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摘要:蟬卵發育成幼蟲即若蟲,需在地下蟄伏3~7年,發育成成蟲,有的種類的蟬甚至要在地下等上17年才能扒開洞穴,見到光明。長大后,到城里工作,地表多是水泥地坪和柏油路面,裸露的土地越來越少,沒有羽化的蟬并不多見。
翟永立
晚上,我在公園散步,遠遠地望見最北端的小樹林里螢火閃爍,頗為壯觀。及至近前,看見一群大人帶著孩子,在用手機照明捉蟬。
蟬屬昆蟲,有2000多種,我們通常說的蟬,學名蚱蟬,俗稱知了。蟬卵發育成幼蟲即若蟲,需在地下蟄伏3~7年,發育成成蟲,有的種類的蟬甚至要在地下等上17年才能扒開洞穴,見到光明。蟬一般在黃昏時破土,爬到樹上或高處,蛻皮羽化。這主要是為了躲避天敵,增加成蟲的生存概率。蟬的天敵主要是食肉的鳥類,當然也包括貓、狗和人類。僥幸躲過一劫的蟬,趁著夜色完成“金蟬脫殼”,成為會飛會鳴叫的知了(只有雄性的知了會叫)。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吃蟬。每年夏天,是蟬的活躍期,無數只蟬從地面冒出,開始短暫的夏日生活,羽化后的蟬生命只有3個月。當夜幕降臨,我便手持手電筒,村里村外轉上半夜,捉回不少蟬。有時,我會趁雨后,泥土松軟時,帶上一把鐵鏟,把空地上的土翻一遍,也能有不錯的收獲。我把捉回的蟬剝去外面的硬殼交給母親,煎炸后,就是一道可口的美味。
長大后,到城里工作,地表多是水泥地坪和柏油路面,裸露的土地越來越少,沒有羽化的蟬并不多見。但夏日知了的叫聲還是隨處可以聽到,蟬有翅膀這個交通工具,能隨意飛到它想去的地方。
蟬肉質鮮美,蛋白質含量高,它脫下的外衣——蟬蛻,亦是上好的中藥,有辛涼解表等功效。
我已多年沒有吃到蟬了。一是城鎮化進程不斷壓縮蟬的生存空間;二是覺得蟬好歹也是一種生命。大自然有大自然的法則,對地球而言,任何一種存在,都有它存在的意義。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