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河南

河南日報智庫|河南品牌發展報告

2023-05-10 09:03 來源: 河南日報客戶端 責任編輯:徐明霞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分別研究制定相關品牌專項標準,規范不同領域品牌在質量管理、科技研發、售后服務、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提升品牌建設的規范性、權威性。支持企業進一步增強品牌傳播能力,加強策劃,提高品牌傳播聲量。加大品牌全方位推廣,提升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

河南之于中國品牌建設,有著邁不過的發展淵源——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時提出“三個轉變”,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各行各業著力推進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有了具體抓手。

品牌之于河南,有著講不完的發展故事——

從制造出新中國第一臺國產拖拉機的一拖、做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的春都、成為一代人童年集體回憶的“南街村”方便面,到盾構機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的中鐵裝備,大中型客車連續多年暢銷全球的宇通,“承包”國人餐桌上速凍水餃、湯圓的三全、思念,再到憑借一杯奶茶強勢出圈的蜜雪冰城、通過一根辣條成功逆襲的衛龍——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從跨入新世紀到走進新時代,河南從來不缺品牌的故事、奮斗的故事、發展的故事。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河南高度重視品牌戰略,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打造“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設,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不斷提升河南品牌的美譽度和核心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河南日報智庫、大河財立方智庫

  品牌建設意義重大

品牌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博弈過程中,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競爭已經從產品競爭走向了品牌競爭的新階段。

  國家“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品牌形象與國家形象有機統一、相互促進,中國品牌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窗口。一個國家或地區注冊品牌的數量、品牌的國際影響力、品牌的價值、品牌本土化的程度等,都已經成為衡量國家或地區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象征。2014年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時提出“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2016年6月10日,國務院發布《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強調“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代表著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的升級方向”。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品牌日,標志著我國將經濟高質量發展要發揮品牌引領作用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

河南高度重視品牌戰略,提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河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和關于品牌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目的,以“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設為抓手,以“質量、效益、信譽”為核心,堅持質量第一、創新引領、市場主導、統籌規劃的原則,聚焦重點產品、重點企業、重點產業、重點區域,通過持續培育、整體提升,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不斷提升河南品牌的美譽度和核心競爭力,加快質量強省、品牌強省、標準河南建設,為現代化河南建設提供品牌支撐。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品牌是質量、技術、信譽和文化的重要載體,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一個好的品牌能帶來顯著的品牌溢價,一批好的品牌能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方面,品牌建設有利于優化供給結構,促進高質量發展。打造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自主品牌,是企業擁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關鍵。品牌建設能夠激發企業創新創造活力,促進生產要素合理配置,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提升產品品質,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進而推動供給結構升級。另一方面,品牌建設有利于提升價值鏈地位,增強全球競爭力。品牌建設不僅可以擴大企業自身影響,創造更加廣闊的市場空間,還能夠強化抵御同質化競爭的能力,建立相對競爭優勢,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增強我國品牌整體國際競爭力,提升我國產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河南是經濟大省,經濟總量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2012年至2021年10年間,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1%,地區生產總值實現了3萬億、4萬億、5萬億元的跨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12772元增長到2021年的26811元、實現了翻番。在支撐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各個領域,不論是材料、裝備、汽車、食品、輕紡等傳統產業,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現代醫藥等新興產業,均涌現出一批質量引領的優質品牌,一大批河南企業榮獲中國工業大獎、獲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在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起到了“領頭羊”效應。

  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

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的消費提出更高要求,更加注重品質,講究品牌消費,呈現出個性化、多樣化、高端化、體驗式消費特點。品牌背后所引領的品質生活,已經成為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一方面,品牌代表了品質和服務的進步,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階段性變化。另一方面,品牌有助于通過對消費者習慣與需求的充分洞察,創造細分功能價值點,提供情感附加值,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服務品質。

2023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全面促進消費增長,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調整妨礙消費的限制性措施,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鼓勵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消費,出臺智能電子產品、家用電器消費的補貼政策,開展各類促銷活動,促進商貿、餐飲、住宿、文旅等行業盡快恢復;培育發展養老、育幼、醫療、健康、家政等服務消費;大力發展平臺經濟、首發經濟、共享經濟、信息消費等新型消費;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特別是中低收入居民消費能力;支持鄭州、洛陽建設消費中心城市。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打造優質品牌,引領消費升級,意義重大,進而助推實現群眾從“有沒有”到“好不好”,從“衣食無憂”到“高品質生活”,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的實際需求。

