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農谷:農田新裝備 一根桿“管”600畝 丨全力以赴拼經濟
如何給土地裝上千里眼、順風耳,讓它們隨時感知氣象的變化。中原農谷用上了一種智慧桿,一桿在田,能為600畝土地提供精準氣象服務,助力藏糧于技。
這幾天降雨比較多,新鄉市平原示范區的種植大戶薛紀莊有點擔心土壤的墑情過大,他打開手機,2000畝土地的各種信息一目了然。
新鄉市平原示范區種植大戶 薛紀莊:在APP上現在整體看到,這一個禮拜以內的整體天氣預報,這都看到咱田間的墑情的情況,一目了然,比較省力。
老薛的這些信息,來自于一根看起來很不起眼的桿。
河南廣電大象新聞記者 梁鈺杭:在我身旁的這個裝備,被稱為“農業氣象一桿通”,單靠這一個裝備就能做到“三管齊下”,同時監測農田小氣候、作物長勢以及區域土壤水分,可以覆蓋到附近40公頃左右的耕地。
今年首次亮相在河南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一桿通”,是由中電科二十七所自主研發生產,它的出現填補了區域土壤水分測量百米級別的空缺,更適應土地流轉后規模化經營的大塊農田。
中國電科27所(新防務公司)中原光電總經理 吳蘇:我們原來的土壤水分監測是單點的,大概1平方米左右,這個(裝備)直接就是測半徑350米,測量面積大概是40公頃600畝,它把單點的土壤水分,跟衛星遙感的土壤水分監測的尺度空缺,進行了一個彌補,有利于形成我們天空地一體化的土壤墑情的監測系統。
“一桿通”深入地下的部分有1米長,每隔10厘米收集一次土壤水分信息,旱澇情況盡在掌握。依托地上部分的的圖像傳感器,又為地面作物長勢情況裝上了“千里眼”。智慧桿連天接地采集到的這些數據通過5G和衛星傳回中心站后,系統經過處理又能給出有針對性的農田管理方案,避免水、肥、人力等不必要的浪費,同時配套其他智能化作業方法,讓種地變得更加輕松又省錢。
新鄉市平原示范區農業農村局現代農業科科長 鄭曉凡:大約每畝能增產約10%,總體下來每畝每年咱們群眾可以得到500多元的實惠。
目前,這個智慧“一桿通”正在中原農谷示范建設,研發單位將根據運行情況進行改進和技術提升,在試點基礎上,在全省逐步推廣,為實際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助力河南糧食穩產高產。
中國電科27所(新防務公司)中原光電總經理 吳蘇:2023年會結合河南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的規劃,在南陽、包括豫東平原的商丘,還有我們周口等地區,開展小批量的試點應用,接下來在“十四五”期間,把我們河南整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主要的區域,進行全方位的覆蓋。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