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梁八柱成效初顯 中原農谷一年如何打造種業高地
摘要:“中原農谷”建設大事記 2019年 3月28日 河南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 4月16日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在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啟動建設 2021年 9月23日 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成立 2022年 4月13日 河南省政府發布《“...
小麥、玉米新品種最高畝產均破900公斤……中原農谷這一年,如何打造種業高地?
編者按
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創新驅動,第一動力。2022年4月13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拉開全力建設“中原農谷”的序幕。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的目標,全力打造創新之谷、開放之谷、綠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時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印發將滿一年,為充分展示“中原農谷”建設成效、發展方向、未來藍圖,在2023中原農谷預制菜國際博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開幕之際,本報推出特別策劃報道“探秘‘中原農谷’”,首篇聚焦種業創新。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段偉朵 文 李博 攝影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一期建成啟用、先正達夏玉米研發中心試驗基地建成投用,多個小麥、玉米新品種最高畝產均突破900公斤大關……近日,大河財立方記者深入“中原農谷”核心區探訪,“四梁八柱”成效初顯。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實驗大樓
【探訪】
萬畝良田匯聚千頃澄碧 “四梁八柱”成效初顯
春來萬物生,4月初的“中原農谷”核心區的大地上一派繁忙景象——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是“中原農谷”核心區里的“核心”。如今,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實驗大樓、4150畝田間試驗田已投入使用,350畝科研區二期工程建設如火如荼。實驗室內,工作人員正在忙著開展小麥、玉米等優良品種選育。
此外,先正達夏玉米研發中心試驗基地建成投用,國家級小麥繁種基地、國家級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項目正加快建設,“中原農谷”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國家特色果樹種質資源圃、河南省植物新品種選育創新產業園等15個項目成功簽約……一年間,“中原農谷”建設步履匆匆,項目不斷推進,“四梁八柱”構建初顯成效;育種方面,2022年,“鄭麥136”“豐德存麥20號”“吉興653”“豫單976”等小麥、玉米新品種最高畝產均突破900公斤大關。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河南是糧食大省、種業大省。農作物供種能力約占全國的1/10,制種面積居全國首位,其中小麥、花生種子年產量分別占全國的38%和30%,但同時也存在種業大而不強的問題,農業創新能力和整體競爭能力亟待提高。為了打好種業創新翻身仗,建設國家農業創新高地,2022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中原農谷”建設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拉開了全力建設“中原農谷”的序幕。
《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成國內一流的種業創新平臺,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科技創新能力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神農種業實驗室成為國家實驗室或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重要組成部分,種業產業化實力邁入全國第一方陣;打造小麥、玉米等優勢作物產業科技創新高地,創建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初步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種業、糧食科技創新中心;培育1家全國十強種業企業并實現上市,農業領域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0家以上,培育3~5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中原農谷”實施“一核三區”發展戰略
總規劃面積為1476平方千米
“一核”
共206平方千米,包括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神農種業實驗室、河南現代農業研究開發基地、國家現代種業產業園、國家小麥技術創新中心示范基地,以種子、種苗、種畜(禽)為主攻方向,打造以種業為突出特征的農業創新高地和農業科技新城。
“三區”
包括以延津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東區,新鄉縣、獲嘉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西區,以原陽縣部分區域為主體的南區。
東區共498平方千米,包括延津縣優質小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食品加工園區,以小麥全產業鏈、糧油等特色農產品加工為主要建設內容。
西區共473.27平方千米,包括新鄉縣、獲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小麥、大豆等良種繁育為主要建設內容。
南區共298.6平方千米,包括原陽縣稻米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央廚房產業園,以水稻種植、食品全產業鏈加工為主要建設內容。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試驗基地
【成效】神農種業實驗室 全力爭取融入種業領域國家實驗室體系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我國農業領域首個國家產業創新中心。”省農科院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財立方記者,中心通過制度創新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實現科技、產業、資本的高度融合,旨在打造生物育種創新引領型新高地、我國種業科技體制機制創新的“試驗田”和具備國際競爭力的種業“航母”集群。
從組建至去年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
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國家或河南省審定,83個新品系在參加區域試驗,已形成了以農作物新品種選育為優勢的研究領域。
小麥、花生的品種改良研究處于全國領先水平,花生遠緣雜交育種跨入世界領先行列。
當前我省面積最大的小麥、花生、大豆品種均為中心團隊選育。
同時,中心通過參股、控股等形式參與企業培育與孵化,已參股我省種業龍頭企業一家。利用我省農業科研創新優勢以“補短板、強鏈條”的形式培育兩家蔬菜方面的控股企業,聚焦高端設施蔬菜品種研發、打造特種蔬菜領域的“隱形冠軍”。
2021年9月23日,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成立,肩負起支撐“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安全自主可控”的重要職責。
