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收“從0到1”實現新突破 “中州油庫”:芝麻開花“油瓶”滿
摘要:據市農科院副院長孫少澤介紹,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培育的豫芝ND837抗裂蒴芝麻,完全成熟后風吹晃動不落粒,是我國首個抗裂蒴型芝麻品種,屬于宜機收芝麻。
駐馬店網訊(記者 劉鵬 滑清泉 余斌)農民陳小立今年種了1000多畝芝麻。底氣從哪里來?
6月15日,芝麻機械化播種完畢,平輿縣郭樓鎮陳集村農民陳小立站在一望無際平整的田野上,臉上充滿期待和希望。他告訴記者:“今年種的是豫芝ND837抗裂蒴芝麻新品種。”
陳小立是河南省芝麻種植大戶、平輿縣凱豐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今年種植的芝麻是新品種,不再用人工收割了。”
作為全國白芝麻種植第一大市,素有“中州油庫”“芝麻王國”之稱的駐馬店,芝麻種植正在“節節高”。
市農科院油料所所長崔向華告訴記者,受種種因素影響,我市芝麻種植量從2002年起出現大幅度下滑。近年來,全市芝麻種植一直在80萬畝左右徘徊。制約我市芝麻種植的主要原因:一是傳統芝麻品種不抗裂蒴,收割時損失率較高,無法顆粒歸倉,收益低;二是機械化程度較低,靠人工收割,勞動強度大,生產成本高。
如今,規模化、集約化種植芝麻的瓶頸——“抗裂蒴芝麻新品種”和“芝麻聯合收割機”兩大難題均被科研人員攻破。
據市農科院副院長孫少澤介紹,省農科院芝麻研究中心培育的豫芝ND837抗裂蒴芝麻,完全成熟后風吹晃動不落粒,是我國首個抗裂蒴型芝麻品種,屬于宜機收芝麻。
同時,市農科院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等單位組成攻關小組,研發芝麻聯合收割機,并在河南、安徽等地進行了數十次機收試驗。經安徽省農科院、河南省農科院等單位專家現場觀摩和鑒定,我市研制的沃得牌“芝麻聯合收割機”可一次性完成對芝麻的收割、脫粒、清選、秸稈處理,效率為人工作業的50倍,收割損失率僅7.2%,農民每畝地可增收近200元。
今年2月21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向市農科院頒發了“芝麻收割割臺”實用新型專利證書。這標志著我市成功研發出全國首臺“芝麻聯合收割機”,實現了我國芝麻機收“從0到1”的新突破。
國家特色油料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芝麻研究中心主任張海洋認為,駐馬店全程機械化收獲芝麻的實踐,對全國芝麻豐產豐收將產生重要影響,未來國家“油瓶子”會更滿、更安全。
科技的力量,讓陳小立和鄉親們信心滿滿,他們相信,芝麻飄香、碩果累累的季節很快就會到來。
責任編輯:梅雅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