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滿足“老有所學”
摘要: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正是發展老年教育的目的之一。無論是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還是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都是為了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此外,還要在滿足老年人提升技能這一需求的同時,解決其面臨的孤獨、缺乏理解等精神層面的問題,提升老年教育行業的社會價值。
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正是發展老年教育的目的之一
每年6月份,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有很多與“教育”有關,其中不乏老年教育的話題。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繼續受教育既是老年人的權利,也是他們的現實需求。
就個體層面而言,老年是生命的特殊時期,是仍然可以有作為、有進步、有快樂的重要人生階段。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正是在促進經濟發展、增進社會和諧中,不斷提升生活的質量。從社會層面來看,老齡化社會既提倡孝老敬老,又呼喚老有所用。此前出臺的《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提出,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推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近年來,從老年大學到形式多樣的在線老年教育機構,從政府主導、公益為主到資本介入、逐步市場化運營……各地因地制宜,創新形式,多措并舉廣泛開展老年教育。今年3月份,國家老年大學掛牌成立,標志著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國家級平臺正式建立。
滿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正是發展老年教育的目的之一。2022年,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8億。據測算,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銀發社會”既帶來新挑戰,也蘊含新機遇。有機構曾預測,老年教育市場2050年的規模將超千億元。這也說明,老年群體不是拉低人均GDP的負擔,而可以成為發展的新動力。引導發展好老齡事業,是給老年人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還能為市場開拓出一片新藍海。
無論是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還是鼓勵老年人繼續發揮作用,都是為了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以60歲至70歲的老年群體為例,通過老年教育普及推廣健康生活方式、維持健康身心狀態,就有可能降低他們在70歲之后出現失能或半失能的概率。這會減輕個人家庭層面的經濟生活負擔,也會減少社會整體的醫療護理支出。可以說,老年教育是一項事關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投資。
不過,老年教育市場還需深耕細作,要提供更高質量的教育資源。老年教育應既包含繪畫、書法、聲樂等傳統教育內容,又覆蓋互聯網、金融、保險等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的知識,甚至是像如何避免“AI換臉”騙局這類時效性較強的案例。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適應老年人個性化的教育需求。此外,還要在滿足老年人提升技能這一需求的同時,解決其面臨的孤獨、缺乏理解等精神層面的問題,提升老年教育行業的社會價值。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