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式傳承 他們打撈起瀕臨失傳的平湖派
摘要:平湖派孕育創編出諸多大型琵琶套曲,1895年刊印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的十三大套琵琶曲是明清琵琶藝術發展高峰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今演奏的諸多“古曲”的實際源頭。“平湖派非常具有文人氣質。”
在漫長的歲月中,中國的琵琶演奏主要形成了平湖派、浦東派、崇明派、汪派四大流派。如今,作為必修傳統課程內容的浦東派、崇明派、汪派在院校內有條不紊地傳承著,平湖派卻出于種種歷史原因,幾乎走到了失傳的邊緣。4月10日,中央音樂學院“平湖派琵琶藝術演奏人才培養”項目正式開班,這周,一場匯報展演音樂會在中山公園音樂堂上演,培訓班全體學員登臺,階段性展示了教學成果。
氣勢逼人的《滿將軍令》、清麗飄逸的《小霓裳曲》、文人色彩濃郁的《青蓮樂府》、流暢輕快的《陽春古曲》……音樂會上,25名學員以獨奏、齊奏、領奏等形式,演繹了9首平湖派代表性傳統曲目。“哪怕是相同的作品,各個流派的詮釋也各不相同。”培訓班學員、上海音樂學院副教授舒銀說,“平湖派講究作品的‘豐滿華麗’,加花很滿、很豐富,相比其他流派,輪指也很密,還有‘馬蹄三角輪’這種特殊的技法,這些都是我們從前在其他流派里沒有學習過的。”
“很長一段時間,我們想要學習平湖派,卻不知道去哪里學。”項目負責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章紅艷說。平湖派琵琶藝術可追溯至清朝李氏五代(李廷森、李煌、李繩墉、李其鈺、李芳園),由李其鈺、李芳園父子集其大成。平湖派孕育創編出諸多大型琵琶套曲,1895年刊印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的十三大套琵琶曲是明清琵琶藝術發展高峰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今演奏的諸多“古曲”的實際源頭。
“平湖派非常具有文人氣質。”章紅艷說。琵琶大家楊少彝是平湖派近70年來成就最杰出、影響最廣泛的代表性人物,既彈琵琶,也工于美術,然而上世紀70年代他便已離世,平湖派在專業院校內的傳承因此受到很大影響,對于當下很多琵琶演奏家來說,平湖派只留下了一個美麗而模糊的輪廓。
這一次,“平湖派琵琶藝術演奏人才培養”項目集中邀請了劉西峰、郭少華、任暢、樊愉、楊寶元等與平湖派淵源甚深的演奏家和相關人士。“很多平湖派傳人譜系中的代表人物都已經80多歲了。”章紅艷越發感受到肩頭責任之重。年老的他們多受疾病困擾,有人手指患有類風濕,有人聽力不佳,但授課時認真得讓人感嘆,“他們只要上手一撥弦,就有一種很純、很古樸的東西出來。”
與此同時,“平湖派琵琶藝術演奏人才培養”項目還將邀請多位音樂學家、作曲家一同加入授課。“我們必須打破門戶之見,共同傳承、搶救這門藝術。”章紅艷說。在遴選學員時,項目也著重選拔了一大批音樂院校的骨干教師,未來他們可以把平湖派的精髓融入自己的日常教學中,薪火相傳。(文\記者 高 倩)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