  國家品牌建設

  沿革及其相關

我國品牌建設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階段,近年來取得積極進展,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對供需結構升級的推動引領作用顯著增強。

  起步與發展

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我國建設了530多個大中型工業項目,基本形成全產業結構布局。其中,包括一拖、中信重工(原洛陽礦山機械廠)等一批“共和國工業長子”落戶河南,在全國范圍內廣為人知。中原大地誕生了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等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標志著我國開始以注冊商標為標志的品牌發展歷程。

20世紀80年代:中國陸續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等,我國的知識產權法律保護進入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體系。

其間,一系列家電、棉紡、化妝品和食品工業的品牌發展迅速,海爾、華為、健力寶、長虹、TCL、永久、大寶、美的、隆力奇、霞飛、萬家樂、北冰洋等成為代表。以宋河、寶豐、張弓等為代表的豫酒品牌在全國范圍內嶄露頭角。

20世紀90年代:國務院頒布《質量振興綱要》,扶持名牌產品成為政府重要經濟戰略,《關于推動企業創名牌產品的若干意見》《中國名牌產品管理辦法》《馳名商標認定和管理暫行規定》《產品免于質量監督檢查管理辦法》等相關政策法規相繼出臺。

其間,涌現出一大批民族企業及其品牌,如樂百氏、娃哈哈、農夫山泉、恒源祥、三槍、波導、雕牌、太陽神等。其中,做出中國第一根火腿腸的春都、被認為是中國百貨零售業改革里程碑的亞細亞、成為一代人童年集體回憶的“南街村”方便面等誕生在河南。

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國。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形成一批有實力的跨國企業和著名品牌”。

2007年: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加快培育我國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品牌”。

2011年7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我國工業企業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要“重點培育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提出“三個轉變”重要指示,為推動我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打造中國品牌指明了方向。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發揮品牌引領作用推動供需結構升級的意見》,在中國國家品牌戰略的發展過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7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品牌日”,明確自2017年起,將每年5月10日設立為“中國品牌日”。

2021年7月: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標品牌指導站建設的通知》,提出打造更多適合國際市場需求、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品牌。

2022年7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委發布《關于新時代推進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品牌建設初具成效,品牌對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一流企業創建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

2022年10月: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

微信圖片_20230510071945.png

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河南品牌上榜情況數據來源: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報告

  榜單上的河南

在目前市場上通報的榜單中,河南排名如何?以下以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TBDI-2022)、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兩個榜單舉例說明。

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指導、中華商標協會編制的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TBDI-2022)旨在通過3級共42個指標,科學反映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商標品牌發展基本情況。其中,一級指標5個,分別是商標品牌運用推進、商標品牌質量提升、商標品牌潛力開發、商標品牌環境優化、商標品牌效益實現。

發布顯示,2022年我國商標品牌總體發展實現穩步增長,發展格局南穩北進,經濟領先省份品牌發展順向效應依然明顯。其中,河南商標品牌發展指數得分為76.98,排名14位。

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世界品牌實驗室是一家國際化的品牌價值研究機構,由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Mundell教授倡議創建并擔任首任主席。世界品牌實驗室參考了國際上通用的品牌價值評估方法,比較了各種評估模型的特點,結合當前全球的經濟背景和競爭環境,對影響品牌的各個指標進行測評分析。

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報告顯示,國家電網以6015.16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2022年度最具價值品牌榜首。占據榜單前五名的還有中國工商銀行(5369.32億元)、海爾(4739.65億元)、騰訊(4572.36億元)、中國人壽(4525.39億元)。其中,河南有11個品牌上榜,包括雙匯、宇通、平煤神馬、思念、三全等品牌。

微信圖片_20230510073203.jpg

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TBDI-2022)得分與排名結果數據來源:《中國商標品牌發展指數(TBDI-2022)》

  河南品牌建設

  美譽度與競爭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品牌發展、建設品牌強國的決策部署,大力實施“豫品振興”戰略,做強優勢產業、做大新興產業、做優傳統產業,深入推進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改造,完善先進制造業體系,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形成了一批國內外知名的河南品牌。

