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盲盒”被瘋搶?避免食品浪費需要開更多“腦洞”
摘要:“剩菜盲盒”的出現可以說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又一有益探索,商家可以有效解決臨期食品不好出售的問題,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既獲得了拆盲盒的樂趣又擁有了經濟實惠的食品,值得點贊。
對于“剩菜盲盒”的監管不能忽視,要謹防個別不良商家渾水摸魚、以次充好
你聽過“剩菜盲盒”嗎?近日,四川成都刮起了一股“剩菜盲盒”風。“剩菜盲盒”是指餐飲商家將臨期食品或當日未售出的庫存,以“盲盒”形式在軟件上打折賣出。這種形式一出現就獲得了年輕人的喜愛,目前成都已有多個APP可以購買“剩菜盲盒”,參與過的人甚至表示“手速慢了,還會搶不到。”
“剩菜盲盒”起初流行于海外,主要以面包等便于存放和攜帶的食品為主。根據網友在成都購買后曬出的賬單來看,原價22元~30元的面包只售11元。有網友對此點贊,認為這種形式經濟實惠還不浪費糧食,也有人則對于盲盒食品質量是否過關表示了擔憂。
商超食品浪費現象一直以來都普遍存在,為保障食品安全,很多當日沒有售出或者臨期的食品都會被扔掉,造成了極大的浪費。此前,不少商超通過采取晚間降價、買一送一等促銷方式避免食物大量浪費的情況,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剩菜盲盒”的出現可以說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又一有益探索,商家可以有效解決臨期食品不好出售的問題,消費者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既獲得了拆盲盒的樂趣又擁有了經濟實惠的食品,值得點贊。借著這股浪潮,其他食品類別的商家也可以參與其中,探索減少食品浪費的更多可能性。但同時,對于“剩菜盲盒”的監管也不能忽視,要謹防個別不良商家渾水摸魚、以次充好,不僅侵犯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為這種避免食品浪費的積極行為拖了后腿。
當下,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倡導“光盤行動”,點餐時少點一些、吃不了的打包帶走早已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習慣。然而,依然有不少食品浪費現象還藏在隱匿的角落,亟需關注和解決。在婚宴、會議、商務宴請等飯桌上,出于“面子”等原因,食品的浪費率依然居高不下;在學校和單位食堂,還有不少因口感不好或控制體重而導致的食品浪費現象;在旅行途中,想要盡量多地品嘗特色美食和剩菜不方便打包帶走的矛盾造成了大量的餐飲浪費;一些外賣商家設置過高起送價等誘導過度消費行為也使得消費者被動地造成了食品浪費;還有一些短視頻平臺的吃播和探店賬號在視頻拍攝后就將食品棄之不顧……除了宣傳和倡導,如何更有效地解決各類食品浪費現象,需要有更多實際的思考,也需要有更多創新嘗試。
杜絕食品浪費絕不是一時一地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會共同行動、長期堅持的事情。我們期待有更多像“剩菜盲盒”這樣的小妙招出現,在體制機制創新上打開更多的“腦洞”,讓避免食品浪費在形式上走新、在結果上走實。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