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社會

夢想花開|天中“菇”事

2023-07-31 10:21 來源: 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梅雅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 這些年,在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選育出了駐研1號、駐研2號等平菇品種,先后制定了段木靈芝、代料靈芝、猴頭菇、平菇短時滅菌技術、大球蓋菇等5個食用菌技術省級地方標準,制定了香菇、平菇、保護地大球蓋菇等3個食用菌技...

記者 許偉 房滿地

佳蕈出何許,南山白云根。

“蕈,地菌也。”作為一種美味食材,生長在樹林或草地上的蕈類香菇,時常帶著濃濃的鄉情,成為詩人筆下的美味山珍。

泌陽縣地處伏牛山、桐柏山交匯處,森林覆蓋率達52.65%,區域內長江與淮河兩大水系東西分流,獨特的氣候和地理環境,為各類食用菌生長繁育提供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泌陽花菇因脆嫩鮮美的口感,享有“泌陽花菇甲天下”的美譽。

如此人間風味,經過食用菌科研人員的長年悉心培育,已經成為帶動駐馬店這座農業大市鄉村振興的特色支柱產業。

近日,記者跟隨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課題研究員、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魏銀初等人的腳步,走進全國鄉村特色產業產值超億元村——泌陽縣楊家集鎮郭莊村,調研采訪駐馬店市農科院科技賦能香菇產業健康發展的那些天中“菇”事。

近年來,作為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香菇專業化穩產高效關鍵技術創新與集成示范基地,大地菌業有限公司示范帶動郭莊村300多戶農民從事食用菌栽培,發展香菇大棚1000多座,年種植香菇1300萬棒,產值1.1億元,成為聞名全國的香菇特色產業村。

窺一斑而知全豹!如今,食用菌產業在泌陽縣已遍地開花,帶動菇農5萬多戶,各類食用菌從業人員20多萬人。2022年實現袋料香菇種植3.3億袋,香菇總產量達到48萬噸,食用菌產業實現全口徑產值100億元。食用菌工廠化企業15家,其中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家,市級龍頭企業4家。建立國家級農產品香菇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基地45個,發展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及家庭農場200多家。

規模壯大的同時,駐馬店食用菌產業結構也得到全面優化,品種由原來的單一秋栽香菇,發展到現在的春栽香菇、反季節高溫香菇、袋料金針菇、羊肚菌、海鮮菇、平菇、大球蓋菇等10多個品種。在科研人員的努力下,泌陽縣掛牌設立了中國食用菌院士工作站,制定了“泌陽花菇”國家標準,研發食用菌新品種36個,輻射帶動駐馬店全市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

駐馬店市農業科學院院長馬紅珍表示,給特色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一端連著“農業”這一立國之本,一端連著“科技”這一強國之路,將農業與科技兩大關鍵問題有機融合,事關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

一朵朵香菇,凝聚著農業科研人員科技助農的決心和意志;一座座菇棚,托舉起當地鄉村振興產業富農的時代夢想。

“一盤好菜”開啟“南菇北移”

泌陽花菇甲天下!

“特色”之名,來自并不算太遠的20世紀90年代;社會美譽之下,是駐馬店市農科院科研人員以科技創新賦能鄉村振興的情懷與擔當。

20世紀90年代初,香菇作為“一盤好菜”,被泌陽農民從福建古田引進菌種,開始摸索用木屑鋸末袋料進行零星栽培,開啟了“南菇北移”的華麗序章。1992年,泌陽縣把食用菌確立為支柱產業加以扶持。經過30多年的發展,在食用菌科研人員的接續努力下,小香菇已經成為駐馬店市的重要產業之一。農業科研人員首創研發的“大袋小棚立體”香菇栽培模式,更是被業界專家譽為“中國香菇史上第三次革命”。

從“一盤好菜”到規模化產業,探索中曲折前進的食用菌科研人員和菇農,過程中歷經多少艱難險阻,恐怕只有親身經歷者才能說清。

談及駐馬店食用菌產業發展壯大的歷程,避不開一個人——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專家、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站長魏銀初。

1984年,魏銀初從百泉農業專科學校畢業,1986年到農科院工作,是駐馬店市為數不多的食用菌領域資深研究員。

“20世紀90年代初,在國家改革開放政策的推動下,河南省鼓勵把科研單位推向市場,市農科院在政策指引下,把科研中堅力量集中起來,成立了幾個科研開發小實體,同時保留著對芝麻、小麥等重點課題進行持續開展科研。”當初的香菇培植技術“小白”,如今已是食用菌領域的科研專家,魏銀初介紹,“當時食用菌研究在駐馬店還是空白,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才把課題開展了起來,隨著研究的深入,逐步搭建起了全市食用菌技術服務平臺。”