3.jpg

河南助推品牌發展相關政策數據來源: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有利條件

經濟實力為品牌建設提供了堅實基礎。“十三五”期間,河南經濟總量先后邁上4萬億元、5萬億元兩個大臺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接近2.5萬元,均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財政總收入超過620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突破1萬億元,累計分別增長41.5%和52.7%。“金融豫軍”發展壯大,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突破7萬億元、6萬億元。進出口總值達到6654.8億元,累計增長44.7%。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糧食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制造業“三大改造”全面實施,裝備制造、食品制造產業加快躍向萬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數字經濟加速發展,以“Huanghe”本土品牌為引領的鯤鵬計算產業初具規模,服務業增加值占比接近50%。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快速提升,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引領作用不斷增強,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等重大平臺獲批建設,高新技術企業新增4971家、翻了兩番多。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專利授權量達13599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14574件;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7164件,同比增長20.48%,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6.8件;新增注冊商標28.1萬件,有效注冊商標總量達到174.6萬件。這為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提供了堅實支撐。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為品牌建設提供了重要政策支撐。自2015年以來,河南省先后出臺一系列規劃、政策等文件,有力推動了品牌建設。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到2025年力爭打造現代輕紡和綠色食品國內外知名品牌100個,傳統制造新品牌100個,推廣100個以上重大創新產品。2023年2月,河南省政府印發《關于實施品牌發展戰略推進“美豫名品”公共品牌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品牌建設初具成效,品牌對產業提升、區域經濟發展、一流企業建設的引領作用更加凸顯,基本形成層次分明、優勢互補、影響力和創新力強的品牌體系。“美豫名品”公共品牌評價機制和支撐體系更加健全,培育一批管理科學規范、競爭力不斷提升的“美豫名品”,打造一批國內、國際知名河南品牌。

司法保護持續增強為品牌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在知識產權案件審結方面。2022年,河南全省法院共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20509件,同比增長7.86%,審結19962件,結案率97.34%,比2021年全年結案17919件增加2043件,增幅11.41%。妥善審結了一批疑難復雜和具有重大影響的典型案件,比如“鄭麥113”小麥植物新品種侵權案、“彩甜糯6號”雜交玉米親本植物新品種侵權案、“魯麗”蘋果植物新品種侵權案等。在商標權、著作權案件審理方面。2022年,全省法院新收一審商標權、著作權糾紛案件13705件,占全部新收一審知識產權案件80.57%,新收二審商標權、著作權糾紛案件1307件,占全部新收二審知識產權案件77.99%。強化商業標識權益保護,河南依法嚴懲商標攀附、仿冒搭車等侵權違法行為,加大對馳名商標、知名品牌、老字號的保護力度,堅決制止惡意搶注、囤積商標等擾亂商標注冊使用秩序行為。審結侵害“宇通”“好想你”“雙匯”“花花牛”“蓮花味精”“衛龍”等一批省內知名品牌和“三一”“云南白藥”“江中”“農夫山泉”“綠地”“飛科”“寶島”“茅臺”“五糧液”等全國知名商標侵權案件,制裁傍名牌、蹭知名度的不正當行為。突出農業知識產權保護。種子是糧食的“芯片”。植物新品種保護事關國家糧食安全,事關鄉村振興。在重大政策方面,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加快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的意見》,提出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激勵創新創造、維護公平競爭、促進文化繁榮等職能作用,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保障。

4.jpg

全省法院知識產權案件收結案數據情況數據來源: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

  優勢品牌

  工業領域,“專精特新”強勁凸顯

從工業整體情況看。河南工業總量長期居全國第5位、中西部第1位,形成了以裝備制造、食品、汽車、電子信息、輕工、建材、化工、有色為主的工業體系,擁有裝備制造、食品制造兩個萬億級產業,是國內很多產業循環的發起點、支撐點、結合點。2022年,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0206.77億元,實現利潤總額2534.00億元。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1%,分重點產業看,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5.4%,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45.3%;傳統支柱產業增長4.7%,占規模以上工業的49.5%;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8.0%,占規模以上工業的25.9%;高技術制造業增長12.3%,占規模以上工業的12.9%。

從工業品牌建設看。近年來,河南省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762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70家,創建39個“單項冠軍”,68個省長質量獎、23個省長質量獎提名獎。從歷年獲評的中國質量獎、中國工業大獎、省長質量獎、“單項冠軍”、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等企業名單中,可窺探出河南工業領域品牌發展軌跡。2021年全國質量大會上,我省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獲得中國質量獎,實現我省該獎項的歷史性突破,中信重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一拖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空空導彈研究院引戰部件組4家單位(班組)獲得中國質量獎提名獎。

5.jpg

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和冠軍產品河南情況數據來源: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6.jpg

