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漁民集會抗議:“大海不是投放日本核污染水的垃圾桶!”
中新社韓國高興8月16日電 題:韓國漁民集會抗議:“大海不是投放日本核污染水的垃圾桶!”
中新社記者 劉旭
當?shù)貢r間16日14時許,韓國全羅南道高興郡鹿洞港大海庭院廣場上聚集了千余名民眾,他們或手舉寫有“核污水向海洋排放是不負責任的核攻擊!”“全面中斷日本水產品進口!”“誓死反對福島核污染水排海”等標語,或搖旗吶喊,高呼“停止核污染水排海”等口號。
當天,韓國全國漁民會總聯(lián)盟的漁民們在高興郡碼頭一帶舉行大規(guī)模集會,強烈反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8月16日,韓國全國漁民會總聯(lián)盟的漁民在全羅南道高興郡沿海一帶舉行集會,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漁民手舉標語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中新社記者 劉旭 攝
受2011年發(fā)生的大地震及海嘯影響,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發(fā)生1至3號機組堆芯熔毀事故,產生大量核污染水。2021年4月,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過濾并稀釋后排入大海,引起日本國內和周邊國家廣泛質疑和擔憂。據(jù)韓媒報道,日本政府或于本月下旬開始核污染水排海。
高興郡漁民聯(lián)合會會長樸亨根告訴記者,由于日本決定將福島核污染水排海,韓國水產品市場受到嚴重影響。“現(xiàn)在(夏季)雖然是旺季,但是餐廳里都沒什么客人,生魚片等漁業(yè)相關的餐廳客流量相比去年減半,水產品銷售額相比去年也減半。”樸亨根說,“如果日本單方面決定排放污水,漁民們會遭受很大的損失。我們會斗爭到底,直到日本放棄將核污染水排海為止。”
參加當天集會的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國會議員金容民接受記者采訪說,核污染水入海不僅僅是漁民的問題,全世界所有的生命體都會受到傷害。“所以這是安全問題、生命問題、環(huán)境問題,但是日本政府只從經濟角度出發(fā)來考慮問題,因此我認為日本將核污染水排海的行為已經觸犯國際法。”
8月16日,韓國全國漁民會總聯(lián)盟的漁民在全羅南道高興郡沿海一帶舉行集會,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漁民手舉標語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中新社記者 劉旭 攝
此前,韓國全國漁民會總聯(lián)盟在全羅南道、仁川市等地舉行多次集會,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本月14日上午,韓國全國漁民會總聯(lián)盟在仁川沿岸碼頭海域進行海上游行。超過50艘漁船懸掛寫有“大海不是投放日本核污染水的垃圾桶!”“日本把核污染水用作本國飲用水吧!”等橫幅標語在海上列隊行進,對福島核污水入海表示抗議。
當?shù)貢r間8月14日,懸掛橫幅標語的漁船在韓國仁川沿岸碼頭海域進行海上游行,抗議日本核污染水排海。 中新社記者 劉旭 攝
“雖然我們漁民沒讀過多少書,但我們天天生活在大海里。我的常識告訴我,這種做法絕對不安全。如果污染水被排放至海,它最終會危害我們人類。”漁民金鐘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日本在處理核污水時選擇了最廉價的方法,對漁民造成了直接影響。我們對此感到非常憤恨,因此舉行示威活動表示抗議,希望日本政府能夠將目光放長遠,做出更負責任的決定。”(完)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xiàn),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多米尼加圣克里斯托瓦爾市爆炸事故死亡人數(shù)升至27人
-
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yè)丨“溫情執(zhí)法”享譽全國 文明之花愈開愈艷 許昌溫暖之城何以“煉”成
-
春天的事業(yè) 溫暖的答卷——寫在河南省殘疾人聯(lián)合會第八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
-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yè)·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讓萬里山河更加多姿多彩——美麗中國建設一線故事
-
8月7日早報
-
8月5日周末
-
全國晚稻播栽近九成 早稻有望實現(xiàn)豐產豐收
-
2023年駐馬店市老體協(xié)年中工作會議召開 下半年老年人體育活動豐富多彩
-
天天學習丨中南海月刊(2023.07)
-
“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將至 全國各地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