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養老服務行業工作會為啥選在河南開
摘要:著眼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定能為我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讓老人們擁有一份高質量的幸福生活。
3月28日,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在鄭州舉行。本版圖片均為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聶冬晗 攝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逍 張靜
需要深度護理的老人每月費用多少?每天有多少周邊老人前來用餐?居家養老如何確保服務“不掉線”?3月28日上午,鄭州市區6家養老服務機構迎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00多位參觀者。
當天,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在鄭州召開。會前,與會人員“兵分多路”現場觀摩我省養老服務工作的發展狀況和養老服務人才的培育效果。
承辦全國養老服務行業工作會議,我省有啥“底氣”?
高位推動,養老服務有保障
“這里的服務可周到!”3月28日,管城回族區西大街街道平等街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理療室,兩個正在體驗中醫療法的老人邊治療邊嘮家常,氣氛輕松愉快。
艾灸、拔火罐、按摩等中醫康復服務是這家日間照料中心的特色。該中心負責人說,他們與鄭州澍青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院校建立合作關系,邀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養老專家開展學術交流,派出業務骨干到知名養老機構學習,更好地為老人提供助餐、中醫康復、文化娛樂等服務。
2022年年底,我省60歲及以上人口1862萬人,占比18.86%,老齡化程度正逐步加深。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將養老服務作為重大民生工程,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政策措施,壯大人才隊伍,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省委、省政府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省重點民生實事、重大改革事項和穩住經濟大盤的重點項目清單。省委書記樓陽生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牽頭領辦“加快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項目,省長王凱多次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推動工作。各地成立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領導機構,市、縣、街道、社區書記具體推進,調動各級資源力量,凝聚工作合力,形成“五級書記抓養老”工作機制,為養老服務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政策給力,養老服務兜得住
住在鄭州國棉三廠家屬院的獨居老人馬忠仁,日常生活有人照顧。
去年,政府有關部門對他家進行了免費的適老化改造,床頭安裝了擋板扶手,衛生間里裝上了坐便椅、無障礙扶手。為方便他外出,轄區還給他配了輪椅。鄭州市政府為符合一定條件的獨居老人購買了居家養老服務,由專業的養老機構派人上門服務。給馬忠仁提供養老服務的護理員李書梅說,她定期來家里幫助老人打掃衛生、買菜、做飯,陪老人聊天。
細心的照護,齊全的設施,這是我省養老服務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
我省緊緊圍繞構建法規政策、設施建設、運營服務、投資融資、人才保障和綜合監管“六大體系”,研究制定了“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相關部門出臺了20項配套政策。特別是2022年頒布實施了《河南省養老服務條例》,為推動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閆慈說,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我省深刻認識到養老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緊迫性,制定了《河南省“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和康養產業發展規劃》等文件,出臺一系列政策,為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創新打下良好基礎。
政策給力,服務立得住,全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2021年以來,我省新增托養床位7.3萬張、達到47.3萬張。2022年,全省7334個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成率達到100%。
人才涌動,養老服務有活力
溫暖的米黃色墻飾,光滑的橘紅色扶手,舒適的養老房布置……我省觀摩點的養老環境令與會人員頻頻點頭稱贊,他們看到了人口大省河南在民生工作上的用心用力。
“過去一年中,河南在養老服務領域的投入非常大。”省委黨校科技文化教研部教授張祝平說,2022年度,河南省爭取省以上財政投入22.5億元,有力推動養老服務發展。
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障。我省堅持強保障、擴規模、優結構、暢通道,完善了養老服務人才培養、評價、使用、激勵機制。