神農種業實驗室,目前
已建立作物研究中心,籌建畜禽研究中心。
首批遴選了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河南大學等3家實驗室研究基地。
組建了小麥、玉米、花生、棉花、芝麻、畜禽等6支核心研發團隊。
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中國農大等單位保持密切聯系,全力爭取融入種業領域國家實驗室體系。
“一年來,河南農業大學發揮創新優勢,全力服務‘中原農谷’建設。”河南農業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國家小麥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配套試驗示范基地項目在“中原農谷”核心區啟動建設,流轉土地2566.46畝,小麥遺傳育種科研團隊已入駐開展工作;持續聚焦種業創新、糧食產業,主持承擔的“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各級各類項目30余項落戶“中原農谷”,促進小麥、玉米、水稻和花生等分子設計育種、精準農業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取得突破。
【助推】
設立30億元“中原農谷”投資基金 明確5方面17條措施
“立足中原,服務全國,面向全球,按照‘一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五年成高地、十年進入全球一流’的目標,全力打造創新之谷、開放之谷、綠色之谷、智慧之谷、融合之谷。”
“中原農谷”建設加快推進的背后,是不斷完善的頂層設計。
2022年9月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牢記領袖囑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意見》提出
要強化科技支撐服務,加快“中原農谷”、周口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13個國家農業科技示范園區、62個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和10個國家級、10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示范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發展。
河南省財政廳隨后發布《“中原農谷”投資基金實施方案》
明確設立總規模30億元的“中原農谷”投資基金,首期10億元。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的原則,以設立投資基金為抓手,撬動社會資本助力“中原農谷”產業培育。基金主要投向符合“中原農谷”總體發展規劃的生物育種、綠色農業等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產業配套重大設施項目。
2022年12月28日
聚力種業創新,河南省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
其中,圍繞打造基礎研究、品種選育、繁種制種的種業產業鏈,提出了“高水平服務種業基礎研究主體、高標準打造品種選育基地、高質量建設繁種制種基地”3個方面的建設任務。措施支持方面,提出了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優化人才政策、培育種業企業創新主體、加速成果轉移轉化、強化要素支撐保障等5個方面的17條具體措施。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的建議》,懇請國家將“中原農谷”納入國家種業自立自強戰略布局,建立部省共建機制,在創新資源集聚、種業產業發展、種業開放合作等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中原農谷”創建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支持舉辦全球性農業博覽會和世界種業論壇,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更多河南力量。
【展望】努力將“中原農谷”打造成中國的“種業硅谷”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優質的種子想要高產,離不開肥沃的大地。
今年河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
“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對接國家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61億畝以上,力爭到2025年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糧食產能達到1400億斤。”
作為“中原農谷”核心區所在地,近年來,平原示范區創新性打造高標準農田“投融建運管”一體化模式,初步構建財政優先保障、金融重點支持、社會積極參與的多元投入新格局,保障畝均投資不低于4000元;推行“高標準農田+”模式,因地制宜打造“高標準農田+文旅”的師寨鎮萬畝智慧生態農業、“高標準農田+稻米”的原武鎮稻米特色種植、“高標準農田+生態”的橋北鄉沿黃生態觀光農業、“高標準農田+種業”的祝樓鄉科技育種農業,4個特色產業片區,大力發展鄉村文旅、特色觀光稻米、良種繁育等產業,助推鄉村振興,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鄉市市長魏建平接受采訪時表示
“今年是‘中原農谷’建設搭建‘四梁八柱’、夯實發展基礎的關鍵一年,‘兩中心三實驗室’、河南農大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5個重點項目建設正加快推進。”
下一步,新鄉市將按照省委部署,把推進“中原農谷”建設作為攻克種源“卡脖子”核心技術、助力我省建設農業強省的重要抓手,積極引企、引資、引才、引智、引研,全力抓建設、打基礎,瞄準世界前沿,努力將“中原農谷”打造成為河南的“農業芯片”,中國的“種業硅谷”。
“中原農谷”建設大事記
2019年
3月28日
河南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的若干意見》
4月16日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正式在新鄉市平原示范區啟動建設
2021年
9月23日
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成立
2022年
4月13日
河南省政府發布《“中原農谷”建設方案》
9月3日
河南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牢記領袖囑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意見》
9月30日
河南省財政廳發布《“中原農谷”投資基金實施方案》
11月30日
河南省委、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中原農谷建設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高地的意見》
12月7日
河南秋樂種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為河南育種行業第一股
12月28日
河南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建設“中原農谷”種業基地的意見》
年底
國家生物育種產業創新中心實驗大樓、4150畝田間試驗田投入使用
2023年
3月6日
河南代表團以全團名義向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懇請國家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融入國家種業實驗室體系的建議》《關于懇請國家支持河南建設“中原農谷”的建議》等建議
2023中原農谷預制菜國際博覽會暨產業發展論壇
活動時間
4月10日至12日
展會地點
新鄉市平原(建業)體育中心會展館A館
論壇地點
新鄉開元名都大酒店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