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迷華:機動車查驗員的“工匠之心”
記者 代廷偉 通訊員 楊柳青青
3年,6本滿滿的工作筆記,寫滿了駐馬店市公安局車管所查驗崗民警劉迷華的兢兢業業。車輛查驗作為車管工作的“第一崗”,既是機動車源頭管控的關鍵環節,又是車管部門打擊犯罪的前沿陣地,與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今年34歲的劉迷華做到了每一筆業務都能經得起時間和群眾的檢驗。
“看到群眾等待,我心里也很著急”
2022年夏天,驕陽如火、揮汗如雨,查驗民警除了要克服空氣和地表的高溫,還要忍受每一輛車的發動機散發的熱量,身上的制服濕了干、干了又濕。劉迷華也不例外,渾身是汗,早已是家常便飯。
而就在這個時候,查驗崗來了兩位60歲的老人,還帶著個小女孩,看起來很著急。劉迷華連忙拉著兩個老人到查驗室休息,一邊安慰老人急躁的情緒,一邊又是倒水、又是把給自己孩子準備的面包、零食拿給小女孩吃,并關切地問起緣由。原來兩位老人有一輛小貨車要轉到外地,在駐馬店辦理業務后在路上發生了交通事故,造成了車輛銘牌丟失,且車輛維修后與原始外觀有所不同,外地不予接收。劉迷華了解情況后立即開辟“綠色通道”,積極聯系該品牌車輛的經銷商,幫助其補辦銘牌,又親自帶著兩位老人到檢測站檢驗車輛,并提出整改意見。
第二天晚上,當收到老人“車輛已經在外地順利入戶”的感謝電話時,劉迷華同志欣慰地笑了,聽到老人不住的感謝,她只是淡淡地說:“不用謝,我看到你們在酷暑中等待,我心里也很著急,這都是我應該做的事。”樸實的話語中卻道出了“讓群眾暖心”的服務真情。
“不要讓群眾多等一分鐘”
駐馬店市每年的三四月是拉收割機的貨車上牌的高峰期,考慮到此時正值南方農作物收割時期,收割機早一刻到達,糧食就能少一點損耗,車管所專門增設了查驗通道,加班加點的為其服務。為此,劉迷華每天提前一個小時到崗查驗車輛,直到驗完最后一輛車才下班回家,從來沒有過一句怨言,群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有些車主實在過意不去勸她說:“明天再驗吧。”她搖搖頭說:“咱們家鄉人掙錢不容易,能早一天就別晚一天。”她用實際行動,在平凡的崗位上,展示了巾幗不讓須眉的風采,踐行了年輕一代公安交警不畏艱難、勇挑重擔、甘于奉獻的精神。
每年冬天,在四面透風的查驗工位更是凍得直打哆嗦。劉迷華的雙手生了凍瘡,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她二話不說,貼上創可貼繼續投入工作。由于某些車輛的車架號在不易看到的位置,需要借助工具仔細核對,這個時候創可貼往往就被蹭掉了、水泡也擦破了,她隨便用紗布一包,戴上手套,又投入到查驗工作中。
車管查驗工作是戶外作業,面對嚴寒酷暑的惡劣天氣,劉迷華作為單位里唯一的女同志和男查驗民警一樣,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始終堅守崗位,不叫一聲苦。在查驗工作崗位上,她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讓群眾多等一分鐘,要把群眾當成自己的親人”。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責任編輯:代廷偉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