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壞小孩》:為暗黑原作帶來光的溫度和色彩
摘要:這也正是當警察葉軍發現竟然是自己的女兒因為嫉妒而燒掉了同學朱朝陽的日記,導致朱朝陽重寫日記使警察無法判斷真實兇手和案情真相時,作為案件顧問的嚴良教授給陷于困境中的他的建議是:“回去好好陪孩子吃個飯吧!”
三年前,根據熱門推理小說《壞小孩》改編的網劇《隱秘的角落》橫空出世,引起極大關注和熱議。和很多觀眾一樣被該劇深深吸引的鼓樓西戲劇創始人李羊朵,立刻與原著作者紫金陳取得聯系,在該劇首播7天后,就得到了其話劇版權授權。但她為話劇版選擇的劇名,不是更被大眾熟知的《隱秘的角落》,而是采用了小說原本的名字——《壞小孩》。
這個更加直接的劇名,也正符合鼓樓西一直以來主打的“直面戲劇”風格。正如羅曼羅蘭那句經典名言:“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從不回避種種黑暗、傷害、痛苦的鼓樓西,一直在以自己獨特的“直面”方式,帶領人們在認清生活與人性真相的同時,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對人的信心。
歷經三年磨難終于搬上舞臺的話劇《壞小孩》,秉承著鼓樓西一直以來的勇氣和態度,比其他改編形式更加回歸到原著本身所具有的大膽基調。同時,也找到了獨特的舞臺表達方式和戲劇精神,以如同“心理魔方迷宮”一樣具有強烈心靈沖擊力的舞臺視聽效果,呈現出現實、夢境和日記等不同維度的心理時空,帶給人們極其豐富的感受和思考空間。
話劇《壞小孩》不僅讓劇中三個小孩的名字重新還原成小說中的朱朝陽、普普和丁浩;也讓在紫金陳系列小說中有著關鍵作用的探案專家嚴良登場;同時恢復了網劇中刪掉的一層別具深意的人物關系,那就是——張東升曾是嚴良最得意的研究生。嚴良的存在,不僅讓舞臺劇和小說一樣,緊緊圍繞著“朱朝陽的日記”這一核心元素展開,也由此帶來和網劇不一樣的開放式結尾。嚴良、張東升、朱朝陽,三個不同年齡與命運的數學天才,所構成的“三角關系結構”,也在觀眾面前展開了“命運交叉的小徑”。處于人生十字路口的少年朱朝陽,到底會成為堅持正義、尋找真相的嚴良,還是一步步墜入深淵的張東升?這也是舞臺劇帶給觀眾更深的思考。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曾成功執導過鼓樓西開張大戲、首部直面戲劇《枕頭人》的導演周可此次受邀執導話劇《壞小孩》,作為青春期少年的媽媽,她以既理性冷靜、又溫厚悲憫的態度,帶領著《枕頭人》原班主創,為這部原本充滿暗黑力量的作品帶來了光的溫度和色彩。在她看來,誰也不是天生的“壞小孩”,但青春期確實是一個特別“擰巴”、極容易“走錯路”的人生階段,面對青少年犯罪,成年人應該反思如何避免令人痛心的悲劇繼續發生,才是最重要的。這也正是當警察葉軍發現竟然是自己的女兒因為嫉妒而燒掉了同學朱朝陽的日記,導致朱朝陽重寫日記使警察無法判斷真實兇手和案情真相時,作為案件顧問的嚴良教授給陷于困境中的他的建議是:“回去好好陪孩子吃個飯吧!”
話劇《壞小孩》中,還有很多讓人感到既新鮮有趣、又耐人尋味的原創內容。比如閆楠飾演的具有“黑色白鶴氣質”的張東升,和郭紫銘、張婉兒、王國宸飾演的朱朝陽、普普、丁浩三個孩子玩起的“故事接龍游戲”。每個人講述的故事,都投射了自己的經歷和內心,也讓觀眾能夠借此走入更深的人性世界。這些具有深層次心理分析的內容,不僅對塑造人物、剖析人性有著極大幫助,也大大加強了作品的內涵和深度。
同樣給人留下特別深刻印象的一幕,是臨近結尾時,都穿著白衣黑褲的張東升和朱朝陽這一大一小兩個人物,如同“鏡像”一般出現在充滿幻境的空曠舞臺上。每個人也許都向往著“朝陽東升”的“未來”,而每個人內心也都藏著“隱秘的角落”。執念起萬惡生,因愛不得而憤怒、因恐懼而欺騙、因失去而怨恨、因渴望而貪婪,凝視人性深淵卻被反噬,到底什么是好什么是壞?又是什么造就了“壞小孩”?也許,這才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深思的真正的“懸疑劇”。(記者 王 潤 蔡 園攝)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