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中國外貿創新高 換擋提質釋放潛力
摘要:二是出口國家“換擋”,新興市場成為外貿增長亮點。 三是貿易方式“換擋”,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為出口新動能。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的跨境電商出口額已經突破3100萬元。”“今年5月,阿里國際站商家每日跨境直播場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6%,海外觀看人數同比增長186%?!?/p>
新華社北京7月13日電(記者丁雅雯、王釗)在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全球貿易投資放緩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創下20.1萬億元的歷史新高,保持了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我國外貿正處于新舊動能“換擋期”。隨著更多政策措施發揮效力,外貿增長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上半年我國外貿首次突破20萬億元
海關總署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0萬億元,達到20.1萬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出口11.46萬億元,同比增長3.7%;進口8.64萬億元,同比下降0.1%。
圖為貨輪??吭跐鷮幠茉待埞案奂b箱碼頭進行裝卸作業
“上半年,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主要發達經濟體政策收縮外溢效應顯現,國際市場不穩定、不確定、難預料因素較多。我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外貿進出口頂住了壓力、穩住了規模、提升了質量,總體是符合預期的。”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說。
“6月,衡量全球經濟景氣度的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PMI降至48.8%,連續10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同時,6月美國供應管理學會發布的美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繼續下行,并連續8個月位于榮枯線之下。”英大證券公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鄭后成說,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的背景下,上半年我國外貿成績來之不易。
今年以來,外貿企業信心有所回升。“今年我們訂單總量和利潤都在上漲。企業上半年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盛威國際總裁王磊說,對下半年的外貿需求持樂觀預期。
“當前企業出口預期好轉,但訂單不足問題仍然突出。”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新聞發言人高士旺說,在外貿環境復雜的背景下,機電產品出口仍面臨保增長壓力,預計機電產品全年出口額持平或小幅增長。
呂大良表示,當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貿易投資放緩、地緣政治風險上升,外需減弱對我國外貿的直接影響仍在持續。但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相信隨著我國經濟運行持續向好,更多務實有效的措施發揮效力,外貿經營主體的活力進一步增強,我國能夠實現進出口促穩提質的目標。
外貿新舊動能“換擋”釋放潛力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我國外貿正處于新舊動能“換擋期”,發展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
一是出口商品“換擋”,“新三樣”產品成為新增長點。海關總署數據顯示,上半年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等“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1.6%,拉動整體出口增長1.8個百分點。
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表示,我國出口的主力商品正由服裝、家具等傳統商品向“新三樣”產品切換。當前,全球對綠色低碳的重視程度逐步提高,而我國對“新三樣”產品的供給具有較大優勢。未來“新三樣”出口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二是出口國家“換擋”,新興市場成為外貿增長亮點。記者從多家外貿企業了解到,受益于《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紅利,東盟已成為企業最重要的出口市場之一。
阿里巴巴國際站北方大區總經理劉宇表示,阿里國際站上的商家對RCEP成員國出口額同比增長較快。“5月份,阿里國際站商家對澳大利亞、日本、菲律賓出口額同比增長超過15%,對新加坡出口額同比增長近30%。”
三是貿易方式“換擋”,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成為出口新動能。據海關總署統計,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1.1萬億元,同比增長16%。
不少受訪企業表示,跨境電商、跨境直播已經成為他們獲取訂單的重要途徑。例如,2021年11月,國機重工集團國際裝備有限公司抽調4人組成臨時的數字營銷部,“試水”跨境電商。“去年初,我們在阿里國際站建站運營。截至目前,公司今年的跨境電商出口額已經突破3100萬元。”國機重工集團國際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明說。
“今年5月,阿里國際站商家每日跨境直播場次比去年同期增長66%,海外觀看人數同比增長186%。”阿里國際站跨境直播業務負責人劉進洋說,跨境直播采購能夠做到互動更及時、呈現更真實、展示更全面,從而降低由于距離而產生的不信任感。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