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到底捂哪里?“倒春寒”別急著脫脫脫!
春天是人體細胞“蘇醒”的季節,毛孔張開,新陳代謝加快,因此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侵襲,一不小心就生病了。一般3月末-4月初會有一波“倒春寒”,氣溫剛剛回升就會來個冷空氣,加之春天本身晝夜溫差大,白天可能會有20+℃,太陽直射下甚至會超過30℃,但是晚上又會下降到10℃左右。忽上忽下的氣溫,非常容易讓人體產生不適應的情況,特別是老人、小孩,容易誘發感冒、心血管疾病等。
什么情況下要春捂?
春捂不是說一到春天就要捂,主要還是根據天氣情況而定。春捂的氣溫臨界值是15℃,如果氣溫低于臨界值就需要捂。春天晝夜溫差大,若是白天氣溫高,就需要適當減少衣物,晚上氣溫下降就需要增加衣物,穿衣、脫衣一定要勤快。有時白天氣溫很高,甚至可能超過20℃,就千萬不能捂了。
春捂沒做好可能引發哪些疾病?
一、感冒等呼吸道疾病
冷空氣侵襲導致的氣溫忽高忽低,晝夜溫差較大,都讓人體的免疫力下降,讓細菌、病毒等有機可趁。若是不做好保暖,很容易受涼生病,出現咳嗽、流感、肺炎等情況。春天還時不時會有比較大的風,空氣中飄絮很多,對于哮喘等有呼吸道疾病的人群也非常不友好,外出時一定要做好防護。
二、腸胃疾病
氣溫的驟降會使得胃部毛孔收縮,導致消化功能障礙,不僅會影響食欲,還可能出現胃痛、胃脹、拉肚子等情況,嚴重的還會引發胃潰瘍、胃腸炎等疾病。
三、腦梗
低壓、高濕、晝夜溫差大,讓春季極易出現腦梗。對于老年人來說,早晚一定要做好個人保暖,以防溫度的變化刺激神經,讓血管出現痙攣,導致血壓的突然上升而引發疾病。
“捂”對3個地方
捂秋凍,面對氣溫的變化無常,一定要做好自身的保暖,守住身體的防線。
部位1:肚臍
肚臍是腹部中比較敏感的部位,血管豐富又缺乏肌肉和脂肪的保護,一旦受涼就會引起腹瀉、腹痛、嘔吐等不適。對于女性來說,肚臍部位的受涼還可能讓子宮受寒,引發婦科疾病、痛經等。
部位2:后頸背
后頸背有很多的經脈,受寒之后會引起血管收縮和肌肉的痙攣,對于身體的溫控產生影響,不僅會誘發頸椎病,還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而感冒。
部位3:腳
腳上有很多的穴位,腳底的脂肪又少,同時因為遠離心臟,腳部的血液循環相比其他部分更加困難,保溫能力自然就差,極易受涼。如果腳部受涼,導致寒氣入體,就可能出現各類疾病。
春捂的3個小技巧
1、早晚要捂,變天要捂
春天經常會出現晝夜溫差超過8℃的情況,早上和晚上都比較冷,做好早晚的保暖很關鍵。要多關注天氣預報,如果有大風、暴雨等情況,都會讓氣溫快速下降,需要準備好衣物,避免著涼。
2、穿衣要上薄下厚
由于人體的下半身更加遠離心臟,因而血液循環相比上半身要差一些,所以穿衣原則就是下半身多一些,上半身可以適當少一些。增減衣物也是同樣的原則,熱的時候先脫上半身的衣服,冷的時候先增添下半身的衣物。
3、注意分寸感
春捂不是盲目地多穿衣服,要根據自身的情況而定,適量增減衣物。如果一味地多穿,可能會捂過頭,出現上火等情況。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杜瑞麗
責任編輯:高元元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