歷屆中國工業大獎河南獲獎情況數據來源: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從行業分布看。截至2022年底,全省108家A股上市公司在證監會19個門類中涉及超過11個,其中制造業數量占據絕大多數。目前河南食品工業綜合指標穩居全國第二位;鶴壁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鎂粉和鎂粒生產中心,濟源是世界最大的鉛冶煉生產基地;公路客車、高檔皮卡和專用半掛車的國內市場占有率均居前列,宇通客車、鄭州日產、華駿車輛等企業在全國享有較高知名度;農用氮、磷、鉀肥、純堿、甲醇、尿素等產量均居全國前列,形成了洛陽石化、濮陽石化等大型產業集群;領秀、婭麗達、渡森等服裝品牌在全國有較大影響;河南也已成為全國重要的血液制品、抗生素原料藥和超硬材料生產基地。

  農業領域,“河南味道”走向全國

從農業整體情況看。隨著食品工業和農業產業化發展,河南農業領域品牌建設不斷完善,一批品牌在全國層面擁有較強的影響力和知名度。一是農業基礎發展好。近年來,河南堅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有新擔當新作為”等重大要求,持續打好糧食生產這張王牌,穩住農業基本盤、筑牢“三農”壓艙石,糧食產量連續6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糧食產量占全國1/10,小麥產量占全國1/4強,在端牢中國人的飯碗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二是農業龍頭企業實力強。截至2022年,河南共有省級以上龍頭企業1169家,其中,國家級102家,省級1067家。這些企業近半分布在河南的南部、東部5市。信陽、南陽、駐馬店、商丘、周口的省級以上龍頭企業數量占到全省的45%。截至2021年年底,河南1169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資產規模合計6186.68億元。其中,資產規模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80家,超過百億元的有4家,分別為牧原股份(1692億元)、雙匯發展(370億元)、棕櫚股份(182億元)、新野紡織(102億元)。2021年,河南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共實現營業收入8088.16億元。流通及批發市場、肉及肉制品、面及面制品三大行業整體營收規模超千億元。河南在面制品、肉制品、果蔬三大領域優勢明顯,相關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均超過200家,分別為252家、242家、230家,合計占比達61.9%。三是農業企業資本化水平高。截至2022年12月31日,河南有17家農業相關企業在A股上市,市值合計4439億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下同)。其中,市值過千億元的僅牧原股份一家,市值2667.74億元;另有三家市值超過百億元,為雙匯發展(898.39億元)、三全食品(162.74億元)、一拖股份(126.97億元)。其他上市公司市值均在百億元以下。

從農業品牌建設看。一是傳統品牌實力強勁。我省多個品牌在全國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如面及面制品行業的三全、思念、想念、白象等;肉制品行業的雙匯、牧原、華英等;乳制品行業的花花牛等;果蔬行業的好想你、二仙坡等;中藥材行業的宛西、羚銳、福森、太龍等;調味品行業的十三香、仲景等;特色行業的懷山堂、文新、金丹、米多奇等一大批品牌產品具有較高的市場知名度。二是新興農業品牌快速崛起。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涉農企業產業鏈不斷延伸。在新興細分賽道,河南涌現了一批知名度較高的涉農企業,如網紅茶飲品牌蜜雪冰城、為餐飲酒店提供全面供應解決方案的千味央廚、“辣條第一股”衛龍以及嗨吃家、食族人、麗星食品、豫道等酸辣粉品牌。三是農業品牌質量效益好。2022年,在國內多項重要評選中,都出現了河南涉農龍頭企業的身影。2022年12月,農民日報社評選出《2022中國農業企業500強》,三全食品、大咖國際食品、華英農業、想念食品、恒都食品、蓮花集團、飛天生物、中沃實業、訓達糧油、豫儲物流、好想你、泰利機械等豫企均入圍500強榜單。2022年12月18日,胡潤研究院發布《胡潤中國食品行業百強榜》。河南企業牧原食品以3000億元的價值進入前十名,位列第七。雙匯、三全、衛龍等河南企業進入百強。四是農業品牌行業影響力大。河南各地舉辦了中國(通許)酸辣粉行業大會、中國(原陽)預制菜行業大會、中國(商丘·永城)面粉食品博覽會等多場農業細分領域的大會,豫農優品助推“河南味道”走向全國。

