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
摘要:這些文化新應用的背后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數字技術,隨之而生的數字文化應用場景,也給文化生產和體驗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把已故親人的照片、視頻、音頻等輸入到系統里,系統就會根據這些素材的特點,生成相對應的語言、圖像等,打造一個已故親人的數字孿生生命。”
4月6日,工作人員在展示虛擬漢服穿戴。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新華社青島4月9日電 題:中國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
新華社記者王凱、蕭海川
虛擬數字人“易小安”不僅能主持演講,還能與現場觀眾互動;用手機點一點,就可以在線“修長城”;思念逝去親人時,只需要打開手機,就能與他們實時“對話”……
這是記者于正在舉行的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展大會上看到的場景。業內人士表示,中國正不斷以數字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催生文化產業新應用、新體驗、新消費,為數字中國、文化強國建設蓄勢賦能。
智慧文博、數字場館、景區AR導覽……總部位于杭州的海康威視通過數字技術,為文旅管理等提供了豐富的“智慧”場景。“比如,我們開發了數字場館,客戶可以沉浸式地‘看到’場館內外的場景。”海康威視工作人員邵寧說。
這些文化新應用的背后是不斷發展演變的數字技術,隨之而生的數字文化應用場景,也給文化生產和體驗方式帶來了深刻變化。
在青瞳視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展區,一位工作人員身著布滿遠紅外反光點的特制衣服和鞋子,在展區中央做著各種動作。大屏幕上,一位虛擬卡通形象正重復這位工作人員的一舉一動。
“工作人員身上有53個不同位置的遠紅外反光點,分別對應頭頂上方不同位置的攝像頭,通過光學動捕技術,將真人的動作‘搬’到屏幕上。”青瞳視覺(深圳)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人員黃威說,這種數字技術可以用于拍電影、制作動畫或游戲等。
想隨時隨地“看到”“聽到”已故親人的音容笑貌并與他們“互動”?天津白馬星球數字科技有限公司,科技人員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制作的AI數字人,成功地實現了這一愿望。
“把已故親人的照片、視頻、音頻等輸入到系統里,系統就會根據這些素材的特點,生成相對應的語言、圖像等,打造一個已故親人的數字孿生生命。”公司品牌總監馮熙堯說。
越來越多數字文化新應用的出現,給人們帶來更豐富的社交互動體驗。
用手機滑動幾下,就能沉浸式地“逛”恭王府,如果對某處古建筑感興趣,還能高清放大;用鼠標點幾下,就能通過數字全景影像實現故宮資源管理;只需一個電子屏,就能在趙孟頫的書畫展覽中“溜達”一圈……這是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利用數字技術制作的“數據可視化管理駕駛艙”。
4月6日,參觀者在展會上體驗景區VR互動項目。新華社記者 李紫恒 攝
“我們注重深度挖掘、釋放數據能量,助力文博機構、藝術機構、藝術院校,以科技之眼探索新世界。”雅昌文化集團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劉雨霏說。
中國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正助推數字文化新消費。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67億;即時通信、網絡視頻、短視頻的用戶規模分別為10.38億、10.31億、10.12億,分別占網民整體的97.2%、96.5%、94.8%。
騰訊公司副總裁劉勇表示,年輕消費者的文化歸屬感和國潮認同感愈發凸顯,十年間國潮搜索熱度上漲五倍多,以沉浸式、強交互為特征的數字文化消費需求與日俱增。
據了解,騰訊曾和首都博物館聯合舉辦“互聯網+中華文明”數字體驗展,打造沉浸式的交互創新模式。展出50天,全網傳播曝光量突破2.2億。此外,《和平精英》將“科學1號”海洋科考船數字化植入到游戲內,超過2000萬年輕人在游戲內參與海洋文化科普活動。
近年來,以網絡視聽、在線展覽、在線演藝等為代表的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數字文化消費規模持續擴大,呈現出供需兩旺發展態勢。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1%;全國網上零售額137853億元,比上年增長4.0%,為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增長作出積極貢獻。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新華社評論員:深刻把握“第二個結合”的精髓要義——二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
擔負新的文化使命 譜寫新的時代華章——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振奮人心
-
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習近平強調五“結合”
-
看圖學習丨中華文明的五個突出特性
-
時政微觀察丨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
總書記講話深刻回答“兩個結合”重大意義 為努力創造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指明方向
-
“中國特色的關鍵就在于‘兩個結合’”
-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強烈
-
新的文化使命——從“第二個結合”看努力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
多國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的重要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