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穩產增產“加減法”
摘要:防止“跑冒滴漏”,需要瞄準全鏈條統籌發力,既要加強生產源頭管控、做好儲運環節減損,又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還要深入開展“光盤行動”等,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
吳燏函
俯瞰正陽縣熊寨鎮成片高標準農田,青黃色小麥隨風起舞,卷起層層麥浪,散發陣陣麥香,沁人心脾。增產、減損,一增一減,“加減法”是保障糧食穩產增產、端牢中國飯碗的重要方法論。
地為糧之本。做好“加法”,要向土地要潛力。目前,駐馬店高標準農田有1032萬畝,糧食總產保持在160億斤以上,實現了“十九連豐”。未來,我們要繼續加強政策供給,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提升耕地質量,實現量和質的“雙提升”。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俗話說,“好兒要好娘,好種多打糧。”“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做好“加法”,還要向科技要潛力。不久前,我市繁育的“鄭麥1860”中強筋小麥新品種高產、高效性能引人注目,畝產潛力在800公斤以上,為駐馬店農業現代化和建設農業強市注入了強勁力量。
“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一個現狀,彰顯“節糧減損”何其緊迫:看生產,我國人多地少、環境約束趨緊,糧食生產雖連年豐收,但越往前走越難;看需求,解決14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已是不小挑戰,何況消費還在不斷升級,糧食需求剛性增長。
減損也是增收。從生產到加工、從田間到餐桌,糧食產業鏈條很長,每個環節處理不到位都容易出現損耗。防止“跑冒滴漏”,需要瞄準全鏈條統籌發力,既要加強生產源頭管控、做好儲運環節減損,又要提升加工利用水平,還要深入開展“光盤行動”等,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取得實效。
走在田埂上,沃野鋪展,腳步堅實。做好糧食穩產增產的“加減法”,挑上農業現代化這根“金扁擔”,駐馬店從傳統農業大市向“國際農都”的蝶變將更加精彩,14億多人的中國飯碗會越端越穩、越端越牢。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