從行業分布看。河南面制品行業的代表性龍頭企業及品牌有:三全食品、思念食品、白象食品、平平食品、千味央廚、南街村等。河南肉制品行業的代表性龍頭企業及品牌有:牧原股份、雙匯發展、華英農業、正大食品、雨軒清真食品等。農業領域其他行業代表企業有太龍藥業、宛西制藥、金丹科技、蜜雪冰城、衛龍等。

7.jpg

  服務業:文旅文創“出圈”“圈粉”,物流“豫軍”強勁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交通區位優勢明顯,為文化旅游和現代物流等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加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旅游、現代物流發展,形成了一批優勢企業,帶動了品牌建設。

文旅品牌建設初見成效。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發展都與河南密切相關,龍門石窟、少林寺、清明上河園、白馬寺、關林、殷墟等人文景觀,嵩山、云臺山、老君山、白云山、王屋山等自然景觀皆是河南的“頂流”。近年來,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面叫響“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形象。圍繞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文化IP,圍繞弘揚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大別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推出一批研學旅行精品線路。在鄭州、開封、洛陽、安陽、三門峽、信陽等地打造一批“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研學營地。“中國節日奇妙游”系列節目遠播海內外,為河南文旅強勢“圈粉”,只有河南·戲劇幻城成為“文旅新標桿”。洛陽突出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年輕化消費,打造全國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物流豫軍加快崛起。河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河南要建成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的物流通道樞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多作貢獻”的指示精神,把物流業發展作為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關鍵抓手,物流業整體發展水平穩居全國第一方陣。“十三五”期間,河南社會物流總額年均增長8.2%,高于全國2.5個百分點,2021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突破17萬億元、穩居中部6省第1位;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比率降至13.4%、低于全國1個百分點左右,實現9年連降。2022年12月,河南省發改委認定了首批34家河南省物流“豫軍”企業名單,它們將發揮物流“豫軍”企業示范帶動作用,引領全省物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首批名單中,包括河南中豫國際港務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全國領軍型企業、河南省醫藥有限公司等20家特色標桿型企業和9家新興成長型企業。

“四條絲路”引領樞紐經濟成效顯著。以“四條絲路”為引領的樞紐經濟加快發展,鄭州機場貨物運力、全貨機航線、航班及通航城市數量均居全國第5位,貨運規模躍居全球40強。中歐班列(鄭州)“十三五”開行3630班,年均增長45.5%。跨境電商年交易額突破2000億元,業務輻射196個國家和地區。內河集裝箱運輸實現零的突破,開行鐵海聯運班列超過500班。

8.jpg

河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名單截至2022年6月1日,數據來源:河南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9.jpg

河南部分縣(市)主導產業及縣域新名片數據來源:根據公開報道整理

  區域特色品牌,美譽度高走

近年來,我省圍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打造了一批競爭力強、美譽度高的區域品牌,構建了區域品牌質量標準、認證體系,推動產業集群質量品牌提升。

一方面,以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為重點推動區域品牌建設。通過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培育和展示推廣,推動了地理標志與特色產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歷史文化傳承、鄉村振興等有機融合,提升了區域品牌影響力和產品附加值。南陽、三門峽、焦作、許昌、駐馬店等地擁有較多數量的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另一方面,區域品牌建設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發展特色產業是地方做強做優實體經濟的一大實招。近年來,河南各縣域不斷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充分發揮各地開發區經濟建設主戰場的關鍵地位,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鼓勵和支持保障糧食安全、特色明顯、生態功能突出的產業優先發展,打造縣域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在助推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河南多縣(市)深入分析各縣(市)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功能定位,踩準油門、把定方向,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打響“一縣一業”品牌效應。

10.jpg

老字號品牌,活力持續煥發

近年來,隨著消費升級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加大,河南老字號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品牌影響力持續提升。

品類豐富。截至2021年,河南省分兩批推薦上報22家中華老字號企業和品牌,全部通過商務部審核獲得命名。中華老字號企業中,餐飲類5家,食品加工類10家,零售類3家,醫藥類2家,工藝美術類1家,居民服務類1家。從區域分布看,鄭州市3家、開封市3家、洛陽市4家、平頂山市2家、新鄉市2家、焦作市1家、商丘市2家、駐馬店市1家、周口市4家。

此外,從2009年起至2022年12月,河南共認定了8批272個品牌為河南老字號,共涉及食品業、釀酒業、餐飲業、中醫藥業、百貨零售業、制造業、居民服務業等多個行業。其中,開封市馬趙氏筋骨堂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馬趙氏”等50家企業50個品牌于2022年9月入選第八批河南老字號。

