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觀摩得出的“生動實踐”
駐馬店網訊(記者 鄧丹華 通訊員 楊明華)提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部分村存在沒錢辦事,沒人干事等思想認識。4月20日,汝南縣常興鎮通過組織25個村的駐村干部、支部書記集中觀摩后,大家從各村在開展“六清”、治理“六亂”的生動實踐中找到答案: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去年以來,常興鎮建立目標到村、整治到戶、任務到人的人居環境整治工作機制,要求各村以村委所在自然村為試點,形成黨員干部帶頭,社會廣泛參與,繼而推進全域整治的工作格局。為檢驗工作成效,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常興鎮采取聽匯報,實地觀摩等方法,讓各村把整治成效亮一亮,比一比,是真干還是應付、含金量足不足,讓大家挑挑刺、評一評。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魏埠口村黨支部書記李建新深有感觸地說,魏埠口村有4個自然村,600多口人,是全鎮最偏遠、最小的自然村,基礎設施差,“六亂”現象多,“六清”任務重,群眾有期盼。對此,村“兩委”不等不靠,主動作為,通過科學規劃,黨員先行、干部跟上、群眾隨后的示范帶動,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4個自然村的11條石子路鋪設和“六亂”治理工作。
人居環境整治錢從哪里來?觀摩團從馮樓村委醒目的“三捐”公示榜中找到了答案。“我們通過宣傳發動、干部帶頭,在群眾中廣泛開展以‘捐錢捐物捐工’為內容的‘三捐’活動,讓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到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全村累計收到捐款1萬多元,有效破解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錢從哪里來、物到哪里尋、人在哪里找’的難題,全村農村面貌煥然一新。”支部委員王九龍介紹說。
“這條是香樟路,那條是桂花路,往西的是冬青路,往東的叫香槐路......俺村有10條水泥路,21條生產路,一條路一個花木品種,條條有風景,風景各不同,走在風景路上,心情格外美!”在姜寨村,陪同觀摩的村干部關云興致勃勃地介紹說:“俺村的道路都是以風景樹而命名的。”
姜寨村有14個自然村,過去沒有一條水泥路,路兩旁也難幾棵樹,村里村外環境很差。姜寨村黨支部書記張五星說,近年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村“兩委”大打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戰,先后向上爭取道路建設項目資金400多萬元,新修水泥路14條,長15公里,實現了自然村通水泥路的目標。緊接著,村“兩委”以人居環境整治為契機,將道路綠化、美化、亮化作為建設和美宜居鄉村的重點工作來抓。通過召開村民代表會、黨員大會,大家決定將栽植雪松、桂花、香樟、冬青、香槐、紅葉石楠、梧桐等花木作為主打品種,一條路一個花木品種,確保四季見綠,村莊常青。村里還新建了小游園,打造出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態美景。
老灣村是全鎮的脫貧村。該村以高廟自然村為主,沿路建起了花墻,繪制了農耕文化墻,路兩邊栽植了風景樹。走進高廟,村莊像公園,戶戶像花園,村民的生活品位得到了提高。前一段,金鋪、韓莊、三橋等鎮的人居環境觀摩團前來高廟參觀學習。
“事在人干,景在人為。通過集中整治,全鎮各村人居環境可圈可點,亮點頻閃,全鎮人居環境整治成效明顯,實現了從學習別人到別人學習自己的轉變,彰顯了黨員干部作風的轉變和全鎮積極向上的發展態勢。”常興鎮黨委書記李浩說,“下一步,我們將繼續開展人居環境觀摩活動,通過實地觀摩,從中學習經驗、得到啟發,從而推動全鎮人居環境持續開展,全面提升,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責任編輯:鄧丹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