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直播亂象,清朗網絡空間
摘要:《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與網絡直播有關的專項管理文件陸續出臺,為規范網絡直播亮出法治的“牙齒”。
日前,2023中國新媒體大會在湖南長沙舉行,新技術、新應用受到大會廣泛關注。其中,多名嘉賓在發言中對直播平臺的社會責任、直播帶貨的有益經驗等進行探討。如今,作為向用戶提供信息或服務的重要傳播形式,直播逐漸被更多人接受,已經與學習、購物、健身等越來越多生活場景融合在一起。
特別是隨著網絡普及,“短視頻+直播”成為不少人生活中消遣娛樂的重要渠道。《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首次突破10億,網民使用率達94.8%;網絡直播用戶規模達7.51億。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形式,網絡直播原本是一種有趣味的互動方式,但在一些主播甚至平臺的操作下,卻變成了一種低俗甚至有害的競爭手段。比如,為了吸引流量、追逐利益,一些直播平臺存在爭殘斗狠、走極端等內容。
對于直播中存在的亂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進行治理。有的主播在直播中游走在法律邊緣、挑戰公序良俗,污染了網絡空間,擾亂了社會風氣。有的平臺在審核上存在漏洞和滯后性,致使有的主播抱有僥幸心理。還有主播通過設計暗號、偽裝等手段逃避平臺監管,或在賬號被封禁后反復采用其他賬號直播,也對平臺治理提出了挑戰。
網絡空間天朗氣清、生態良好是廣大網民的共同期待,也是管網治網的重要目標。近年來,國家及地方相繼出臺一系列政策法規,規范網絡直播行業發展。《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關于進一步規范網絡直播營利行為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意見》《網絡主播行為規范》等與網絡直播有關的專項管理文件陸續出臺,為規范網絡直播亮出法治的“牙齒”。國家網信辦啟動2023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其中就包括“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旨在整治直播環節問題,針對部分主播逃避監管、借“小號”進行惡俗行為,對其所有賬號采取統一處置措施,情節惡劣的納入黑名單。
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在各種制度性文件中,平臺無一例外地都被要求嚴格落實主體責任。各平臺應加強對直播人員及內容的監管,優化直播賬號注冊、運營、關閉等全流程的管理細則,建立健全粉絲數量管理、營利行為監管等制度機制,進一步優化算法推薦機制,加強平臺內容審核和把關,加大對優質內容的人工篩選力度。對于違法違規的直播間,要一律封禁,堅決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網絡主播應加強自愛自律,遵守法律法規,努力生產能留得住用戶的優質內容,絕不能被流量和經濟利益沖昏頭腦。廣大網民也要不斷提升媒介素養,不給不良信息流量、不給亂象主播“捧場”。
只有主播自律、平臺嚴查、政府嚴管、法律嚴懲,不斷鏟除直播亂象的生存土壤,風清氣正的網絡直播生態才會形成,諸如直播經濟之類的新生事物才能走得更穩更遠。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