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先民也吃羊肉、薅羊毛、種水稻 科技考古揭示二里頭遺址隱秘細節
摘要:
□本報記者 郭歌
二里頭遺址是迄今為止我國綜合運用各領域科技考古取得研究成果最多的遺址之一。日前,在由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與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共同舉辦的“二里頭遺址考古與夏文化研究系列學術講座”上,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復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院長袁靖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二里頭遺址的科技考古成果。
二里頭都邑為特大洪水沖擊導致
科技考古,就是以考古學研究的思路為指引,把自然科學等相關學科的方法、技術應用于考古發掘和研究中,通過對考古遺址所在的區域進行調查和取樣,對多種遺跡和遺物進行鑒定、測試和分析,勾勒出古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諸多細節。
“碳14測年方法是考古學中最主要的確定絕對年代的方法。”袁靖說,“這是目前考古研究的‘標配’。20世紀70年代初,我們就開始對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遺存進行碳14測定,這個工作目前仍在繼續。”
通過研究基本確定,二里頭遺址一共分四期:一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680年,二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680年至公元前1610年,三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610年至公元前1560年,四期的年代為公元前1560年至公元前1520年。
此外,考古人員通過環境考古研究發現,二里頭遺址所在的伊洛河流域多次發生洪水事件,其中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洪水事件直接與二里頭都邑的興起相關。袁靖介紹,那次特大洪水過后,出現了廣闊平坦的泛濫平原,沖積土土質肥沃,利于稻作生產。洪水還造成了古洛河的決口和改道,從而使洛河和伊河合并成伊洛河。
二里頭先民獲取肉食主要來自家養動物
在二里頭遺址中發現的人骨標本共有76個個體。通過人骨考古,可以判斷性別的有44個,其中男性15個,女性29個,男性明顯少于女性。
“對二里頭遺址28個人骨個體的線粒體DNA研究結果顯示,其母系來源多樣,說明當時的二里頭可能是一個父系社會。”袁靖說。從二里頭遺址人的碳氮同位素測試結果來看,當時居民的食物結構以小米為主。鍶同位素測試結果顯示,大部分人是土生土長的當地人,但也有少部分是外來人口。
研究顯示,二里頭遺址內以家養動物為主,當時居民獲取的肉食主要來自家養動物。通過對二里頭出土的綿羊遺骨的研究發現,二里頭二期時,大部分羊在3歲前就被宰殺了,應該是用于食肉。袁靖說:“但到了二里頭四期,大多數羊在3歲后才被宰殺,年齡超過6歲的羊占50%以上,這與產羊毛為目的的宰殺模式十分相近。”
通過植物考古研究發現,二里頭從一期到四期,稻米的出土比例都很高,和粟(小米)不相上下。袁靖介紹,這種現象有兩種可能,一是根據環境考古的結論,當時的氣候條件溫暖濕潤,環境適于稻作農業,所以在遺址周邊曾經大規模種植水稻;二是這些稻谷是從其他種植水稻的地區運來,專門供貴族食用的。
“通過包括科技考古在內的全方位的考古學研究,中國學者一定能夠為展示全人類的文明發展史作出自己的貢獻,為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更好地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發揮作用。”袁靖說。
責任編輯:胡志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
時政Vlog丨中國考古博物館拍了拍你,并向你發出了穿越千年的邀請
-
時政微觀察丨弄清楚我們“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
-
全國范圍內首次 二里頭文物參加中華早期五大文明聯展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 探訪靈井“許昌人”遺址 10萬年塵埃難掩“許昌人”文化魅力
-
考古重大發現!南海1500米深度海域發現古代沉船
-
古城墻也會“講故事”丨十大戰略進行時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仰韶遺址發現4條不同時期的壕溝 重現仰韶中期到龍山晚期聚落演變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探訪周口淮陽時莊遺址穿越4000年 走進“糧倉城”
-
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丨科技考古助力中華文明探源 雙槐樹遺址社會形態“復活”
-
文明探源 出彩中原丨逛完殷墟博物館該干啥?看實景演出,看夜色闌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