香菇是木屑鋸末袋料栽培,需要大量的木材粉碎使用,主要木材是櫟樹枝干。泌陽縣山多林密,山上有漫山遍野的櫟木林,這些櫟樹生長慢,樹干彎曲,既不是經濟林也沒法做建筑家具材料,但卻是很好的香菇培植基料。

隨著香菇種植戶越來越多,泌陽區域山上的櫟樹林遭到瘋狂砍伐,甚至外縣的櫟樹都被大量運到泌陽,絕大多數都運到專門粉碎木材的加工廠,再由他們賣給栽培香菇的農民。

“當時農業特產稅還沒廢除,偷伐林木不僅嚴重破壞生態,還存在偷稅漏稅的行為。縣鄉都很重視,各鄉鎮都組織財政稅務人員在香菇備料季節稽查征收特產稅。”泌陽縣文史委主任李東升撰文回憶,這些車輛往往天不明就上山,后半夜才下山,以躲避處理。財稅人員在主要路口設崗攔截,有時候明明看到遠處山上有車燈等了半天卻不見下來,后來才知道山下有他們的眼線。

由于技術設施落后,處在摸索階段的泌陽菇農,曾出現了一些讓人痛心的事情。香菇棚在冬季需要加溫,一般需要3至4天,有的菇農在燒煤加溫中不注意通風,出現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慘痛的教訓。一些菌種廠把質量不合格的菌種賣給菇農,讓菇農蒙受損失。還有一些菇農在不掌握栽培技術的情況下,盲目跟風,血本無歸。即使如此,還是阻擋不了農民依靠栽培香菇發家致富的迫切愿望。

泌陽縣委、縣政府邀請魏銀初、班新河等食用菌專家在各個鄉鎮進行香菇栽培技術培訓,在較短的時間內,讓菇農增強了技術能力和安全防范意識,有效杜絕了生產事故的發生,提升了經濟效益。

這些歷史鉤沉在魏銀初這里得到了驗證。

“當年科研條件特別困難,爭取到的2萬元經費全部用來買了粉碎機、裝袋機和菌種。”魏銀初回憶,“就在市農科院辦公室后面的空地里,我們動手搭了幾個簡易棚子,在里面安放設備。最開始是從江蘇引進香菇菌種,經過不斷消化吸收,探索出了適合駐馬店氣候環境的菌菇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實現了新食用菌品種及用料的多樣化。”

此后多年,在食用菌科技項目的帶動下,駐馬店區域內的菌菇品種的改良馴化一直在持續。由駐馬店市農科院推廣的香菇品種,因為適應我市氣候環境和栽培條件,菇農在試種后連年高產,很快推廣開來。魏銀初表示,目前泌陽使用的菌菇品種中,80%以上都是駐馬店市農科院推廣過去的。至此,泌陽香菇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

2006年9月,“泌陽花菇”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稱號。

2008年,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落戶駐馬店市農科院,潛心食用菌研究多年的魏銀初擔任試驗站站長,食用菌科研工作有了持續穩定的經費保障。

2015年,在駐馬店市農科院的對接溝通下,河南省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在泌陽縣成立,在李玉院士、李曉博士團隊及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科研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食用菌科學研究和關鍵高新技術開發進入集中落地階段。

2018年6月,泌陽縣被確定為“中國綠色食品(食用菌)”產業基地。

針對傳統的明煤育花的“泌陽花菇”生產方法存在的弊端,魏銀初帶領班新河等科研伙伴兒共同努力,一方面引導香菇生產者完善種植模式,由秋栽香菇向春栽香菇和反季節高溫香菇轉變;另一方面,推廣花菇自然育花技術、研發“泌陽花菇”新的育花模式和生產工藝,改用氣或電培育花菇,從而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泌陽花菇”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至2020年,春栽香菇已占泌陽香菇種植規模的30%以上。通過栽培模式創新、基礎設施改善,泌陽香菇生產質量、經濟效益明顯提升,抵御單一香菇品種和栽培模式風險的能力也明顯提升。泌陽香菇以其獨特的品質被國內外消費者認可,產品銷往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一鍋好飯”帶動“菇糧時代”

盛夏時節,走進農產品市場、生鮮超市,花菇、香菇、海鮮菇、平菇等不同品種的新鮮菌菇產品應有盡有。農產品市場供應充裕、品種豐富的背后,是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有力科技支撐。

