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彩虹 ——記鄉村留守兒童的“代媽媽”齊小麗
摘要:正因為如此,齊小麗成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們的“代媽媽”。齊小麗在“兒童之家”工作的11年間,每年都號召、組織本社區成功人士為殘疾兒童、困難兒童、留守兒童送溫暖,給孩子們送去奶粉、棉服、學習用品等。
記者 劉永奇 通訊員 白賀陽
“我有兩個媽媽,一個是我的親媽媽,另外一個是‘代媽媽’。當我的媽媽不在身邊時,‘代媽媽’就像親媽媽一樣關心我、照顧我、教育我,我感覺很幸福”。當上蔡縣重陽街道南大吳社區的留守兒童萌萌用稚嫩的聲音表達對“代媽媽”齊小麗的真摯情感后,齊小麗的眼眶濕潤了。
齊小麗對兒童呵護有加。
作為社區“兒童之家”的主任,齊小麗在這里一干就是11年。她熟悉村里每一家每一戶的情況,知道哪個孩子有什么特質、是什么脾氣。她始終秉承“把別人家的孩子當成自家的孩子”的理念,力所能及地為孩子們做到最好。她認為,不能用主任的標準要求自己,而是要用“媽媽”的身份對待這份工作,滿足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對母愛的渴望、對親情的需求。
2016年12月,齊小麗被全國基層兒童福利服務試點工作專家組聘為“基層專家”;2019年6月,齊小麗以自己的經歷為背景,參與“第二屆兒童主任征文評選”,獲得了一等獎;2021年,齊小麗被民政部評為“全國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先進個人”。
齊小麗陪孩子們學習。
“我有好幾十個娃兒,就跟當媽的一樣,再苦再累也能堅持——天下哪個媽媽不愛自己的孩子?”“兒童之家”的工作很繁瑣,齊小麗為何能堅持如此久而且做得如此好?對此,齊小麗回答得簡單干脆:“因為我是‘當媽的’!”正因為如此,齊小麗成了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們的“代媽媽”。
把愛種在孩子們心中
上蔡縣重陽街道南大吳社區位于縣城西南部,共有人口2556人,其中18歲以下未成年人677人,包括男童305名、女童372名。由于村子地少人多,多半年輕人外出務工,留下老弱婦孺在家,社區有留守兒童85人、困境兒童37人。
2010年6月南大吳社區被定為全國第一批中國兒童福利示范區項目村以來,這里的兒童福利工作已經開展了13年,縣民政部門累計投入資金10萬多元用于“兒童之家”的建設,并為“兒童之家”配備教具360多件;“兒童之家”的工作人員利用節假日開展、組織各類活動428次;“兒童之家”建立兒童基本檔案400多份,累計幫助困難家庭63戶,協助困難家庭兒童辦理生活補貼78名,臨時救助兒童20余名;督促、幫助百名未上戶口兒童及時辦理戶籍;為大病兒童申請大病康復醫療,使他們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我給自己定了每天入戶走訪不少于10戶的任務。通過長期走訪,我發現父母外出務工,兒童留在家中,隔代教育缺乏有效溝通。我需要做的是加強關愛與疏通,讓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感受到親情的溫暖和來自社會的關愛,把愛與溫暖的種子種在他們心中,讓他們用正確、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困難和磨煉。”齊小麗說。
齊小麗告訴記者,對待留守兒童、困境兒童,不但要保證他們吃飽穿暖,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決不能讓他們在幼年時期留下心理陰影。孩子的內心像一張白紙,我們要用多彩的畫筆在上面一筆一畫地畫出太陽、花朵、小溪、大樹等,豐富孩子的內心,讓陽光照進去,這樣孩子才能健康茁壯成長,將來成為對家庭、對社會有用的人。
提高監護人監護能力
“在我的堅持下,跑斷腿、磨爛嘴,站個井、坐個坑,兒童信息被我全拿下。”齊小麗笑著說,“我就是臉皮厚,不管別人煩不煩,哪怕說我‘咸吃蘿卜淡操心’我都不在意。為了獲得的信息準確、為了更好地服務兒童,社區的情況我摸得清清楚楚,哪條路上有個坑我都清楚。”齊小麗和同事們不懈努力,為每個家庭的兒童建立了完善的信息臺賬。他們通過了解家庭的整體動向,及時掌握兒童的情況,并以跟蹤記錄的方式完善信息臺賬,及時預判并采取干預措施,為孩子們掃除各種成長障礙。