比如,在引進來方面,我省出臺高質量推進“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工作方案,對養老護理員等相關職業的培訓評價工作作出安排等。在留得下方面,我省推廣多種運營模式,讓養老服務人才有更多發揮才能的空間。在發展好方面,我省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保障的實施意見》,建立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崗位補貼、入職補貼制度等。
“省委、省政府站在政治大局和戰略全局的高度,把養老服務作為河南經濟高質量發展、群眾高品質生活、社會高效能治理的重要結合點,通過高位推動、密集政策、涵養人才等讓養老服務穩當落地,從‘養得了老’到‘養得起老’再到‘養得好老’,實現全方位提升。”張祝平說。
3月28日,鄭州市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在戶外花園休閑。
讓養老服務人才成為“香餑餑”
□河南日報評論員
人才建設是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準備血壓計、血氧儀,組裝浴缸,鋪上防水墊,對浴缸進行消毒,調試水溫……一系列準備工作就緒后,助浴師才會將行動不便的老人抱進浴缸開始助浴服務。僅從助浴這一項養老服務看,服務流程就涉及相應的醫學常識與醫療儀器操作技能,隨著專業化、精細化的養老護理需求日趨增加,社會正呼喚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
河南作為人口大省,截至2022年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862萬人,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深。家庭結構也呈現出小型化、少子化、空巢化趨勢,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進一步減弱,養老服務供需矛盾突出,培養專業養老服務人才成為我省養老服務行業進一步發展的緊迫需求。2022年,河南首屆養老服務職業技能大賽舉行,百余名選手在養老護理、健康照護、家政服務—居家照護老人3項比賽中同臺競技。同年,我省將養老服務人才建設納入“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持續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項目建設,向健康養老、健康照護類院校或企業給予傾斜。“十四五”期間實現全省培養培訓養老服務技能人才15萬人次以上的目標……河南堅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壯”,全面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加強養老服務人才保障工作即是其中重點之一。一項項得力舉措也展現著河南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著眼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的積極作為。
養老是重要的民生工作。從“老有所養”向“老有頤養”轉變事關民生福祉,盡管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日間照料中心等服務機構越來越多,但人才隊伍數量不足、專業能力不強、社會認同度不高、年輕從業者少等問題仍亟待解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全國人大代表談到她從事護理工作遇到的問題,因為晉升難,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導致醫養結合機構招不來、留不住專業技術人員。從現實需求看,養老護理已成為一門新專業。這意味著,傳統觀念里的“護工”有了新的內涵:它遠不只是“伺候人”的簡單體力勞動,這里面還有心血,同時也有技術含量,它既是再就業的選擇之一,也應該成為年輕人心中的理想職場。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優化孤寡老人服務,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2022年,我省印發《關于加強養老服務人才保障的實施意見》,其中提到要健全養老服務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和激勵制度。改變傳統觀念,讓更多技能人才投身養老事業,不僅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還要通過完善職業資格認證提高職業的成就感、榮譽感。當職業價值被認可,社會地位和待遇逐漸提高,養老服務行業就能留住年輕人、留住人才,成為個人成就事業的廣闊舞臺。
“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著眼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專業化養老服務需求,著力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打造一支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德技兼備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定能為我省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讓老人們擁有一份高質量的幸福生活。
3月28日,鄭州市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在社工的指導下做手工。
到“5A”級養老中心養老,啥概念?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逍 張靜
安全、舒適、便捷的養老生活環境,智慧平臺+智能化終端,專業的社區養老團隊……“5A”級景區你去過,但“5A”級養老機構你去過嗎?