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色農產品品種越來越豐富,優質農產品數量不斷增加。從昔日的“貴族食品”“一盤好菜”,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風味各異的菌菇食品,已經成為街頭巷尾、美食街區人人皆可享用的大眾美食。

2021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為“世界糧食日”發布的宣傳視頻中,閃現的“好糧食”鏡頭是糧果蔬菌等。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講糧食安全,實際上是食物安全。主食不僅指小麥、水稻、玉米。中國人飯碗里要裝的中國糧,實際要裝的是大糧食、大食物。他在調研中多次強調“小木耳,大產業”,為食用菌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

“食用菌作為蔬糧兼用的全營養食品原料,熱量低、營養豐富,比谷物含更多維生素、礦物質,比蔬菜含更多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纖維,能滿足居民膳食結構改善的需要,更是保健品、特醫食品、菌物藥品乃至化妝品的基礎原料。”魏銀初認為,“把食用菌作為新糧源,適應了確保糧食安全、促進鄉村振興、建設健康中國和提升人民高品質生活的時代需要,菇糧時代正在快速到來。”

據統計,河南省2021年鮮菇產量576萬噸,按含水量75%計算,折合干菇144萬噸,相當于生產了216萬噸的小麥。按小麥畝產1000斤計算,相當于節省了432萬畝耕地。

“食用菌只是一盤菜”的觀念,顯然已經不合時宜。魏銀初表示,食用菌是微生物資源,是食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引導社會各界從保障糧食安全、食物安全的戰略高度認識食用菌,發展食用菌,做大做強做優做精食用菌產業。

一個產業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做大量工作。回首駐馬店市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壯大過程,每一步都凝聚著農業科研人員的心血和汗水。

“幸運的是,我們每次的努力都趕上了國家發展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的步伐。”魏銀初表示,“與時代同行,將個人選擇全力服務于國家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需求,我們農業科研人員才能越走越遠,越走越開闊。”

2008年起,農業農村部與財政部全面啟動了50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既囊括了水稻、玉米、生豬等大宗農產品,也涵蓋了與農民收入密切相關的食用菌等特色農產品。50個現代農業產業,每一個產業都有一支服務國家目標的科技隊伍,分布在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和各作物主產區,不斷推動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國家啟動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后,我們憑借食用菌研究課題打下的基礎,有幸第一批進了國家體系等于進了國家隊。”魏銀初介紹,“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落戶駐馬店市農科院之初,我們基礎條件還存在很大的差距,課題研究做得尚淺,院領導就帶著我們到新鄉、三門峽等地交流學習。學習回來后,開始設立示范縣,對接企業,引進新品種進行篩選,推廣先進的食用菌栽培模式。”

總結經驗教訓,改變種植模式,升級提質增效,可謂是駐馬店食用菌產業發展的三部曲。

“老百姓吃過虧后,就不會輕易相信任何人。”魏銀初介紹,他們做技術推廣時,經常會遇到阻礙。有一次,市里一個單位在泌陽縣高邑鎮的聯系點香菇栽培出現了問題,香菇品種雜亂,不適應生產形勢,便邀請科研人員去給菇農培訓。魏銀初給菇農的培訓引起了強烈反響,很多來聽課的菇農發現授課內容很實用,而且很有針對性,基本解決了日常遇到的所有技術難題。

“從那以后,根據菇農們的需求,我們把篩選出來的優良香菇品種在高邑進行試驗示范推廣。”后來,在魏銀初、班新河等科研人員的對接下,泌陽縣又成了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的科技示范縣,產業技術體系的各種成果、技術和人才優勢,共同向泌陽縣發力。

憑借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的平臺支撐,泌陽縣適時引進示范高產優質品種、構建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體系、培育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提高食用菌生產效率,推動了食用菌產業高質量發展。

但是隨著種植面積的大幅增加、新栽培技術的普及推廣,泌陽縣香菇產量在迅速提升的同時,銷售難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魏銀初介紹,“為解決銷售難題,當時的泌陽縣委主要領導帶頭搞推銷,無論到哪里學習開會,總會隨身提一布袋,里面裝的是精挑細選的‘泌陽花菇’。當‘香菇書記’的名頭傳開后,泌陽香菇的銷售問題也解決了。”

這些年,在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選育出了駐研1號、駐研2號等平菇品種,先后制定了段木靈芝、代料靈芝、猴頭菇、平菇短時滅菌技術、大球蓋菇等5個食用菌技術省級地方標準,制定了香菇、平菇、保護地大球蓋菇等3個食用菌技術市級地方標準,授權《平菇母種培養基》《一種適宜春秋栽培平菇品種的選育方法及栽培方法》《香菇母種培養基》《段木銀耳廢料栽培香菇》發明專利4項。