“安全是頭等大事。兒童的安全意識普遍薄弱,這很讓人擔憂。”為做好安全宣傳工作,齊小麗先結合以往出現的安全問題及一些火災、溺水、交通事故等實際案例,讓家長和兒童認識到安全的重要性。
為了做好“提高監護人的監護能力”這項工作,齊小麗費盡了心思、磨破了嘴皮。在走訪過程中,齊小麗發現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有一些暴力行為。
在一次走訪中,齊小麗看到這樣一幕:一位老人沒做晚飯,逼著自己的孫子孫女吃中午的剩飯。孩子不愿意吃,老人就用打罵的方式讓孩子吃。
看到這個場面并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后,齊小麗跟那位老人進行溝通,首先告訴他打罵是一種侵害兒童身體健康的行為,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傷害大于身體傷害,不提倡這種行為;其次,兒童的腸胃較弱,吃剩飯可能引發腸道疾病,盡量不要讓孩子吃剩飯。經過一番思想工作,老人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表示以后改正錯誤的行為。
齊小麗說:“打孩子、罵孩子這些行為很常見。有些家長不分對錯,以自己的意愿為評判標準,對孩子造成了不良影響。”她認為,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行為不能做,給孩子建立清晰、明確的界限,這樣孩子才能具備明辨是非的能力。
齊小麗在走訪過程中,許多家長通過她的勸說,意識到自己的問題,表示將改變“暴力教育”的行為,以溫和的方式教育孩子。
給孩子們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不僅面臨親情缺失問題,還面臨接受的教育單一、沒辦法發展興趣愛好的問題。他們渴望開闊眼界,了解更廣闊的世界。”齊小麗在跟孩子們互動的過程中發現許多孩子對音樂、美術等具有濃厚的興趣。但一些家長思想古板或覺得孩子上美術、音樂之類的興趣班是“不務正業”,是花“冤枉錢”,反對孩子發展課外興趣愛好。
針對這些情況,齊小麗一方面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另一方面積極和家長溝通。每年暑假,她都組織本村大學生在“兒童之家”舉辦興趣班,為留守兒童、困境兒童打開興趣的大門,讓孩子們見識更廣闊的世界、擁有多彩的童年生活。
“留守兒童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權益的意識薄弱,這也是我們工作的重點之一”。為了做好普法教育工作,齊小麗不僅對孩子做工作,也對家長開展培訓,避免悲劇的發生。
“打架、講‘義氣’、破壞公共設施,這些行為在留守兒童中的發生率比較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法律意識淡薄。”為了增強教育效果,齊小麗對犯了錯誤的孩子用愛進行教育感化,讓他們觀看普法電影,并邀請律師進駐“兒童之家”,為孩子們普法,用多維度的教育讓孩子們認識到不良行為如果不改正必將產生惡果,此外,齊小麗還與家長保持密切聯系,協助家長落實監護人的責任,避免留守兒童成為一些不法分子侵害的對象。
齊小麗在“兒童之家”工作的11年間,每年都號召、組織本社區成功人士為殘疾兒童、困難兒童、留守兒童送溫暖,給孩子們送去奶粉、棉服、學習用品等。
“我的網名叫彩虹,因為我心中有一道彩虹,我也要為孩子建起一道彩虹。我堅信,通過我的努力,一定能驅除陰霾風雨,和孩子們一起迎來陽光和彩虹。”齊小麗說,泉水之所以能夠穿石,因為它永遠在堅持;青松因為選擇了險峻,才顯示出生命之頑強。
齊小麗告訴記者,“兒童之家”永遠以服務為宗旨,像滴水穿石那樣堅持,自己將繼續發揚團結友愛、助人為樂、扶弱濟困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堅持不懈為兒童事業獻出更大的愛心,為“兒童之家”事業的茁壯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