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商代摯國古城 拂去歷史煙云 再現太任榮光
摘要:摯國滅國時間文獻沒有記載,因為記錄春秋史實的《春秋》一書已不見摯國,何光岳認為,它可能“于春秋初期為蔡國所并”。拂去歷史煙云,再現太任榮光。這就是擁有燦爛文化的平輿,這就是全國文明城市平輿。
記者 郭建光
位于縣城中心的一棵古槐,跨越千年依然佇立不倒,郁郁蔥蔥的枝干,流傳已久的傳說,成為一代代平輿人精神的圖騰。
摯湖公園一角。
被譽為“中國車輿文化之鄉”的平輿縣,從奚仲造車的歷史煙云中走來,訴說著腳下這片土地曾經孕育的輝煌與燦爛的文化。
距今3600余年的殷商時期,這里曾經存在過一個小國,名為摯國。然而,消失在歷史深處的摯國古城,如今何在?
位于平輿縣的西塔寺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口口相傳的西塔寺傳說,更是讓這里披上了神秘的面紗。直到考古學家1979年在這里發現了摯國古城遺址,這些沉入歷史深處的謎團才得以破解。
這里就是商朝的摯國古城所在地,而時光轉向公元前的某個時間段,這個疆域并不遼闊的小國,誕生了文王之母太任,一位學識淵博、敢開風化之先河的奇女子。
《詩·大雅·大明》云:“摯仲氏任,自彼殷商。來嫁于周,曰嬪于京。乃及王季,維德之行。大任有身,生此文王。”史稱:大任品德高尚,聰慧善良。有身孕后,目不視惡色,耳不聞惡聲,口不出傲言,不做非禮之事。她是中國歷史記載中第一位實施胎教的母親。
關于摯國的由來,《世本·氏姓篇》中這樣敘述:“祖己七世孫成,徙國于摯,更號摯國。”西周建立之后,由于摯國與周王室有直接的親緣關系,摯國再次受封。由于北部的沈國是周文王第十子季載的封國,沈國為了向南發展,就將摯國并入了沈國版圖。
地方史研究專家尚景熙在《河南地名漫錄》中有著這樣的表述:由于這里流傳有奚仲造車的故事,所以稱“輿”,又因這里地勢平坦,以“平”字冠名,后稱“平輿”。
一位是周文王的生母太任,一個是沉入歷史煙云中的摯國古城,瞬間令這片土地變得神秘而古老。
太任:德耀古今的偉大母親
《史記》記載:太任是殷商摯國國君任成的次女。她天資聰慧,賢淑端莊,品貌皆優,平素只做有德的事。后來嫁給周王季歷為妻,生下周文王。
太任一生相夫教子,輔助王室,受世人敬重,與其婆母太姜、兒媳太姒因俱有高德和作為,并稱為“周室三母”,且被公認為我國第一位以胎教子的偉大母親。據平輿縣文化館館長王勇介紹,在如今平輿縣城月旦坪北岸、西塔寺街西段分別保留著太任浣紗和文王母亭的遺址。
首開胎教先河而母儀天下的太任是偉大母愛的化身,她的高尚品德感染著一代代東方女性。“太任傳說”故事分布于以平輿縣為中心的豫東南廣大地區,從商周至現代,已有3000年歷史,今年被有關部門公布為省級非遺項目。
太任胎教姬昌,加上持之以恒的家庭教育,成就了周文王、周武王和周公“一門三圣”,也奠基了大周八百年家國天下。太任晚年思念家鄉,于三月初三回到了娘家,受到家鄉人的熱情接待,連住數日,至今已傳承為“女兒三月三回娘家居住”的風俗。太任的事跡在國人中廣泛流傳,后人尊她為中華太任圣母。
“太任傳說”以太任的“維德之行”還原歷史,教化后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平輿縣每年都舉辦祭祀太任活動,表彰天中最美母親,宣傳太任文化,已經成為平輿乃至中原地區的一個重要文化品牌。
平輿有太任河,緊鄰占地150余畝的太任公園,園內有太任抱子雕像、太任浣紗池、太任晾衣臺、太任歷史故事情境地雕、文王八卦臺、周室三母圖等多處景點,可供游人參觀學習及休閑游玩散心活動。平輿上河城建有高大巍峨的太任漢白玉雕像和水面清幽的太任恩澤湖,還有太任廣場,可舉辦各種太任文化集會等大型文化活動。
車輿:一張耀眼的文化名片
位于淮河流域的平輿縣,擁有4000年歷史的豐厚積淀。
