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舞飛揚⑥丨馬明衛:“軟硬兼施”水旱治理 繪就美麗河南新圖景
摘要:馬明衛認為,針對其個人的研究而言,通過數據挖掘、模擬仿真和機理研究,進一步強化流域產匯流、土壤侵蝕、地下水、泥沙、水資源調配等水利專業模型研發,以期為智慧水利不同應用場景和未來流域治理管理的新基建新范式——數字孿生流域提供平臺支撐。
【編者按】乘風破浪潮頭立,揚帆起航正當時。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后,中原大地迅速掀起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的熱潮。河南共青團聯合大河網推出《“青”舞飛揚》系列報道,聚焦河南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他們學報告、抓落實、堅定信心再出發,把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轉化為推動科技創新的實際行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
大河網訊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水利事業發展既涉及軟科學,也需要硬科技。”3月31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水資源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馬明衛表示,水污染治理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重要一環,希望通過“軟硬兼施”助力河南農業強省建設、美麗河南建設。
作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現年36歲的馬明衛1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研究氣候變化對水文水資源的影響、水旱災害模擬與風險調控,其主要參與完成的項目“變化環境下關鍵水文情勢演變過程與機理”曾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
科普丨反?,F象加劇水源短缺因為啥?主因可能與植被恢復有關
“氣候變化與高強度人類活動的疊加干擾了水循環動力過程,增強了水循環要素變異的不確定性,改變了陸地水文情勢的時空格局。”提起獲獎項目,馬明衛侃侃而談。
據了解,馬明衛和團隊通過運用遙感反演、機理模型、集合模擬等方法,在全球多衛星降水聯合反演、區域尺度干旱演進過程與空間格局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通過揭示變化環境下水旱災害的形成機理,發展監測預警技術,逐步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最近幾年,馬明衛一直關注黃河源區河川徑流量減少的問題。黃河近四成的水量產自唐乃亥以上的河源區。過去幾十年,這一地區也受到氣候變化的深刻影響,出現了降水略有增加、徑流卻顯著下降的反常現象。
“有研究認為,人類活動對其徑流減少的貢獻度超過了氣候變化的影響。而我們最新研究發現,氣候暖濕化帶來的植被恢復,進而引起地表產水量減少、蒸散發量增加,可能是造成該地區徑流減少的主導因素。”馬明衛表示,從水源涵養和生態保護的角度來看,這是非常有利的變化,但也要警惕進一步加劇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可能。
痛點丨水利“卡脖子”難題在哪?高性能水利專業模型是一環
作為一名水利科研工作者,馬明衛的“主戰場”不在實驗室,其工作重心是跟各式各樣的海量數據打交道。那么,在他看來,水利相關研究領域還有哪些“卡脖子”難題?
“過去一段時期,國家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大批防汛抗旱、引水調水等重大水利工程相繼建成運行,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馬明衛表示,在此過程中,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設和流域水治理重大關鍵技術問題得以攻克。
馬明衛認為,針對其個人的研究而言,通過數據挖掘、模擬仿真和機理研究,進一步強化流域產匯流、土壤侵蝕、地下水、泥沙、水資源調配等水利專業模型研發,以期為智慧水利不同應用場景和未來流域治理管理的新基建新范式——數字孿生流域提供平臺支撐。因為該研究所涉及的高性能水利專業模型,仍然是相關研究領域的短板和亟待突破的“卡脖子”難題。
展望丨如何繪就美麗河南新圖景?“軟硬兼施”水旱治理是關鍵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進一步加強流域綜合治理,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持續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同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指出,目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仍有薄弱環節,一些民生領域存在短板。
“高質量開展這些工作,需要更多水利人才和創新科技提供支撐。 ”馬明衛表示 ,作為從事水文水資源研究的青年學者,他深受鼓舞, 希望能在科研上做到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教學相長。
“河南小麥產量占全國的四分之一,糧食生產離不開水資源和水利工程的支撐。”馬明衛說他的心愿是,通過深入系統研究,盡可能準確把握水文過程和水資源時空演變趨勢,這對于優化資源調配、保障農業用水、促進糧食增產、強化防災減災等都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水資源是“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最重要最活躍的部分,水資源“以供定需”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水污染治理是“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的重要一環。
“水利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水利事業發展既涉及軟科學 ,也需要硬科技。”馬明衛表示,目前,他的研究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智庫作用,總體偏“軟”。
“今后,更需要走出校園,走向生產一線,從業務部門和企業中發掘問題、獲得靈感,通過開展針對性研究和技術攻關,研發能夠滿足業務化運行的體系平臺,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馬明衛表示,他堅信在物聯網、大數據、 云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加持下 ,傳統水利學科和水利行業必將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有效支撐和強力驅動。(劉高雅 李東寶/文 楊鑫陽/視頻)
責任編輯:張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