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中煙火氣】駿馬河畔曲聲悠揚
摘要:每天,在市區駿馬路與交通路交叉口西北處的文化戲曲長廊,文藝愛好者們吹拉彈唱,悠揚的樂聲和唱腔不斷在駿馬河畔唱響,附近的居民也聞訊趕到這里,享受著河畔的涼風,感受著戲曲的魅力、納涼聽曲,已然成為駿馬河畔一道新的風景。
駐馬店網訊 (記者 劉金霞 房滿地)鑼鼓聲聲唱大戲,最是人間煙火氣。 每天,在市區駿馬路與交通路交叉口西北處的文化戲曲長廊,文藝愛好者們吹拉彈唱,悠揚的樂聲和唱腔不斷在駿馬河畔唱響,附近的居民也聞訊趕到這里,享受著河畔的涼風,感受著戲曲的魅力、納涼聽曲,已然成為駿馬河畔一道新的風景。
5月21日早上8點,記者來到戲曲長廊駿馬路,只見駿馬河兩岸綠樹環繞,涼亭、長廊穿插其間,聚集著很多滿頭銀發的老人,他們有的下象棋、有的唱戲、有的坐在一起閑聊天……遠遠望去,一派熱鬧祥和的景象。
雖然時間還早,但戲曲長廊的唱戲聲已經此起彼伏,許多老人在這里各展才藝,吹拉彈唱,樣樣都有。由于經常在這里遇見,有幾位老人就自發地組了團,還給團隊起了名字,叫“戲曲樂園”。他們有的彈琴、有的拉二胡、有的敲梆子,拿著話筒的老人在各種樂器的相和聲中演唱,彼此配合默契,圍觀群眾閉著眼睛,小聲地跟著哼唱,陶醉其中。
這些老人大都是附近的居民,因為喜歡戲曲聚在一起。只要天氣好,他們就會來這里聽戲、唱戲,也學習拉二胡和板胡。不一會兒,外面下起了小雨,但幾位老人渾然不覺,他們專注地看著架子上有些泛黃的簡譜書,悠閑自在地撥弄著手中的樂器,跟著自己的節奏,微微晃腦或點腳。
除了這些有“組織”的老人,還有臨時結合在一起的。70多歲的李先生平視前方,左手的四個手指配合著拉弓桿的右手靈活地跳動著,旁若無人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據了解,李先生年輕時做過宣傳工作,與板胡結了緣,后來因工作繁忙就沒再碰過。退休后,閑來無事,又重新撿起了這個愛好,已經拉了十幾年了。“我記了很多譜子,大眾唱段和經典唱段都能拉。”李先生驕傲地說,“記譜子、拉板胡不僅愉悅身心,還能訓練腦子,預防老年癡呆。”
這時,趙女士走過來,想讓李先生給她伴奏,唱一段《白蛇傳》。就這樣,兩個70多歲的老人來了一場精彩的演出。“他是熟手,拉得特別好。”演唱結束后,趙女士對記者說,“我學唱戲有五六年了,每天接送完孫女,都會來這里玩一會兒。不僅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還能結識很多志同道合的老年朋友,和他們一起唱唱戲、拉拉話,感覺身心舒暢,一點也不孤單。”
下午2時,在悠揚的二胡聲中,很多老人三五成群地坐在石板凳上下棋。一位老先生來到激戰正酣的兩位棋友面前,說:“今天來晚了。”棋友打趣道:“這得罰錢。”三位老先生因下象棋結緣,已是老朋友了,每天下午都會約著一起來這里下下棋。離這不遠處,四位老先生圍坐在石桌前,饒有興致地交談著唱戲心得。臨近傍晚,唱戲聲消隱,廣場舞的音樂依次響了起來……
這個民間自發形成的戲曲長廊每天都有活動,熙來攘往的人流、動人心弦的戲曲、喜聞樂見的演唱……歌唱聲和居民的歡笑聲交織在一起,濃濃的“煙火氣”為城市增添了無限的活力。
記者了解到,目前,駿馬路較為固定的戲攤兒已發展到二十多個,每天成百上千的戲迷在此唱戲、聽戲,形成了 “天天有鑼響、周周有戲唱”的戲曲一條街,也成了駐馬店市中心城區最靚麗的一道人文景觀。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