3月28日,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在鄭州召開,現場觀摩人員來到位于管城回族區的十八里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該中心總面積2200平方米,設置養老床位50張,建立了一套社區養老“5A”級標準的養老服務體系。
“你隨便讓一個老人過來住3天,他都不想走了。”62歲的陳栓州告訴記者,3年前他就住進了養老院養老,一年前轉到十八里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這兒的護工都很細心,也很貼心。剛來時,我的衣服沒有帶夠,身上也沒有錢,院長就直接墊錢,讓護工買了衣服給我穿。”
體貼的照護、用心的服務,讓陳栓州自覺地為該中心當起了“代言人”,他還“誠邀”記者嘗嘗這里的餐飯,說“絲毫不遜于星級酒店”。
今年85歲的馬恩德是陳栓州的“室友”,疾病造成半身不遂,“之前,孩子請了一個護工在家照顧我,雖然生活方便了很多,但是洗澡還是個問題,平時也沒人能聊天。”在這兒,不僅有工作人員幫他洗澡,還有很多同齡人能在一塊兒說說話,一個個活動等著他參加,比在家強多了。馬恩德說,他每天還會接受康復按摩、手臂的協調和力量訓練等,感覺身體狀況正在好轉。
該養老服務中心一工作人員介紹,中心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提供慢病管理、中醫保健及健康咨詢等服務,并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專業的康復指導訓練。
在該中心五樓,智慧養老大數據平臺為轄區老人養老服務提供技術支撐,大屏幕上循環顯示著老人“點單”的服務需求。
截至2022年年底,十八里河街道養老服務中心已經為300位老人發放防走失設備,提供助浴5320人次,開展助餐1.36萬人次,進行家庭適老化改造50多戶,康復服務680人次,此外,3000余人參與老年大學、200余人參與老年志愿服務。
3月28日,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老人在社工指導下學習插花技藝。
能插花、會烘焙,老人也會“潮生活”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逍 張靜
“老師你看,這個‘滿天星’剪得咋樣?”3月28日,在鄭州市中原區建設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的院子里,一群頭發花白的老年人正圍坐在一起學習插花。插花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日常養老生活,而且也是一種有針對性的“園藝療法”。
舒緩的插花技藝是適合老人的一種運動方式——老人可以自行選擇插花、采摘果實等活動,體驗充實感和收獲感。一場活動下來,他們整個人會變得很愉悅,精神滿滿。
“不少老人剛來到養老中心時會有不適應,甚至產生抵觸情緒。”從事老年社會工作服務10年的李燕告訴記者,“為了讓老人更快地接納養老中心的環境,幫助他們建立新的社交關系,我們特意開設了剪花、插花課,由社工帶領大家‘玩兒’,實現‘園藝治療’,這對改善老人的生活質量有著重要作用。”
2021年7月投入使用的中原區建設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是全國養老服務工作表彰暨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建設推進會議與會人員觀摩的場所之一。設置長托床位200張,日托床位9張。中心通過“以大帶小”模式,培訓指導轄區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家庭養老床位規范服務,著力打造“街道大養老”服務網絡,為老年人提供居家上門—日間托養—機構照護無縫對接的醫養康養一站式、一體化服務。
中心負責人介紹,除了插花,該中心還會定期舉辦一系列老年活動,如書法、唱歌、烘焙等,豐富老人們的生活。在飲食上,工作人員更是多費心思,用健康、均衡的方式,讓老人品嘗到奶茶、咖啡、西式糕點等年輕人喜歡吃的東西。
“做好養老服務工作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不但能溫暖社會,也能激發一個人的感恩之心。”該負責人說,中心自運營以來,已累計服務社區居家老年人6000多人次。
3月28日,鄭州市豐產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社工在進行急救技能培訓。
70歲的她為啥愛住養老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向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楊逍 張靜
“別看我頭發白了,但我在這兒算是年輕的,才70歲!哈哈哈……”3月28日上午,在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記者見到了愛說愛笑的老人趙桂琴。
一般來說,入住養老服務中心的老人多是一些需要照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趙桂琴算是“斜杠老人”——她有疼愛她的老伴兒也有孝順的子女,可她不愿“居家養老”,就要住養老院。
“在這兒多好啊,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我天天高高興興的,跟大家一塊兒做手工、唱歌、聊天、玩游戲,我才不回家呢!”趙桂琴說,以前她在家住,家里瑣事總讓她覺得“不舒坦、不自在”,“還要做飯,還要帶娃,可累!現在娃都大了,我也該享受我的老年生活了!”
趙桂琴說,自己有一些基礎病,平常還要吃藥,更加注重“保持好心情”。“人都這么大歲數了,啥也不圖了,就圖個好心情、好身體!也很感謝家人支持我的這個決定。”
中心里84歲的馬永成老人提起這里的養老生活也是贊不絕口:“這兒的護工對我們很好,比自己的孩子還周到,因為他們懂得多,可專業!”他還告訴記者,自己的兒女住得離自己都不遠,隨時能來看望他,也很放心他在這里的養老生活。“我最喜歡養老服務中心四樓的大陽臺,我愛曬太陽!”
據了解,該養老服務中心于2022年6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總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共設置托養床位70張,是集長期托養、居家照料、智能照護、康復護理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已累計托養老年人121人,提供居家服務380余人次。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