時的感受,“就像是跑了一場馬拉松,終于要到終點了”。
從事學前教育工作20多年,晏紅見證了學前教育飛速發展,也一直關注著學前教育的立法進程。
“幾乎每年兩會,都能看到對于學前教育立法的建議,我們經常一起關注和討論學前教育。”此次進入審議程序,晏紅認為這體現了全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高度重視,也是國民教育素養的提升,“具有里程碑意義”。
學前教育正在加速進入“有法可依”新時代。家長、幼師、園長及學前教育專家又有哪些期待?
_______________
幼師收入提高了,才有更多熱情投入到教育上
“擺在學前教育面前最大的障礙,是錢的問題。”高丙成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年從事學前教育的研究工作。
“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從教。”高丙成通過調研發現,在幼兒園中,非在編教師與在編教師工資差異較大,同工不同酬現象嚴重。
教師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教師的平均工資水平應當不低于或者高于國家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并逐步提高。其中應包括幼兒園教師。
如今,各地都對普惠性民辦園最高收費標準作了明確規定,但大部分地區沒有對普惠性民辦園進行科學核算生均成本,對普惠性民辦園的補助標準過低,補助力度偏弱,激勵效應不明顯,家長不得不承擔更多的辦學成本。
為此,他期待學前教育立法后,可以健全經費投入與成本分擔機制,保障學前教育優先發展。保證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水平不斷提高,形成更加健全的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和成本分擔機制。
談起經費保障問題,晏紅希望學前教育能夠像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一樣,在經費保障上實現法治化。
她了解到,現在學前教育相關的經費多數交由地方財政管理,如果地方財政情況好,對學前教育投入就多,反之亦然。導致學前教育的財政投入起伏較大。
晏紅說,現在學前教育經費保障屬于柔性的,有的地方采用項目制,經費多少受項目主管部門的影響較大。她期待通過學前教育立法,在經費保障方面變得更加剛性。
“我希望教育經費應該有制度化保障,增加對學前教育的投入比例和重視程度。”她說。
在海南工作的黃頎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在孩子幼兒園階段,她與不少老師打過交道。她了解到,幼師的收入普遍不高,工作熱情也有待提升。她希望可以提高幼師的收入水平,“幼師收入提高了,才能有更多的熱情投入到學前教育上”。
值得欣喜的是,草案明確提出要完善投入機制,加強經費保障。
確保幼師掌握的知識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
浙江省杭州市丁信幼兒園教師徐元鳳2016年本科畢業后,一直從事學前教育工作。雖然她的大學專業是學前教育,但這些年里,隨著學前教育的發展和知識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她發現之前學到的理念和方法,已經很難滿足工作需要。
在教學工作中,她發現個別幼兒存在行為問題,自己沒有足夠的教育、心理知識作為理論支撐,無法科學客觀地分析幼兒行為產生的原因,導致對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陷入瓶頸。
徐元鳳曾遇到,有的孩子走進幼兒園不講話,走出幼兒園大門卻能很自然地說話,這個行為持續了幾乎整個幼兒園階段。當時她查了相關文獻,認為這或許是“選擇性緘默癥”,可能是較嚴重的分離焦慮引起的,“但我作為一線教師嘗試了鼓勵、引導等多種方式,依舊沒有效果,這讓我覺得自己的知識和方法還有待提升”。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作為一線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在實踐活動中看見不同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同時掌握科學的身心規律和年齡特點,匹配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我期待可以讓更多的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更加科學和先進的教育知識。”讓徐元鳳感到高興的是,她在草案中看到了自己期待的內容。草案規定:要加強教職工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幼兒園應當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活動,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課程內容、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
看到草案中規定“幼兒園應當根據學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和年齡特點,科學實施保育和教育活動”這一內容時,黃頎感到非常開心,因為她的孩子就曾遇到過類似問題。
她的大兒子已經幼兒園畢業,曾上過兩所私立幼兒園,遇到的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個別教師不懂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不會因材施教,只停留在保障兒童人身安全的目標層面,并不能悉心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她回憶,大兒子作為插班生進入新幼兒園時,曾出現分離焦慮,難以適應新集體。有一次黃頎離開幼兒園后,孩子躲在桌子底下細聲啜泣,老師竟然不聞不問,沒有給予任何安撫,“還是其他家長送孩子入園時看到才告訴我的,我當時非常失望。”
在新聞報道中,黃頎看到有不少幼兒園尤其是私立園,為了迎合部分家長心理需要,中班就開始練習寫字,學習加減運算。“這顯然不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小朋友在幼兒園大班后手指肌肉發育才更成熟,才能夠熟練地握筆。”
中國科學院幼兒園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學生發展與教育專業博士鄒麗娜,在教學和科研中發現,在教育實施的底層思路上,教師對兒童心理規律的掌握是實施一切教育的基礎,但現實情況中,很多教師并沒有達到該有的重視程度。“我發現很多幼兒園在開展無效的課程和活動,不能照顧幼兒的個性化需求。”
她發現有的幼兒園教師帶著孩子做手工、畫畫、做科學實驗,但是因為沒有建立在了解孩子成長水平的基礎上,只是按步驟操作、簡單重復,并不鼓勵兒童深入思考和探索,“這樣的活動設計本身不是在促進孩子有效學習,而是簡單的模仿和機械操作。”
她期待,幼兒園更加關注幼兒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從兒童心理科學發展的角度,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教育,“因此需要加強學前教育工作者的培訓和指導,確保掌握的知識是科學的、與時俱進的。”
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鄒麗娜認為,草案首次進入審議階段,應該向公眾多征求意見,把各方的期待和要求匯集上去,更多地惠及民生民意民情。她建議家長、教育管理者、學前教育從業人員、法律專業人士和兒童心理專家,結合各自的經歷和經驗,多提意見和建議,形成共識,讓法律可以更為豐富完善。
高丙成表示,在法律進行審議的過程中,教育部門應該會同宣傳部門、新聞媒體等,充分利用電視頻道、報紙雜志、網絡媒體等多種渠道,通過專題片、宣傳冊、系列文章等多種形式,向幼兒園教職工、家長及社會公眾進行宣傳,讓更多人了解立法進程,關心學前教育。
他建議,引導幼兒園、家庭乃至全社會樹立科學保教理念,大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學前教育改革發展的良好氛圍。
“現在一提到學前教育,普遍認為是幼兒園的事情。”晏紅表示,目前全社會對于學前教育的概念和定位存在誤區,主動了解學前教育的多數都是幼兒園教職工,家長了解得不夠。
她認為,既然學前教育立法進入初審程序,就要開展宣傳,更多征集大家的意見和反饋。
在北京工作的丁玲,兒子正在上幼兒園。得知草案進入審議階段,她表示,作為家長也應該了解立法進程,多提建議,“期待通過立法解決更多實際問題”。
丁玲認為,家長了解學前教育立法相關進程,學習草案中的具體內容,可以提升自己的法治素養,對幼兒園管理有更加規范清晰的認識,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有更多了解。此外,從國家層面而言,要更好地保障孩子的教育環境,對緩解家長教育焦慮會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記者 李華錫)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