分布廣泛。河南老字號在我省各市均有分布,但是地區分布差異也較大,主要集中在洛陽、開封、駐馬店、安陽、商丘、信陽和周口(省直管縣市數據包含在原省轄市)等地。前8批老字號中,開封最多,達29家,包括第一樓、馬豫興、汴梁又一新等知名老字號;洛陽26家,包括平樂正骨、真不同、白馬寺等知名老字號;商丘27家,包括張弓、民權等知名品牌。此外,安陽25家、信陽23家、駐馬店20家、周口24家,擁有河南老字號數量也均達到20家及以上。濟源市最少,僅1家。

發展模式不斷更新。目前有不少包括河南在內的老字號品牌開啟了營銷創新之路,老字號“豫”上新國潮。2021年《抖音電商國貨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在抖音電商平臺,老字號品牌諸如回力、五糧液、恒源祥、海天的銷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18196%、349%、1599%、13418%。在商務部認證的1128家中華老字號中,有近一半已經在天貓開設旗艦店。2022年,天貓平臺上7%的老字號旗艦店年成交額超過1億元。

2022年,河南省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力爭到“十四五”末,全省老字號企業整體營收規模超過400億元,認定中華老字號品牌超50個、河南老字號品牌超320個。

  短板與問題依然嚴峻

近年來,河南大力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品牌經濟對省域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支撐作用,但整體來看,河南品牌建設仍然滯后于經濟發展,品牌總數及規模偏少偏小,品牌價值及影響力偏低偏弱,品牌引領作用還不夠強,品牌建設總體水平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質量品牌需求之間的矛盾仍然存在。

  受制傳統模式影響,工業領域品牌附加值較低

在工業尤其是制造業領域,雖然已有一批知名品牌,但整體來看,仍存在品牌建設相對滯后的現象,與河南省制造業的制造能力和規模增長不相匹配。部分企業品牌塑造能力弱,知名品牌少,品牌附加值、國際國內影響力仍然較低。主要表現如下:

品牌建設滯后、影響力弱。企業品牌建設缺少文化底蘊,品牌感召力和影響力嚴重不足。品牌建設理念仍待提升,不少企業意識到了品牌建設的重要性,但對品牌文化內涵的理解普遍比較粗淺,具體實踐中存在落實不實、缺乏規劃等問題。

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自主品牌創新的前提和基礎是技術創新,技術創新對企業品牌發展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河南省工業品牌產品仍然受制于傳統模式的“慣性”影響,呈現出傳統工業產品多、高新技術產品少,初加工產品多、精深加工產品少,附加值低的產品多、附加值高的產品少等特征。工業企業普遍存在技術創新能力低下現象,不少企業技術創新機構數量少,科技活動水平及層次偏低,研發投入也明顯不足。從產品生產的導向看,河南省品牌產品生產仍然在較大程度上受制于資源型的導向,尚未真正建立起適應市場需求的產品結構。從產品的外向角度看,河南省名品產品的自主品牌出口量小,出口品種單一,附加值普遍較低,國際競爭力不強。

知識產權保護仍需加強。許多企業因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夠而無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只能在產業鏈低端進行簡單的貼牌加工生產,利潤微薄,致使其缺乏資金對品牌進行建設和維護。

  多為“全品類”模式,農業領域品牌記憶度較低

在農業領域,雖然涌現了一大批知名品牌,但整體上看,河南農業領域品牌仍然存在“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等問題,存在產品多、品牌少,普通品牌多、知名品牌少的問題,影響和制約著我省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步伐,與河南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實際進程不相符。主要表現為:

農產品精深加工缺乏品牌效應。我省許多優質和特色的農產品是以初級產品形態在市場上銷售,生產、加工及包裝銷售過程中的科技含量很低,產品的特質不能充分體現,價格提不上去,附加值也處于很低的水平,產品品牌認可度不高,缺乏品牌效應。

特色農產品品牌缺乏知名度。在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的打造上,各地的認識在不斷增強,多地主導推進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存在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熱衷“全品類”模式,對具體農產品無法聚焦,從而造成知曉度低、記憶度低,難以精準對接消費市場。我省農產品商標的注冊數量快速增長,但沒有形成明確的發展戰略。多數企業對農產品品牌的戰略地位和作用的認知不足,僅停留在搶注商標、多做廣告、翻新包裝、提高價格等層面。對于如何提高產品品質、宣傳推廣品牌、獲得市場信譽等維系品牌價值的策略則知之甚少,更缺乏統一的規劃、嚴密的組織和正確的引導。

