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珠煥異彩“樊戲”展新姿 ——觀“樊戲”《花媚娘》展演有感瑣談
摘要:著名戲曲音樂作曲家陳嶺先生是《花媚娘》一劇的唱腔設計,固本創新、剛柔相濟,在與戲劇內容結合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戲曲音樂的特長與優勢。
□ 劉紹云
4月12日晚,由上蔡縣常春藤戲曲藝術傳媒有限公司創演的“樊戲”《花媚娘》作為2022(第十屆)黃河戲劇節參賽劇目在駐馬店市文化館群星劇場上演。演出期間,觀眾掌聲不斷、反響熱烈。
化繁為簡 用活“加減”法則
《花媚娘》是根據樊粹庭同名劇本改編而成。劇中所展現的花媚娘面對貧困交加的窘迫舍身除惡的壯舉,塑造了一位古代弱女子敢于向封建社會惡勢力做頑強抗爭的悲劇舞臺形象。樊粹庭先生一生寫劇本60多部,如何對其作品進行創新性發展和轉化成為戲劇人不懈的追求。經過多年藝術實踐,已出現《義烈女》《滌恥血》《大宋英烈》《尋兒記》等成功的范例,這也激起了著名農民劇作家陳玉德牛刀小試的創作沖動,幾經修改的《花媚娘》改編取得了可喜成果。
此劇目是樊粹庭先生20世紀40年代創作的一部作品。故事發生在隋煬帝時代,瞎老漢周算靈被惡棍毆打重傷,其子周大義又被官府抓去開挖運河,花媚娘因無錢為公爹治病,在幾位惡紳財主的暗算下悲慘地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改編后的劇本在保留了原故事的主要情節、人物外,對場次重新進行了安排,唱段也另鑄新詞,把原來的15場縮減為6場,30多位出場人物精減為11人,文本更加精練集中,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鮮明。如老本為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用《媚主》《逢惡》《拉夫》三場戲作鋪墊,改編的文本直接將其刪除,以另鑄新詞作為交代。還有第四場的《選女》、第六場的《虐民》等僅起到場景轉換的作用,現有的文本將其大刀闊斧地砍掉,觀眾在舞臺上看到的都是與花媚娘關聯緊密的人物,改編后的唱詞鋪陳細膩合理、排比得當、對仗工整、警句迭出,音樂性強,或敘事、或抒情。可以說,改編后的《花媚娘》從編劇理念、劇本結構到舞臺呈現,貫徹了“加減”原則,取得了以少勝多的藝術效果。
多元推進 增強藝術魅力
主創團隊的2位年輕導演調度層次清晰、一線貫穿、干凈利索,節奏把握跌宕起伏、張弛有度,全劇首尾相顧,從而激起觀眾的悲憤與抗爭的情緒,提高了人們的思想情操和識辨能力。如第一場《一廂情愿》,花媚娘、家院、胡金財3個人物、4個情節點。花媚娘為公婆買藥治病,在“哀告鄉鄰借親友”無果的情況下,“無奈再往胡府走”。胡府老家院對媚娘家境和孝心深表同情與贊許,待向胡老爺稟報后,手捻佛珠的胡金財本只同意取兩枚銅錢打發她。而當胡金財無意窺視到媚娘的美貌時,態度大反轉,兩枚銅錢變成了兩貫銅錢,刻意接近媚娘,贊媚娘“如花似玉怎么會掉到周家這個窮窩”,離間不成后,交代家院再取2個元寶欲到村西求錢婆牽線搭橋。媚娘的溫柔孝順、胡金財的偽善貪欲、家院的老成友善,通過3個人層次分明的戲曲動作、電子屏上啞語表演、前區的演唱、紗幕后的密謀策劃和幕后凄厲的鞭聲、迫使花媚娘就范的危機設計,都起到了豐富舞臺內容的效果。
花媚娘飾演者李瑩音質清脆、純正甜美,吐字真、運腔正。《一訴衷腸》30多句的敘事大唱段,凸顯她表演沉穩、收放自如、不疾不徐的特點。“逼婚惹怒媚花娘”的激憤唱段,結合演員跪步、跑圓場、耍水袖等一系列程式化戲曲動作,出色完成了花媚娘從形象到精神的重塑;飾演彩旦錢婆兒的劉梅青、扮演老丑胡金財的寇成玉,做戲層次分明,賓白戲謔調侃,表演詼諧夸張,場內掌聲不斷,顯現了文戲丑角的表現力和感染力;飾演周大義的張啟東,英俊大方、音色厚實;周母的飾演者宋俊青情感飽滿……演員們都較好完成了角色賦予的任務。
音樂是戲曲的靈魂。一個劇目的唱腔音樂,符不符合人物情感、旋律是否流暢耐聽、能否與觀眾產生共鳴,決定著這個劇目的存活與發展。
著名戲曲音樂作曲家陳嶺先生是《花媚娘》一劇的唱腔設計,固本創新、剛柔相濟,在與戲劇內容結合的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戲曲音樂的特長與優勢。唱腔音樂自始至終緊緊圍繞著戲劇內容服務,積極推動著戲劇情節發展,強烈渲染著戲劇矛盾的氣氛,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花媚娘傳統技藝的水袖功,配以動感十足、張力強烈的音符,讓女主人公在熊熊烈火中更顯其人格魅力,其豐富的創作手段滿足和適應了現代觀眾對音樂藝術性及時代感的欣賞。
守正創新 注入時代內涵
改編的劇本不僅對原著進行人物塑造、故事剪裁、情節架構等方面獨具匠心,更重要的是改編者對原著主題的升華下足了功夫,這也是改編原著成功的一大亮點。全劇在人與事的互相托舉中完成題旨,從中尋找花媚娘的人生軌跡,探尋她的精神情感,披露和鞭撻封建社會的殘酷以及鄉紳與官府沆瀣一氣、狼狽為奸的卑鄙暴行。劇中真摯的情與愛、切齒的惱與恨、題材的深沉和人物的悲劇性水乳交融,意象地產生了含蓄精妙的藝術效果,完美體現一種高揚的人格精神和可敬的道德情操,蘊含著我們民族的人文情懷、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充滿哲理的戲劇境界,濃郁的人文精神和跳動的時代脈搏,達到震撼人心的思想深度、精神高度和情感厚度。特別是第六場花媚娘含恨秉燭、火燒洞房,更演繹展示花媚娘的控訴吶喊與命運的抗爭,從而贊美和頌揚古代弱女子堅強不屈的民族崇高精神。恰好印證了劇中“媚娘英魂終不散,化作悲歌萬古揚”的凄美絕唱。
《花媚娘》劇目是在時間緊迫的條件下推上舞臺的,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如一些情節的發展略顯唐突,《一訴衷腸》的核心唱段前置鋪墊不足、花媚娘的悲劇性有待進一步強化等。在祝賀《花媚娘》改編取得豐碩成果的同時,期盼戲劇創作團隊對該劇不斷精細打磨,向藝術高峰繼續攀登,讓觀眾獲得更好的審美愉悅感。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