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中南海月刊(2023.05)
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天天學習夏淺勝春最可人。
五月,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引領下,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大地按下“加速鍵”。
兩個事關“千年”的謀劃,圍繞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交相輝映,既回首過去,又寄望未來。
中國同中亞這段綿延千年的友誼在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西安再次續寫,中國—中亞合作步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建設雄安新區這項“千年大計”,工作重心已轉向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疏解發展并舉,一座“未來之城”雄姿初現。
在新征程起航之際,歷史、現實與未來在五月的中國交織匯聚。央視網《中南海月刊》運用智能大數據,與您一起回顧這個春夏之交,中國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圖景。
央視網“智聞”系統提取分析5月全網時政新聞熱點顯示,“習近平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 強調攜手建設守望相助、共同發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同中亞五國元首宣布正式成立中國—中亞元首會晤機制”“習近平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全會開幕式并致辭”等元首外交活動備受關注。
中國—中亞,綿延千年的友誼之河流淌到今天,迎來六國元首的首次實體峰會。
2013年9月,習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演講,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中亞地區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倡地,也是互聯互通的標桿地。
5月18日至19日,在習近平主席親自主持下,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在陜西省西安市成功舉行。這是黨的二十大和今年全國兩會后,中國主辦的首場大型多邊外交活動,開啟了中國與中亞各國全面合作、深化雙邊與多邊關系的新篇章。
在主旨講話中,習主席就建設一個什么樣的中亞提出“四點主張”,就如何建設中國—中亞命運共同體提出“四個堅持”,并就怎樣發展中國同中亞國家合作提出“八點建議”。這是新時代以來,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完整、集中、系統地向國際社會闡述對中亞外交政策,得到了中亞各國元首的高度贊同和熱烈回應。中國同中亞五國在短時間內達成最大公約數,擘畫出六國攜手并肩共謀長遠發展的藍圖。
△5月19日上午,習近平主席在陜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屆中國-中亞峰會并發表主旨講話。峰會結束后,習近平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石榴樹。
曾經原產于中亞的石榴,沿古絲綢之路經萬里進長安,在中華大地結下累累碩果。峰會落幕之際,習主席同中亞五國元首共同種下六棵寓意團結的石榴樹。
“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習主席旁征博引。“重千金”的分量里,不僅有絲路“鑿空”的深情凝望,更有新時代大國外交的深厚積淀。
本月,不僅是線下舉辦的中國—中亞峰會萬眾矚目,另外一場習主席線上出席的峰會同樣引發熱烈反響。
5月24日,習近平主席應邀以視頻方式出席歐亞經濟聯盟第二屆歐亞經濟論壇全會開幕式并致辭。習主席指出,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國際社會廣泛共識。習主席強調,中方真誠希望,共建“一帶一路”同歐亞經濟聯盟建設對接合作走深走實,各國團結協作、勠力同心,攜手開創亞歐合作新局面。
多國人士認為習主席的致辭為中國同歐亞地區國家的合作指明清晰方向,認同“一帶一路”是造福各國、惠及世界的“幸福路”,期盼與中方攜手開創歐亞合作新局面。
發展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中國共產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央視網I學習數據庫梳理分析習近平總書記5月重要講話顯示,人民、高質量發展、中國式現代化等詞出現頻率較高,是學習領會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注腳。與此同時,主題教育這個關鍵詞在互聯網延續熱度。
本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并就建設教育強國這一主題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四次會議不僅議題多元、內容豐富,而且主題明晰,從多個維度對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了戰略部署。
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研究了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二十屆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聚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加大對重大項目、重大戰略、重大舉措落實落地情況的監督力度”“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服務保障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二十屆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圍繞當前國家安全面臨的復雜嚴峻形勢,對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作出最新部署;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堅持把高質量發展作為各級各類教育的生命線,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
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持久動力。