品牌宣傳和推廣手段落后。一些企業和地方政府對于如何創立品牌、維系品牌、提升品牌還處于摸索階段,特別是在宣傳和推廣品牌上,手段單一,思路陳舊,缺乏有創意的新辦法。絕大多數企業都是被動跟著市場和消費者行動,對如何創造市場和引導消費者需求沒有明確的思路。

  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服務業領域缺乏龍頭品牌

河南省服務業雖已形成較大規模,但服務業龍頭企業和平臺型企業缺乏,導致服務業品牌地域性強,在全國影響力遠遠不足。

文化旅游品牌的體驗滿意度和消費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文化旅游不僅僅是綜合了“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的觀賞行為,而且具有文化體驗、情感認同等更高層面需求的心理感受。目前,河南大多數傳統知名景點如龍門石窟、少林寺等仍然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新業態產品較少,且在旅游產品設計、精品線路打造上缺乏創新力度。部分文旅資源在省內具有地方特色,但擴大其在國內乃至全球的知名度還需要進一步的努力。

物流市場專業化程度有待提升。市場主體存在“小散弱”問題,A級以上物流企業總量僅占全國的3%,沒有一家企業上榜中國物流企業50強和民營物流企業50強,缺乏具備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平臺組織能力的“鏈主型”“集成型”龍頭物流企業,助推產業上下游聯動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充分,與適應區域經濟加快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

  發展路徑與對策思考

當前,以質量為核心要素的標準、品牌等區域競爭日趨激烈。推進品牌建設,堅持以質取勝,是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迫切要求。面對新形勢、新挑戰、新機遇,我省已踏上了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轉變、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轉變、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的新征程,迫切需要從政府和企業兩個層面著手,加快品牌建設,建設品牌河南。

  加強頂層設計,培育更多“出圈”品牌

品牌建設是推動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的切入口。建議河南相關部門牽頭,進一步做好培育品牌體系建設的頂層設計,明確保障條件,加大對企業進行品牌建設、宣傳、推廣的支持力度,以市場為導向、以品牌為抓手,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品牌建設體系,培育更多真正走出河南、走向全國的“出圈”品牌。建議各級政府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在各地公共品牌培育、評價、發展等方面給予支持;細化品牌建設相關政策舉措,加大品牌拓市場、增效益、提價值力度;對知名的公共品牌經營主體的境外商標注冊、廣告、展覽等給予相關政策扶持;支持更多知名品牌經營主體參評中國質量獎、省長質量獎。

  強化“三級聯動”,用好政企“雙輪驅動”

在品牌培育過程中,建議加強省市縣“三級聯動”,明確省域品牌、市域品牌、縣域品牌分工與合作,以縣域發展為主戰場,助推打造“一縣一業”“一縣一品”,進而推動我省從品牌大省向品牌強省跨越。此外,用好政府與企業“雙輪驅動”。政府主導制定品牌發展規劃相關政策,同時注重引導企業發揮品牌建設主體作用,打造以品牌管理體系、品牌傳播體系、質量保證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品牌文化體系及品牌保護體系為核心的品牌建設綜合體系,提升企業品牌培育能力。

  實施創新驅動,不斷強化品牌核心競爭力

河南品牌建設要進一步加強提升創新研發能力,改善創新能力不足、創新創造不夠等問題,建議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推動跨領域、跨行業協同創新,走創新驅動的發展道路,進而不斷強化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同時,建議更加重視行業品牌建設急需的企業經營規劃,高端制造業、服務業運營管理和市場創意營銷等方面高端人才的引進,盡快制定評價機制,出臺相應的人才引進計劃。

  細分行業領域,打造競爭力強的自主品牌

工業領域。大力實施制造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行動,引導企業實施以質量為核心的品牌發展戰略,打造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躋身國內國際前列的河南制造精品品牌。引導裝備制造業加快提質升級,推動產品供給向“產品+服務”轉型,在電氣、農機、礦山、盾構、起重機械等裝備領域培育一批科研開發與技術創新能力強、質量管理優的智能制造和服務型制造標桿品牌、產業集群品牌,推動產品和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持續培育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推動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發展和原材料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培育一批競爭力強的自主品牌企業。