“千騎乘出平輿”,平輿自古以來就與車輛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里是中國車輛的發源地,是我國古代的車輛制作中心。
到宋代時,我國車輛制作技術成熟后,平輿正式成為中國車輛制作中心,一直引領全國潮流。當時社會生產力不發達,車輛用途巨大,平輿正好滿足了這種需求,所以平輿在當時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的古縣城,平輿的歷史古跡和旅游勝地也特別多,有沈國故城、秀公戒師和尚塔、陳蕃公園、臺子寺遺址、太任公園、奚仲公園等。
夏朝時,造車鼻祖奚仲被夏王封于薛(今河南省正陽縣汝南埠鎮)。商初,奚仲后代仲虺為商湯的右相,世襲薛地。商中期武丁繼位后,在賢臣傅說和祖己的幫助下,出現了商代中期的“武丁中興”。祖己因輔佐武丁有功,被商王再封于薛。
平輿歷史悠久,夏商為摯國,西周、春秋為沈子國,戰國時屬楚國,平輿邑。因車稱“輿”,又因這里地勢平坦,以“平”字冠名,稱平輿。奚仲造出太平車,被尊為車輛鼻祖。
當世界上許多國家還以牛馬為交通工具的時候,奚仲發明的木馬車已馳騁在華夏大地。春秋時期,魯班發明鋸以后,造車的工藝更趨完美,載重量達兩千斤,晴天可以日行三十里。
2008年,平輿縣被國家民協公布為“中國車輿文化之鄉”,“中國車輿文化研究中心”授牌儀式在平輿縣舉行。從此,“車輿文化”成為該縣的亮麗名片,這對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產地保護、中國車輿文化傳承和發展,促進縣域經濟和文化旅游業的發展將起到積極作用。
2009年,平輿縣人民政府投資近億元拓建了占地220畝的奚仲公園,這里的銅塑“車輿創世”由中央工藝美院教授,著名畫家、雕塑家婁家本設計。
摯國:歷史底蘊豐厚的膏腴之地
周朝建立后,摯國不見于史。清人王夫之說:“若以為殷之諸侯至周失國,則文王母族不應廢滅。”認為“古音摯、薛相近通用”,摯國“至周改封,始啟土于山東,而國號則仍其舊”,即薛國,周代薛國就是摯國,“薛初見于《春秋》稱侯,其后降稱伯”,是個大國。按照王夫之的說法,摯國是“以太任故受元侯之封”,又回歸到了本族薛國,承繼了薛國正統。
當代學者馬世之等則認為“氐人建國于商,約在西周初期,受到周成王的加封,再次明確了它的重要地位”,但只會在原地加封,不會因為西周建立而遷移,應該還是在今平輿縣境內。根據《國語·周語》“摯、疇之國由大任”,韋昭注稱的摯、疇二國皆任姓,“奚仲、仲虺之后,大任之家也”的記載,以及《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任姓》說的“祖己七世孫成侯,又遷于摯,亦謂摯國”,有學者采取折中的辦法,認為周初摯人一支回歸本族,繼承了薛國衣缽;一支留在了摯地,守護祖業,直到春秋國滅;另有一支被封到了今河南平頂山市西南,建立了疇國。
摯國滅國時間文獻沒有記載,因為記錄春秋史實的《春秋》一書已不見摯國,何光岳認為,它可能“于春秋初期為蔡國所并”。摯國滅亡后,其地先歸蔡國,后并于楚,被封給《左傳·哀公十七年》記載的楚昭王之子、楚惠王之弟子良,為坪(或作平)夜文君。即曾侯乙墓竹簡中的“坪夜君”,包山楚簡所稱的“文坪夜君子良”。新蔡葛陵楚墓的主人公平夜君成則是他的兒子。到了秦漢,平輿建有摯亭,即許慎《說文》中摯(原字摯字“手”為“羊”)亭,“讀若晉”。因此,宋朝丁度《集韻》卷三說:“摯,亭名。”卷七又說:“又國名,亦姓。”
西塔寺是摯國夏商時的祠廟墓葬遺址,當地人叫奚王冢(即奚仲墓),舊時有墳、祠堂。
拂去歷史煙云,再現太任榮光。這就是擁有燦爛文化的平輿,這就是全國文明城市平輿。初夏時節,來一場奔赴一場歷史與現代交織的文化盛宴,當歷史的大門轟然打開,這里,一定會驚艷你的目光。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