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乞討者要多一些寬容
石新宇
近日,在河南鄭州地鐵一號線上,一名男乘客單手將另一名男子鎖喉,并打電話稱“這老頭騙子在騙錢”。據悉,被制服男子疑似乞討人員,在地鐵車廂內掃碼行乞。地鐵工作人員表示,會派人處理。地鐵內不允許有乞討行為,乞討者進站時以正常乘客乘車,所以無法提前識別。
乞討,一般來說是生活特別困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的行為,但也不否認有以乞討為生的“職業乞丐”。有些人對“職業乞丐”不同情甚至反感,單手將疑似乞討人員鎖喉制服的那名男子應該就是這種人。單手鎖喉制服,看來這名男子不僅在體力上而且在心理上都比疑似乞討人員勝出好多籌。不用說,任何人都對以電信詐騙等手段騙錢的人深惡痛絕,恨不得馬上將他們繩之以法而后快,但對于乞討人員或者疑似乞討人員采取鎖喉制服的方式是不是合適呢?
筆者在這里想講一則故事:多年前在美國的一個小鎮上,有兩名職業乞丐,他們每天都會得到小鎮居民的施舍。后來鎮長覺得這兩名職業乞丐已經足夠富有,不需要乞討了,就將他們趕出小鎮,但不久小鎮居民就出現了焦躁等情緒。經社會學家分析,這是因為居民不再有施舍對象引起的。鎮長明白后,將兩名乞丐請了回來,此后小鎮恢復正常。這則故事告訴我們,在西方一些國家,職業乞丐是允許存在的,職業乞丐對于緩解居民的焦躁情緒是有益的。
筆者認為,我們生活中的“職業乞丐”,哪怕他們不乞討也能生活下去,我們對他們也要多一些寬容,畢竟這樣的人是極少數,畢竟行乞也是需要勇氣的,畢竟我們對他們的施舍只是幾角錢幾元錢。如果我們把他們定性為騙子,未免過于冷漠。生活確實困難的人得到救濟后,救濟款也未必被用在基本的生活開支上,這種現象是存在的,難道我們能說那些得到救濟的人是騙子嗎?施舍是一種善行,是否行善在我,是否行騙在他。我們也只管行善就是,何必為區區幾角錢幾元錢有被騙的感覺甚至大打出手呢?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