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下陽村
摘要:下陽雖然偏僻,但自古就是遂平縣通往泌陽、南陽的必經地,古時候稱之為官道。下陽人熱愛文藝。我雖然離家55年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下陽是我的家鄉,下陽是我的根。
文/陳炳章
從遂平縣城西行,穿陽豐,過花莊,繼續向西南方向行進,有一個不大不小的村莊——下陽村,它是我的家鄉。因為我出生于此,在這里度過了無憂的童年,因此,記憶永遠不會淡忘。鄉音、鄉親,鄉愁,構成一幅美麗的畫面。
下陽地處遂平縣西部,向西大概不足兩公里就是伏牛山余脈邊緣淺山地帶了。發源于西部山區的石頭河,自西向東橫穿下陽全境。過去的石河,逢雨季山洪暴發,河水中滾動著石頭,人們涉水甚是危險。自從上游茅莊修了攔水壩,河上建起了漫水渡橋,人們再也不怕洪水來襲了。下陽雖然偏僻,但自古就是遂平縣通往泌陽、南陽的必經地,古時候稱之為官道。劉鄧大軍南下桐柏,路經此地。過去,泌陽等西部地區的人們趕著牲畜去漯河、北舞渡進行交易,下陽是必經之地。
下陽曾經是遂平西部重要的集貿村鎮。農歷逢雙日是集市貿易日,商賈云集,甚是熱鬧。那時候,下陽街道兩邊有糧行、百貨商號、藥鋪、小飯館等。村東南有一處空地,是牲畜交易的場所。
下陽人勤勞、樸實。在我幼時的記憶中,下陽西部地帶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大雨過后,鵝卵石遍地。有些土地無法耕種,只好種些槐草,或干脆荒蕪。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現在也都成了沃土良田。這是前人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如今,我們扎根在這片土地上,不能忘記先人的付出。
下陽文化悠久。歷史上下陽有兩家私塾小學。新中國成立之初,設立下陽小學(從山崗村遷至)。下陽小學成立之初是完小,即從初小至高小。學校設在村東一寺院內。20世紀50年代末,我在下陽讀小學時,院內還有兩所舊瓦房,大門也是寺院的格調。后來年久失修塌掉改建了。如今的下陽小學,可能再也找不到歷史的痕跡了。
下陽人熱愛文藝。以樊莊、后莊為代表的兩個不同劇種的戲班,培養了大批文藝愛好者。每逢節日或農閑時節,兩個戲組搭臺對決,十里八鄉的人們云聚于此,熱鬧非凡。在我幼小的時候,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農歷六月十五,是傳統的掛鋤文藝日。此時,人們經過大半個夏日的辛勤勞作,秋莊稼長勢基本定型。人們借助這個時候,消遣一下,準備迎接秋實豐收的到來。不僅僅有文藝活動,還有很多有廚藝的人,也大顯身手,我印象最深的是帥莊的涼粉、山崗的熱紅薯,還有炸油條、麻花、雜碎湯、豆腦、粉漿面條等,讓人目不暇接。
如今的下陽,由過去的土坯茅草房,變成了大瓦房,不少人家還建起了樓房,通了電,用上了自來水,過上了先輩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不少家庭還有小汽車。不少離家的游子們,也都學有成就、業有建樹,為家鄉爭了光,添了彩。
我雖然離家55年了,但我永遠不會忘記下陽是我的家鄉,下陽是我的根。我深深地愛著家鄉的一草一木,更熱愛家鄉的人們!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