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大寨:小山村領回了聯合國獎牌
摘要:余瓊通說,如今獨特的紅瑤文化和壯觀的龍脊梯田景觀相互依托,成就了大寨村蓬勃發(fā)展的鄉(xiāng)村旅游業(yè)態(tài)。
仲春時節(jié),惠風和暢。3月15日一大早,廣西桂林市龍勝各族自治縣龍脊鎮(zhèn)大寨村的黨群服務中心熱鬧起來。“今日喜事喜樂樂,旅游鄉(xiāng)村得了獎,喜在眉頭笑在心……”村民們身著民族盛裝,歡唱著山歌,迎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頒發(fā)的“最佳旅游鄉(xiāng)村”獎項。
剛從國外領獎回來的大寨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瓊通手持獎牌,與圍觀的村民一同分享全村的榮譽。“小山村走上了國際大舞臺,大寨發(fā)展到今天這一步,真不容易!”余瓊通感嘆道,這是一代代大寨人努力的成果。
大寨村四面環(huán)山,全村曾經僅有一條泥巴小道穿過層層山嶺通往山外,買賣貨物靠人背馬馱,村民住著透風漏雨的吊腳樓……如何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發(fā)展之路?一代又一代大寨人不斷思考,不斷嘗試。近年來,大寨村同桂林的旅游公司合作,村民積極入股水田,將世代在山坡上開墾的田地打造成景區(qū),大力發(fā)展農耕文化和紅瑤文化。
“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大家看到了商機,村里的民宿和餐飲業(yè)發(fā)展得紅紅火火,目前已有230多戶村民開設了民宿。”余瓊通說,如今獨特的紅瑤文化和壯觀的龍脊梯田景觀相互依托,成就了大寨村蓬勃發(fā)展的鄉(xiāng)村旅游業(yè)態(tài)。
“我們經常主動組織篝火晚會,表演民族歌舞等,很多游客非常喜歡這種沉浸式的民族文化體驗。村支書帶著榮譽回來,我們發(fā)展的信心更足了。”村民潘早香說。
看著沉甸甸的獎牌,村民們也忍不住為大寨村的后續(xù)發(fā)展建言獻策。“寨子晚上的文娛項目比較少,我們可以把文娛項目豐富起來”“我們要把梯田保護好,才能保護住我們的金山銀山”“我們的歌好舞也美,要多請年輕人參與進來,把紅瑤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一起謀劃著大寨村的未來。
余瓊通說,他們將引進更多適合本地的文旅項目,豐富游客的游玩體驗,實現大寨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記者 黃慶剛)
責任編輯:楊姍姍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fā)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