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望:無聲畫筆繪人生
摘要:每次完工一幅墻體畫,董希望和王心靈都會伸出大拇指互相鼓勵,心中是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苔花”回報 出于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心意,董希望畫畫收費低,但品質卻很高,用比別人更多的辛苦一點一滴提高收入。“俺村董希望的畫畫得惟妙惟肖。”
通訊員 楊琳琳
調色、提筆、勾邊、填色,一幅主題鮮明、栩栩如生的畫作,行云流水,躍然墻上。8月21日,新蔡縣櫟城鄉曾寨村的董希望正專心致志地在村莊的墻上繪制“孝老敬親”墻畫,為村莊添上繽紛色彩,點亮文明新風。41歲的董希望已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墻畫師,由于自幼喪失聽力,他的世界是無聲的。
董希望在繪制墻畫。通訊員 趙 軍 攝
董希望用筆作畫,歷經坎坷、迎來光明的人生也是一幅溫暖、勵志的畫卷。
坎坷人生
出生于1982年的董希望在1歲時因為一場高燒完全喪失了聽力,聽不到任何聲音也不會說話。他的父母曾帶著他四處求醫,可本就貧寒的家庭已是雪上加霜,再加之當時的醫療條件并不發達,無奈只能作罷。從此,董希望便徹底陷入了一個無聲的世界。
知道自己跟別人不一樣,自卑的董希望從來不敢跟別人玩耍,唯一的娛樂就是拿著泥巴、磚頭在地上畫畫,看到什么便畫什么,村里人都夸他畫得有模有樣。直到13歲,董希望才勉強進入小學,可由于先天不足,學習非常困難,最終在大家異樣的眼光中,上了不到4年便輟學了。
1999年,17歲的董希望懷揣家中僅剩的50元賣糧款到鄭州討生活。本來只想著干簡單雜活的他,卻因為聾啞屢屢碰壁。沒幾天,董希望就花光了身上所有的錢,成了一名流浪漢。
偶然學藝
命運的齒輪在董希望遇到一位退休的畫家時開始轉動。一次,董希望在垃圾桶內翻找可以賣錢的東西時,引起了一位老人的注意。慈愛的老人發現他又聾又啞,卻畫得有模有樣,便把他“撿”回家中。這位老人是一位退休的畫家,董希望年幼時隨意寫寫畫畫的功夫經他悉心指點,繪畫的技巧和章法有了質的飛躍。幾年后,能吃苦也耐得住寂寞的董希望學成出師,多年來的愛好成了他謀生的本領。
董希望先是跟著別人畫墻畫,后來慢慢自己單干,沒有大富大貴,倒也衣食無憂。十幾年間,董希望跑遍省內的地方和村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他精美的墻畫作品。
2017年年初,董希望在鄭州市新鄭市一戶人家門前作畫時,邂逅了他的妻子王心靈。1986年出生的王心靈性格直爽朗利,心里很有主意。她被董希望的才藝深深吸引,主動加了董希望的微信,了解他的情況。她發現董希望能吃苦、真誠、老實、善良,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就不顧村里人閑談和家人反對,決定嫁給董希望。
2017年年末,小有積蓄的董希望把王心靈帶回了老家新蔡縣,二人同心協力,撐起了一個溫暖又堅固的小家。2021年,夫妻倆有了個可愛的小女孩。至此,歲月靜好,董希望在充滿苦難的生命中終于綻放出絢爛多彩的花。
雙向奔赴
時光回溯到5年前。
董希望回鄉伊始,新蔡縣正轟轟烈烈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大量墻體需要美化,鄉村又缺少繪畫人才,工作推進過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頸。
感受到家鄉巨大變化的董希望,此時也希望參與家鄉建設。他通過村里的微信群主動請纓,在村里的文化廣場無償地畫了幾幅“村規民約”“孝老敬親”墻畫。
櫟城鄉政府和曾寨村委了解他的情況后,便引導、鼓勵他發揮繪畫特長,通過各類微信群、比賽、交流學習等幫助他展示畫作、擴展業務。董希望和家鄉政府,進行了一場愛的雙向奔赴。
“哪怕是鄉里的小比賽我們都不舍得讓他錯過,要把他的名氣打出去,推到外縣、外市。他太不容易了。”曾寨村黨支部書記郭云霞動情地說道。
董希望也不負眾望,憑借著高超的繪畫技巧獲得了大大小小上百個獎項。在全省“尋找村寶”比賽中,董希望一舉奪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從為村里畫畫開始,逐漸擴大范圍,慢慢地,董希望在家鄉周圍積累了一些名氣,找他畫畫的人也越來越多。他的妻子王心靈自然成了他的經紀人。2022年,董希望完成了櫟城鄉、韓集鎮、李橋回族鎮等十幾個鄉鎮200多幅墻體畫。
作墻體畫是一個體力活兒,有時一站就是幾個小時。每次完工一幅墻體畫,董希望和王心靈都會伸出大拇指互相鼓勵,心中是滿滿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俺三口現在住上了新房子。去年,俺把摩托車換成了四輪新能源車,希望去畫畫的時候再也不怕風吹日曬了。”王心靈一臉幸福地說。
“苔花”回報
出于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的心意,董希望畫畫收費低,但品質卻很高,用比別人更多的辛苦一點一滴提高收入。更可貴的是,董希望把自己曾感受過得善意再次傳遞。村里的許多工作,他不僅出技術,更是300元、500元一點一點地捐款來幫助他人。他也像當年的師傅一樣,免費招收學生,把所有的繪畫技法傾囊相授。現在,村里有十幾名青年在跟著董希望免費學畫畫。今年5月,董希望榮幸地作為殘疾人代表參加了駐馬店市殘聯第五次代表大會,在更高更大的平臺上發揮自己的價值。
“俺村董希望的畫畫得惟妙惟肖。”村民也為董希望打著免費廣告。一個不大的曾寨村,“希望”這個名字成了高頻詞。
在董希望的作品中,睦鄰、友善、助人等內容出現的頻率最高,精美的畫作既扮靚了鄉村色彩,又傳遞了文明鄉風和社會正能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董希望雖自幼身殘,但并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選擇在低谷中積蓄力量。他用無聲的畫筆繪出了彩色的世界,用無聲的生命吶喊出了堅強的人生。現在的董希望,早已掃光痛苦的陰霾,臉上最常見的就是笑容。
自身堅強的品格和人們的幫助,像一股和煦的微風為許許多多的“董希望”帶來希望的溫暖,指引著更多的人散發著微光,點亮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