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雜技語言講好中國故事,《化·蝶》回歸2023廣州藝術季
摘要:??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集結全國多位頂尖藝術家,將《梁祝》經典與莊周夢蝶哲思相融,潛心創作近兩年,秉承著致敬中國傳統審美的編創理念,對經典愛情故事《梁祝》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祝英臺投墳殉情之后的化蝶過程細化物化,讓劇目不僅是講述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而是著眼于“蝴蝶...
6月14日-15日,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文華表演獎”“白玉蘭戲劇獎”獲獎作品—大型當代雜技劇《化·蝶》將亮相2023廣州藝術季,在廣州大劇院歌劇廳傾情開演,國家一級演員、“肩上芭蕾”創始人吳正丹及魏葆華領銜主演,并舉行該劇首次主演簽售會。
中國民間四大愛情故事之一《梁山伯與祝英臺》廣為流傳,在當代被觀眾稱為中式悲劇美學“天花板”,故事中勇于追愛的自由愛情觀與價值觀仍然發人深省。
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集結全國多位頂尖藝術家,將《梁祝》經典與莊周夢蝶哲思相融,潛心創作近兩年,秉承著致敬中國傳統審美的編創理念,對經典愛情故事《梁祝》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把祝英臺投墳殉情之后的化蝶過程細化物化,讓劇目不僅是講述家喻戶曉的經典故事,而是著眼于“蝴蝶”從孕育、孵化到破繭、翱翔的蛻變過程,從而頌揚生命不息的永恒力量,弘揚中國文化的中和、包容、簡約之美。
廣州市雜技藝術劇院專門打造了許多新創意項目,包括芭蕾轉碟、軟鋼絲、蹬傘、高桿、集體扇舞等,全劇對于“肩上芭蕾”畫龍點睛般地運用,更是烘托出“生死相隨,皆緣和你永遠徘徊纏綿”以及“曠世蝶戀,只為在你肩頭片刻停留”的獨特藝術效果。
2021年公演至今,《化·蝶》代表廣州榮登多個國家級演出任務及文藝賽事,深受業內認可和廣大觀眾喜愛,曾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22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獲廣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七屆“文華表演獎”、第三十一屆“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化·蝶》為“白玉蘭”史上首部獲獎的雜技作品),并歷經兩輪全國巡演,建立良好口碑,被譽為“最美雜技劇、最驚險舞劇”。
責任編輯:付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