農業領域。聚焦我省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打造一批品質過硬、特色突出、競爭力強的精品區域品牌。加強科技創新、質量管理、市場營銷,打造一批產品優、信譽好、產業帶動性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合作社品牌、家庭農場品牌和農業領軍企業品牌。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圍繞休閑農業、鄉村服務業等,打造一批新型農業服務品牌。

服務業領域。強化服務品牌意識,提升服務品牌價值。推動金融、物流、研發設計、商務咨詢、科技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培育具有國內、國際競爭力的生產性服務業品牌。推動商貿、健康、養老、文化、旅游、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推動形成服務優質、應用面廣的在線服務品牌。面向產業數字化發展需求,圍繞人工智能、5G、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農業、智慧養老等領域,培育優質數字化品牌。

  構建標準體系,進一步提升品牌權威

河南在工業、農業、服務業領域有很好的品牌基礎,要進一步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和美譽度的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品牌和區域品牌,建立完善的標準化體系至關重要。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標準化發揮著基礎性、引領性作用。推進品牌培育、管理、評價等標準化體系建設,構建完善的河南品牌標準體系,加快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是促進我省品牌建設工作的重要支撐。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分別研究制定相關品牌專項標準,規范不同領域品牌在質量管理、科技研發、售后服務、社會責任等方面的具體要求,進一步提升品牌建設的規范性、權威性。

  加強品牌保護,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有助于激發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議河南持續加強品牌保護,統籌推進商標、字號、專利、著作權等保護工作。實施商標品牌戰略,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加強商標注冊、商標管理、商標權保護,嚴厲打擊假冒商標品牌行為,為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完善跨部門、跨區域知識產權執法協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資源供給,推進商標、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數據共享,依法依規加強知識產權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商標品牌維權與爭端解決機制,推動商標品牌保護、糾紛處置的跨境(區域)協作。

  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國際競爭力

國際經驗表明,企業是品牌建設的主體,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加強品牌建設,以優質品牌提升國際競爭力。

爭創“專精特新”,優化品牌的質量強度。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從追求質量向追求品質升級。爭創“專精特新”,促進企業和產業從“三低一弱”——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低質量、弱品牌,向“三高一強”——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高質量和強品牌轉型升級。支持企業在重大裝備和重點工程中使用優質品牌產品,構建企業研發、采購、生產、品牌建設推廣、售后服務一體化體系。

加強品質管控,刷新品牌的影響效力。推動企業持續加強品牌質量管控,進一步提煉完善核心品質指標,加大監管力度,保持產品特色、品質穩定,防止品質退化和良莠不齊,建立健全配套管理制度,加強標準化管理,持續刷新和鞏固品牌的影響力。

完善服務體系,實現品牌的價值升級。良好的服務體系能夠更好地促進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與交流。鼓勵企業進一步構建完善服務體系,贏得用戶信任,進而鞏固品牌美譽度。提升用戶體驗,有效縮短產品與用戶之間的距離,進而實現品牌的價值升級。

提高推介能力,提升品牌的傳播聲量。深入挖掘產業價值,塑造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推介能力,增強品牌傳播能力,是提升品牌影響力、附加值的重要路徑。支持企業進一步增強品牌傳播能力,加強策劃,提高品牌傳播聲量。加大品牌全方位推廣,提升品牌在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統籌線上線下渠道,實現消費者觸達和銷量雙提升。

策 劃:劉雅鳴

組 長:孫德中

副組長:劉玉梅 王魯峰 欒姍

成 員:萬軍偉 段偉朵 陳詩昂 朱娟 高亞賓 王梁 孔學姣 王華崗 王丹

責任編輯:徐明霞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激情视频在线|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自产视频在线观看香蕉| 午夜成人无码福利免费视频| 黑人大长吊大战中国人妻| 成人福利视频app| 久久综合久久久|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蝌蚪久热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99re热久久这里只有精品6| 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人成网站在线观看看| 精品国产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aa片在线观看网站 | 娇喘午夜啪啪五分钟娇喘| 久久9精品久久久| 日韩免费a级毛片无码a∨|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欧美视频在线免费|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成人|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青青草国产青春综合久久| 国产欧美久久久精品影院| 2021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入口|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 最近2019中文字幕无吗|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 波多野结衣欲乱| 伊人色综合九久久天天蜜桃|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国产AV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进进出出稚嫩娇小狭窄| 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五月激情丁香网|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不∫| 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国语麻豆| 大黑人交xxxx| chinese熟妇与小伙子mature| 日韩免费福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