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 李定遠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中華文明繁榮發展和綿延永續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先后印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新時代,中醫藥事業同樣被賦予新的歷史使命和時代特征。
中醫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典型代表。中醫藥博大精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傳。做好中醫藥傳承,需要多方發力。
加強中醫藥傳承的文化氛圍。只有中醫藥特色理論和文化內涵的系統化挖掘和高質量傳播不斷深入,才能彰顯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培育壯大中醫藥文化宣傳隊伍,推進中醫藥健康文化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家庭。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服務體系、服務模式、管理模式、人才培養模式,使傳統中醫藥發揚光大。同時,中醫藥工作者運用自媒體等信息化平臺,增強宣傳意識,讓中醫藥文化深入人心,提高文化自信。
加強中醫藥人才培養。發揮專家學科帶頭人、老專家的優勢作用,完善師承教育,促進中醫人才成長,并將中醫藥課程列為我國本科臨床醫學類專業的必修課和畢業實習科目。推動中醫藥教育普及,將相關中醫藥基礎理論納入中小學課程。積極與中醫藥大學深度合作,加強臨床醫學院建設,建好區域中醫專科診療中心,提升中醫特色專科診療服務能力。同時,定期舉辦臨床學術研討會、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有助于促進人才培養體系的發展。
加強中醫藥社會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對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的政策支持,支持建設以區域中醫醫療中心為龍頭,各級各類中醫醫療機構和其他醫療機構中醫科室為骨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集預防保健、疾病治療和康復于一體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開展中醫醫聯體建設,持續支持以縣級中醫院為重點的基層中醫院建設,推動中醫藥優質服務下沉,為群眾提供精準的各項健康服務,實現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中醫館設置全覆蓋、中醫醫師配備達標。全面推進中醫藥服務示范村衛生室和中醫藥服務示范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
中醫藥的發展需要在傳承精華的基礎上守正創新。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更好地發揮中醫藥在全民健康中的獨特優勢,深入挖掘中醫藥文化資源寶庫,推動中醫藥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發展中醫藥新業態。建設中醫藥特色健康旅游基地、康養基地、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機構,推動中醫藥+養老、養生、旅游、食品、文化等融合發展。以“治未病”為切入點,以“康養”為核心,創新中醫藥產品和服務種類,支持社會力量興辦中醫藥養生保健機構,大力開展中醫藥服務。
加強實施“智慧中醫”工程。加強中醫藥發展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創新“互聯網+中醫藥”健康服務體系,加速具有中醫藥特色的健康管理智能化開發與應用,聚集分散資源,推動數據資源共享,提高大數據在中醫藥行業的應用程度,充分展現中醫藥在健康干預、體質辨識和中醫調治等方面的獨特優勢。提升中醫藥服務水平,滿足群眾的多元化用藥需求。
實現創新能力突破。在政策支持下加大對中醫藥項目的支持力度,建立符合中醫藥特點和規律的臨床設計、新型研究策略與方法學體系,加強促進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積極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規律的中藥審評審批制度,建立中醫藥理論、人用經驗和臨床試驗“三結合”的審評證據體系,進一步激發中藥科技創新的活力。
中醫藥從來就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醫學,守正創新是中醫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源泉。當前,中醫藥發展正處于大有可為、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積極推動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
(作者系河南中醫藥大學管理學院2021級學生)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