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的山丹丹》亮相中央歌劇院劇場
摘要:尾聲《永遠的山丹丹》中,十位陜北壯漢出現在了觀眾席中,合著臺上的樂隊奮力吹響手中的大嗩吶,臺上的演奏家們也都抄起腳下的腰鼓,現場鼓聲、嗩吶聲震天動地,震撼人心,引得全場掌聲經久不息。
近期著名作曲家王丹紅的作品頻繁亮相京城舞臺。她創作的大型主題交響曲《新世紀登臺》剛剛在北京音樂廳落幕,另一部由她創作的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樂組曲《永遠的山丹丹》又亮相中央歌劇院劇場。演出現場熱烈的氣氛,觀眾們對作品的喜愛之情,都讓王丹紅感到驚喜和感動:“這些熟悉的音樂元素皆來自民間、來自傳統,又基于現代審美重新進行了包裝。民族音樂走到今天,一定要符合新時代的表達和審美,這樣會讓更多年輕人愛上我們的民族音樂!”
《永遠的山丹丹》音樂會中,在指揮家孫鵬的帶領下,嗩吶、安塞腰鼓、信天游、陜北說書等各具陜北風情的藝術形式營造出震撼的音樂畫卷,整部作品七個樂章將近一個半小時,從始至終激蕩著陜北高原皇天厚土的豪邁激情,用史詩般的音樂語言講述著在那片黃土地上發生的故事。《山丹丹》的高亢歌聲,《壺口斗鼓》的陣陣鼓聲;《祈雨》中陜北歌手蘇文蒼涼催淚的悲歌,《刮大風》中三弦老藝人高永原用詼諧語調展示的陜北說書;板胡演奏家沈城、嗩吶演奏家王展展,也都用極具表現力的音樂,表現出了黃土地上人們的喜怒哀樂和酸甜苦辣。尾聲《永遠的山丹丹》中,十位陜北壯漢出現在了觀眾席中,合著臺上的樂隊奮力吹響手中的大嗩吶,臺上的演奏家們也都抄起腳下的腰鼓,現場鼓聲、嗩吶聲震天動地,震撼人心,引得全場掌聲經久不息。
王丹紅回憶起當年懷著紅色文化情懷數次踏上采風之路,在途中被民間藝人演唱的《刮大風》以及西北漢子吹響大嗩吶的情景深深打動的創作經歷,她當時就決定將這些震撼自己的音樂元素融入《永遠的山丹丹》當中。“我就是在行走的過程中感受到黃土地的熾熱,被它感動而創作出了這個作品。”(記者 王 潤)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