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防中毒 野外的蘑菇別亂吃
駐馬店網訊(記者 栗晨曦 王怡雯 通訊員 李沐佳)日前,因為吃了從山里采摘的毒鵝膏菌,泌陽縣居民一家四口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年齡最小的9歲,最大的51歲,經轉院到市中心醫院進行搶救治療。據了解,近期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已接到5起因吃毒蘑菇中毒病例。
“最近雨水較多,一些菌類如雨后春筍般長出來,一些市民為了嘗鮮采摘一些回家,殊不知某些菌類有毒。中毒群體主要表現為嘔吐、腹痛、腹瀉。”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王玉東告訴記者。
據王玉東介紹,這些患者在食用毒蘑菇6~24小時后會出現中毒癥狀,腹部絞痛、嘔吐以及重度脫水性腹瀉等。有些潛伏期長的中毒者會誤以為自己的癥狀與誤食毒蘑菇無關,僅僅是腸胃炎。
而誤認為自己得了腸胃炎的患者在1~2天后,胃腸道的癥狀逐漸消失,這時就特別容易造成康復的假象,稱為“假愈期”。
在此期間,毒素會繼續破壞中毒者的肝臟或腎臟,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中毒者很快就會器官衰竭、休克直至死亡。
不同種類的毒蘑菇中毒癥狀不一樣,目前可分為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衰竭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溶血型、橫紋肌溶解型和光過敏性皮炎型7種類型。
胃腸炎型是最常見的中毒類型,中毒后潛伏期短,多在食用后10分鐘~6小時發病。誤食毒蘑菇后,還會出現流涎、流淚、潮熱、譫妄、精神錯亂、幻視幻聽等癥狀。
王玉東提醒市民,盡量不要在雨后采摘野外的蘑菇,不要認為烹飪能解除毒蘑菇的毒性。一旦出現中毒情況,請及時就醫。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