科研人員以“設施化制棒、生態化出菇”為主要推廣模式,推行大型合作社或公司統一制棒,小型合作社或種植戶分散接種、發菌、出菇管理。以精心篩選的申香215.L808.申香16.申香1513.豫香1號等為主推品種,駐馬店市農科院科研人員在香菇主產縣市泌陽、西峽、確山、靈寶進行“品種+技術+模式”的示范推廣。

借助“院市合作”項目的實施,在“科技+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服務縣域經濟模式下,駐馬店市農科院示范推廣的L808品種占據了泌陽保鮮菇品種80%的份額,優良品種的推廣應用也提升了駐馬店市農科院食用菌研究在社會上的影響力,進一步助推了鄉村振興向縱深發展。

國家食用菌體系首席科學家譚琦對我市食用菌研究成果考察后表示,駐馬店食用菌育種實現了“從0到1”的成果創新,而把品種在生產上應用才是育種的最終目的。如今,經過一代代科研人員接力探索和推廣,“藏在深閨人未識”的食用菌科技成果走入尋常百姓家,為駐馬店現代農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一桶真金”助推鄉村振興

初冬時節,對大多數中原農民來說,一年農事已畢,是難得的休閑日子。然而,在泌陽大地,這時候卻是菇農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收獲時節。

此時,位于郭莊村的大地菌業有限公司香菇基地,整齊劃一的現代化標準種植大棚排列在田間。大棚內,一排排食用菌棒錯落有致,一朵朵香菇像撐開的小傘一樣,惹人喜愛。工人們忙碌著分揀菌棒、采收菌菇,肥碩的香菇裝滿籮筐,準備銷往外地。

郭莊村是泌陽縣香菇產業版圖中的一個縮影,而在駐馬店市農科院科技力量的支撐下,泌陽縣早已在中國香菇產業版圖中,占據舉足輕重的分量。

這里優質的香菇吸引了不少外來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每到初冬,來自福建的收購商陳發建就會來到這里,每次一來就是半年,吃住都在基地,就是為了第一時間“搶占”這里的優質香菇資源。

“平均每兩天可以發一次貨,每次大概兩萬斤。”2022年是陳發建連續來郭莊收購香菇的第3個年頭。好香菇自然就有好銷路,對于未來,陳發建信心滿滿。

“上班就在家門口,回家也不誤做家務,生活越來越有奔頭!”郭莊村脫貧戶張玉玲說起如今的幸福日子,笑得合不攏嘴。原郭莊村黨支部書記、大地菌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趙全磊介紹,采摘香菇的工人都是附近的村民,自從村里建起了香菇大棚,他們每天在基地上班,一天可以有近百元的工資,一年能掙兩萬多。

把論文寫在鄉間田野,把科技的根須深植天中沃土,結出幸福的果實。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讓特色農產業借助科技的力量騰飛起來,助力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振興的實現,這是以魏銀初為代表的駐馬店市農科院科研人員的一直以來的追求。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2019年,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駐馬店綜合試驗站在泌陽縣大地菌業有限公司建立示范基地。魏銀初帶領技術團隊,破解了困擾大地菌業多年的“集中制棒”模式效率不高、產能不足、夏季高溫養菌“爛棒”等問題,幫助他們進行產業模式升級改造。

“從傳統生產模式轉變為設施化生產,升級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魏銀初坦言,為選用一個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生產用種,他們費盡了心思。為了掌握菌種在不同溫度下的生長特點,魏銀初帶領科研團隊經常幾天幾夜不休息,調控溫濕度,察看菌絲發育情況,記錄菌菇生長狀況。

苦心人,天不負。經過長期的實驗和馴化,魏銀初團隊引進的由上海市農科院培育的“申香215”香菇品種憑著突出的適應性和產量標準,在一次次的試驗中脫穎而出。

良種配良法,在天中大地“繪”出了香菇產業穩產增收的豐收圖景。經過魏銀初等科研人員的努力,“申香215”菌棒在大地菌業實現了“設施制棒,生態出菇”模式的完整閉環。魏銀初介紹,這種模式既解決了前端制棒環節技術管控難的問題,又把收益較高、出菇技術和勞動密集的出菇環節回歸菇農,實現了“企業+農戶”相互配合、互惠互利的效益。在魏銀初等人的技術引領下,大地菌業生產的菌棒不僅暢銷陜西、安徽及省內部分縣市,帶動國內食用菌產業的健康發展的同時,每年還大量出口韓國等國家和地區,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大地菌業的成功轉型為泌陽縣香菇產業發展提供了可復制的典型,是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的崗站科技隊伍提供的模式引領和技術支撐的結果。

