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觀豫丨河南息縣:在辦實事中推動基層善治
摘要:息縣任大寨村老年村民多、家庭婦女多、產業資源少,村黨支部書記吳建宇帶著村民們立足實際,以稻草加工、杞柳編織、葫蘆烙畫等為主導,為村民量身定制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
沒花一分錢,全憑村民“眾籌”,河南省息縣項店鎮曹集村就在村頭的荒地上建起一座小游園。半年時間里,大家有智獻智、有力出力、有物捐物。涼亭是村民捐來的,步道、躺椅、秋千架都是大家動手舊物改造的,你帶來幾袋水泥,他送來幾根鋼筋,就這樣,曹集村愣是建成了一座品質、功能不輸城里的公共游園。
“眾籌”游園讓先天優勢不足、集體經濟薄弱的曹集村在十里八鄉迅速“出圈”。為了幫村里干成事,前不久,項店鎮又爭取來縣級水利項目,對與游園相鄰的大塘進行清淤施工,有荷塘、棧道、景觀的“游園二期”正從圖紙“挪到”現實。曹集村黨支部書記曹國華話里亮堂:“大家伙兒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辦法總比困難多。”
基層治理該如何聚力?“體制機制順暢,各項工作就注入了源頭活水,這是破題基層治理的關鍵。”息縣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息縣聚焦黨建引領,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平安法治、文明幸福、支部過硬5個方面,全面開展“五星”支部創建,把黨建落在事上,把治理落在細上,村村爭當“摘星”族,共建共享活力足,好法子走出基層治理的新路子。
基層治理連接著千家萬戶,說起來千頭萬緒,人財物資源下沉難、縣鄉村一體統籌難、治理效能持續提升難,難題種種需巧解,只有聯實際、接地氣、貼民心才是正解。在息縣基層治理工作中,像曹集村這樣把“不好干”變為“想法干”、“要我干”變成“我要干”的鄉村比比皆是。
息縣任大寨村老年村民多、家庭婦女多、產業資源少,村黨支部書記吳建宇帶著村民們立足實際,以稻草加工、杞柳編織、葫蘆烙畫等為主導,為村民量身定制產業,讓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干、有錢賺。去年11月,在息縣組織的“五星”支部創建季度觀摩活動中,任大寨村的產業思路被大家津津樂道。能引起強烈共鳴的全在一個“實”字,產業之路實實在在地回應村民的心聲,為民之情實實在在地觸動了在場基層干部的心弦。辦法靈不靈,路子對不對,效果好不好,唯實不破。
為了推廣基層治理的好辦法,息縣每季度組織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開展觀摩比武,通過“一聽二看三查四評五總結”的方式,對標先進,取長補短。年底對全縣364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進行綜合考評,以優先給予職級晉升、提高工資報酬等方式作為正向激勵,推動共建共享共治的基層治理效能持續釋放。
責任編輯:張倩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