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邊界感,警惕我們與“惡”的距離
摘要:比如,自家車位被堵,車位擁有者的第一反應就是知會對方挪車;另外,一個私人沖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應該讓更多人明白,千萬別迷信曝光和輿論可以解決一切。但殊不知,圍觀可能帶來改變,卻并不必然通向公道和正義,或者即便結局是好的,但本身占理的一方要付出額外的代價。
邊界感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教養
全網關注的長沙某小區“霸占”車位事件終于回到它本該有的結局。在當地相關部門的調解下,雙方達成和解,之前車位前設置的欄桿也已拆除。
此前,被占車位被設立了欄桿。
這件事的原委是:4月29日,湖南長沙望城區山與墅小區,發生一起占用私家車位糾紛。一個普通的車位,因為占用車位的車主一句“移車要拿購車位合同”,引爆了整個社交網絡。一怒之下,車位主人在車位四周焊裝鐵樁將車位“焊死”。
一件日常小事升級為一起全網圍觀事件,搞得一方當事人被人肉、網暴,另一方不得不忙于應付各方的詢問關切,甚至事發小區的其他業主也被殃及,停車場一天之內涌入上千人過來打卡、直播,儼然成了當地“非著名景點”,一些業主擔心隱私被泄露,不得不把車停到朋友家去……這一系列連鎖反應,令人始料未及,又透著荒誕不經。
正如“霸占”車位的唐女士的徹悟——“最容易的事情就是道歉”。如果一開始就道歉并及時挪車,也就沒了后續的一系列狗血劇情。正如有網友說,唐女士現在才出來道歉,是明顯的“止損”。
所以,此事也應該讓更多人明白,很多事情“鬧大”后再去解決,可能也是成本最大的處理方式。遇事要冷靜,做事想想后果,真不是什么心靈雞湯。因為一時的沖動,或者說僅因“一言不合”就把簡單問題搞復雜,往往也失去了最低成本的解決機會。
此事成了一樁全民圍觀事件,也在于它讓很多人產生了代入感。畢竟,車位被“霸占”或遭車位被堵現象,在現實中屢屢發生。在很多網絡視頻中,人們經常刷到類似的內容,進一步加劇了對此現象的厭惡。如一方開車強行把堵路的車撞開,甚至把侵占車位的車“叉”進河中,這些明顯并不理性的應對,卻多能得到網友的一致好評:結局很舒適……
這種樸素的正義訴求,可能是人的“天性”,但并不理性,也不值得提倡。但問題是,面對車位被“霸占”,除了“私力”救濟,我們還有沒有別的更好的辦法?就拿此次事件來看,物業和街道等相關部門,如果前期有更主動、有效的干預,及時推動車主挪車,或在合法程序之下將車強行挪開,是可以完全能避免兩位車主的針鋒相對,以及把事件鬧到網上的地步的。
現實生活就像一個矛盾場,絕大多數矛盾是可以尋求輕松化解的。比如,占座的及時讓座,占車位的及時挪車,這在私人范疇就可以協調解決。但一旦碰到不好溝通處理的情形,理想狀態是依靠一套成熟的問題解決機制,而不是靠“私力”的碰撞,指望“誰強誰更有理”。
比如,自家車位被堵,車位擁有者的第一反應就是知會對方挪車;如果遭遇阻力,那物業、警方等就有必要介入處理,以避免雙方的直接沖突。近些年高鐵霸座現象時有發生,但我們發現,隨著警方更積極介入,由霸座引發的個人沖突明顯少多了。這其實就是一個有代表性的注腳。
當然,人們愿意并習慣了訴諸機制化解決渠道來化解矛盾,前提是相關機制和公共干預力量的不缺位。在這方面,相關機制顯然還有待完善,由此才能帶來人們預期的改善。
另外,一個私人沖突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也應該讓更多人明白,千萬別迷信曝光和輿論可以解決一切。尤其對于圍觀帶來的反噬,要有足夠的警惕。
在如今人人都有攝像頭且有“自媒體”的時代,矛盾發生后第一時間拍照、錄像并上傳發布,似乎正在成為相當多數人的下意識反應。但殊不知,圍觀可能帶來改變,卻并不必然通向公道和正義,或者即便結局是好的,但本身占理的一方要付出額外的代價。
太多案例都表明,一個事如果被掛到了網上,供網友圍觀,它的后續發展很可能失控。此次事件中,事態在傳播過程中的發展超過了兩個當事人的想象,甚至被霸占車位的劉女士都擔心,如果自己妥協就此作罷,網友也會將怒氣撒到她自己身上來,換成了自己被“人肉”……
所以,遇事后,自己選擇網絡曝光求助輿論幫助,每個人或許都要對后期的輿論失控有一定心理準備。因為一旦“火了”,就可能成為他人的“創作”素材,成為引流的利器,事態的發展也就難免變形??梢哉f,越是當前網絡輿論異常發達的時代,普通人越要克制“一言不合”就發視頻曝光的沖動。對于網絡的復雜性,對于“火”的代價,每個人都該有警惕、敬畏。
如果要對此事提取一個關鍵詞的話,可能是“邊界感”。
別人家的車位(可以象征一切他人權益)不能被隨意侵占,這是邊界感;侵犯權益的問題被人指出了,及時道歉、改正,這是邊界感;矛盾出現后,理性思考以最小的成本來處理,而不是受情緒所驅動,這同樣是邊界感。
那些想著什么都可以拿來蹭流量的人和機構,同樣要有邊界感。至于打著主持公道的名義而動不動就人肉、網暴者,更要有邊界感。因為正義感爆棚,本身也可能構成一種越界。就像真理再往前一小步就可能是謬誤一樣,正義感的表達一旦失控,我們與惡的距離可能就是零。
有人說,邊界感是現代社會最重要的教養。透過此次事件,我們都應當更深刻認識到這一點。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