如今,在駐馬店市農科院大力支持下,泌陽縣真菌研究院士工作站各項工作穩步開展,在此基礎上又新成立了“三物融合產業發展研究院”,由食用菌專家李曉任院長,增強泌陽縣食用菌產業發展的科技含量。建立了中原食用菌新品種育種保種繁種示范基地,培育出了玉木耳、冰糯耳、鹿茸菇等食用菌珍稀品種。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費正由“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健康”加快轉變。魏銀初表示,“持續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推進膳食結構調整,加快形成‘一葷一素一菇’膳食結構,讓食用菌真正成為重要的食物資源,比任何時候都具有現實意義。”

據2020年河南省十大優勢特色產業農業產值統計年鑒顯示,河南省確定的十大優勢特色產業,食用菌產值達400億元左右,占十大優勢特色產業產值的4.5%左右,但食用菌種植面積不足100萬畝,單位面積產值達到了9萬多元,比較效益十分突出。

無論是起早貪黑,精心照料“菇寶寶”的菇農,還是那些跨越重洋來此興業淘金的外商,他們一致看中的是“泌陽花菇”的食藥價值和地理標志產品金字招牌下的商業價值,而這一切,都離不開魏銀初、班新河這樣默默無聞獻身農業科研的食用菌研究人員。

從“一盤好菜”,到“一鍋好飯”,進而贏得“一桶真金”,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泌陽香菇產業發展歷程猶如一首婉轉而澎湃的樂章,在一代代農業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書寫著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蓬勃偉力和宏偉藍圖。

“泌陽花菇”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獲批后,引起世界眾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客商的關注。日本三明楊產株式會社在泌陽投資5.85億日元,建立了河南省三明食品有限公司,并與14個鄉鎮簽訂了香菇收購合同,建立了香菇深加工生產線。韓國道熙經貿公司從網上看到此消息,在泌陽也建起“公司+農戶+銷售”的花菇生產銷售基地。

如今,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食用菌)質量安全示范區、全國優秀香菇出口基地縣和全省食用菌“雙改”試點縣,這些榮譽讓“泌陽花菇”的金字招牌更加閃閃發光。

目前,泌陽億健食品有限公司、河南天中億龍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泌花食品有限公司、泌陽縣大地菌業有限公司等多家食用菌深加工企業在泌陽遍地開花。泌陽縣開發出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32個,遠銷國外及全國十幾個省市,食用菌深加工產品年出口創匯突破2億美元,全縣食用菌一二三產業綜合產值達100億元。

在魏銀初等科研人員的傳幫帶下,4000多名掌握了香菇栽培技術的泌陽農民走出國門,被高薪聘請到東南亞、韓國、加拿大等國家或地區傳授香菇栽培技術,一時成為人們眾口傳頌的對象,書寫了新時代的菇農傳奇故事。

采訪快要結束的時候,我們再一次到訪郭莊村。

烈日炎炎,蟬鳴聲聲。在郭莊香菇基地恒溫恒濕的菌倉內,數十萬袋已經完成接種的菌棒整整齊齊地躺臥在鐵架上,蔚為壯觀,他們仿佛在等待著一聲召喚,然后翻山越嶺、跨船出海,出口海外。在烈日下,一座座菇棚被灰褐色的隔熱網覆蓋著,菇棚內,幾朵心急的幼株已經頂破了菌袋,露出了傘狀的小腦袋。

花菇朵朵,托舉起振興路上富民產業夢想花開。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成人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已方| 一级成人生活片免费看| 日本黄色片免费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成人精品| 男女爱爱免费视频| 另类专区另类专区亚洲| 蜜桃成熟时3d国语|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亚洲精品| 2021国产麻豆剧传媒仙踪林| 天天天天夜夜夜夜爱爱爱爱| 丝袜高跟浓精受孕h文| 无码精品a∨在线观看中文|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 欢愉电影完整版免费观看中字| 亚洲欧美日本另类激情|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出差被绝伦上司侵犯中文字幕|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 天天综合天天色| 国产精品精品自在线拍| 99re热久久| 天堂а√在线地址中文在线| 一个人hd高清在线观看|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久久99| 日本漫画之无翼彩漫大全| 久久精品日日躁夜夜躁欧美 | 一本色道久久88精品综合| 无码av专区丝袜专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96| 日韩欧美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性黑人极品hd|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青青青青青免精品视频| 国产成人免费片在线观看| 色老头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