5月31日,在“六一”國際兒童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育英學校考察時,再次對基礎教育工作提出要求并寄予深切期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是好的,我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是有優勢的,要堅定文化自信,把自己好的東西堅持好,把國外好的東西借鑒好,與時俱進、開放發展,讓孩子們有更廣闊的眼界、更開闊的思路、更開放的觀念,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勇于創造世界奇跡的國之棟梁。”
△5月17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西安主持中國—中亞峰會前夕,專門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發表了重要講話。
學習貫徹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正在全黨深入開展。5月17日,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明“以學增智,就是要從黨的科學理論中悟規律、明方向、學方法、增智慧,把看家本領、興黨本領、強國本領學到手”,并從提升政治能力、提升思維能力、提升實踐能力三個方面提出明確要求。
政治能力是黨員干部的基本功和必修課,思維能力體現的是思想深度,實踐能力是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
繩短不能汲深井,淺水難以負大舟。黨和國家事業越發展,對領導干部的能力要求就越高。因此,堅持以學增智,不斷提升政治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切實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干事創業的強大動力,正與主題教育“以新氣象新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依靠頑強斗爭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的目標要求一脈相承,必將有力推動全黨主題教育進一步深入扎實開展。
△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雄安新區考察,并主持召開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座談會。這是10日上午,習近平在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食堂同就餐的社區老人親切交流。
維夏之月,燕趙大地惠風和暢。5月10日至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雄安、抵滄州、到石家莊,探工地、看港口、問民生,實地考察雄安新區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并主持召開兩場座談會,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雄安新區建設、深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方向。
這是總書記六年間第三次來到雄安。
“我幾年前來過雄安,還是掛念這個地方。特別是回遷群眾,涉及幾十萬人,想看看他們現在生活怎么樣了。”5月10日上午,總書記來到安置了安新、容城兩縣回遷群眾5000多人的容東片區南文營社區看望大家。
千年大計,指引謀劃。新區規劃之初,總書記就為這座城市的建設指明了方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從市民需要出發,做到疏密有度、綠色低碳、返璞歸真,提供宜居的環境、優質的公共服務,有效吸引北京人口和功能疏解轉移。”
此次考察,總書記再次對“人民城市”理念進行深化和升華:“要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解決好雄安新區干部群眾關心的切身利益問題,讓人民群眾從新區建設發展中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
設立6年來,雄安新區始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質量發展,一座新時代宜業宜居的“人民之城”,一座沒有“城市病”的未來之城,一座高質量發展的全國樣板之城,正闊步走來。
分析觀察央視網I學習數據庫生成的本月關聯圖譜,和中華文明相關聯的物品、地點、事件引人關注,彰顯出總書記對中華文明的一貫重視和保護。
5月16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運城博物館,參觀“華夏尋根”“館藏珍品”“盬鹽春秋”等展陳,詳細了解運城有關人類起源和中華文明早期歷史發展等。總書記強調,博物館有很多寶貴文物甚至“國寶”,它們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
兩天后,習近平主席和夫人彭麗媛在大唐芙蓉園紫云樓前,為中亞五國元首夫婦舉行了以“大唐盛禮”為主題的歡迎儀式:64名舞者以中國古代最高禮儀舞蹈八佾舞,向中亞賓朋致以深切敬意;100名表演者以飛旋舞動的芙蓉花,向遠方賓客表達深情祝福。
包容四海、兼納百川,這一唐朝傳統迎賓儀式體現了中華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風貌。而在贈送中亞國家元首的禮品中,有一件“何尊”大放異彩。這件源自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內底上所刻銘文“宅茲中國”,是目前所知“中國”一詞的最早來源。
明鏡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正如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斷“推動高質量發展,文化是重要支點”,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持續勾勒和描繪著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壯闊圖景,娓娓道出我們的民族如何走到今天,更照亮推動高質量發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前進之路。
大道如砥,行者無疆。
總監制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丨王敬東
主 編丨李璇
責 編丨李丹
編 輯丨魯楊
視 覺丨張紫曦
校 對丨劉禛 孫潔 宋春燕 閆田田 范立君
出 品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
責任編輯:胡志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