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橋電梯動輒停擺,“不上不下”令城市尷尬
摘要:給天橋裝電梯當然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如果只是滿足于項目竣工時的一時熱絡,而忽視了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的精細化功夫,致其長時間停擺,說停運就停運,則就不僅是一部天橋電梯的性價比高低問題了,而是事關城市公共治理的有效性與精細度,事關最普通也最真切的社會民生。
“14臺自動扶梯,逾六成停擺”,5月26日,南都珠海推出深調研報道,聚焦城市天橋電梯的使用狀況,走訪發現超過六成處于停運狀態。有電梯因防汛事由停運數月,但即使天氣放晴也依然全數停擺;有電梯公告停運理由為“更換配件”,但一周后媒體回訪,維保單位答復稱仍在等待市政設施管理中心“審批購買配件”。
加裝了電梯的天橋是真方便,電梯是很多市民日常生活的福音,更是推進城市無障礙建設的重要一環。可這天橋電梯裝是裝了,價格不菲的城市公共投入也花了,卻有如此大比例的停運、停擺,恐怕很難與彼時上馬此類便民項目的政策初衷相匹配。建設的錢動輒千萬,維護的費用據說也有專項資金保障,那到底是卡在了什么環節上?
固然,每年進入汛期,南方城市普遍降水較多,也不乏天橋扶梯因為防汛的原因而選擇“暫停運營”:由于“長期露天運行,存在一定安全隱患”,是會有天橋扶梯的維護、運營單位以此為理由停運扶梯。就比如位于珠海南屏華發新城路段的跨珠海大道人行天橋,4臺自動扶梯因汛期原因“暫停運行”,一停就是兩個月。記者在天氣狀況良好時回訪發現,電梯依然處于停擺狀態。
城市防汛當然不能掉以輕心,但在南方城市汛期較長的情況下,是否應當根據階段性城市天氣預警信息,來對天橋戶外扶梯的運行進行動態管理,而不是一刀切地選擇更簡單的運維方式,整體關停了事?城市防汛預警都可以精確到天甚至小時了,這天橋電梯的開關為什么就做不到?
在媒體走訪的幾處天橋電梯中,同處一城的各處天橋露天扶梯,就有因汛期原因長時間停擺的情況,也有稱只是“因為當天下雨的緣故關閉”。而在城軌珠海站人行天橋,有露天扶梯停運的理由則僅是“例行保養,暫停使用”,并未提及防汛事由。天橋露天自動扶梯的維護和管理,究竟是誰說了算,由誰在做權衡判斷?還是說,天橋電梯的這個開關,僅是具體的維護人員、機構把那幾個常用理由隨機掛出來安民,任由城市支出不菲的公共設施就這么說停就停?
這就又引出一個讓很多市民糾結的問題,既然明知南方城市多雨,明知天橋的露天扶梯因為長時間暴露在戶外有維護難題,那為何不能考慮統一為天橋露天扶梯安裝頂棚,兼顧夏季遮陽、汛期防雨的雙重需要?
管養單位稱將“會同相關部門對可行性、必要性等進行認真研究”。權責當然要匹配,管養的管不了建設的事兒,可另一處等待零配件更換的電梯,卻同樣一停就是最起碼一周。不知道維護單位所稱等待有關部門“審批購買”的說法是否屬實,但“各地市推行天橋市場化管理模式,委托第三方進行電梯養護”的語境中,通過第三方購買服務實現的天橋市場化管理,其具體合同細則是否明確有養護責任和監管內容,第三方服務的承接主體又是否嚴格履行合同義務,“按時完成服務項目,確保服務數量、質量和效果”?
不可思議的是,小到一部電梯的零件更換、購買細節,也需要通過市政審批程序來完成?還是說,維護單位對外答復僅是推脫,其通過第三方購買服務接下市政設施維護這個大單,在有專項資金保障的情況下,對城市天橋電梯的日常運維,卻事實上已經進入了一個各憑心情、停運理由信手拈來的狀態?否則的話,如果真是一周都批不下來一個電梯零件,那么整個城市的公共管理質量與服務效率又從何談起?
給天橋裝電梯當然是便民利民的好事,但如果只是滿足于項目竣工時的一時熱絡,而忽視了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的精細化功夫,致其長時間停擺,說停運就停運,則就不僅是一部天橋電梯的性價比高低問題了,而是事關城市公共治理的有效性與精細度,事關最普通也最真切的社會民生。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