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網游,“反向教育”有用嗎?
摘要:有的家長選擇直接沒收手機,禁止孩子與電子產品接觸,但問題是,真的禁得了嗎?為了控制孩子的游戲時間,我想了很多辦法。后來我發現,孩子對各種桌游都很感興趣,跳棋、飛行棋、斗獸棋……甭管玩得好不好,反正愿意玩。我們只能在跟孩子的相處中默默觀察,悄悄摸索,一點點積累起與孩子相處的經驗。
人總是要學著跟游戲和平共處。既然無法完全禁止,那就只能控制,堵不如疏
提到孩子沉迷于網絡游戲這個話題,大概是個家長都有話說。
最近,廣東深圳的黃先生發現11歲的兒子凌晨還在玩手機游戲,突發奇想,決定讓他玩個夠。從凌晨1點半開始,黃先生要求兒子連續不斷地玩游戲,打瞌睡了就把他搖醒。在搖醒五六次,連玩17個小時之后,男孩終于撐不住了,求饒并寫了保證書,保證以后只在完成課業后玩手機,每天晚上11點之前睡覺。
很多網友對這種“反向教育”大為嘆服,深感“相見恨晚”。然而,同樣作為一名小學生家長,我卻只能感慨:黃先生是位狠人,但這樣的“反向教育”恐怕學不來。不說別的,就說萬一孩子在玩手機的過程中視力下降,或身體吃不消了生病,哪個家長愿意看到這種結果?
做家長就是這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發現沒,大家都想有一種簡單粗暴的方法,快速解決問題。但現實就是,這世上的絕大多數問題不存在簡單粗暴的解決方案,如果有,那一定也有很多副作用。治沉疴固然需要下猛藥,但也得直面猛藥帶來的后遺癥。
那么,孩子沉迷游戲到底該怎么辦?
有的家長選擇直接沒收手機,禁止孩子與電子產品接觸,但問題是,真的禁得了嗎?
現在的孩子都是網生代,別的孩子都在玩,只有自家孩子不玩,難免影響孩子的社交。而且,禁得了一時,禁得了一世嗎?到了18歲,孩子也不會突然長出“游戲抗體”。青少年往往都會經歷叛逆期,你越是禁止,他越是想玩。嚴重的情況,還可能讓親子關系惡化,甚至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所以,人總是要學著跟游戲和平共處。既然無法完全禁止,那就只能控制,堵不如疏。
于是,隨之而來的問題就變成了:不玩游戲干什么?很多人一定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學習啊!學習多重要!可是,請大家摸著良心想一想:在辛苦學習(工作)和快樂游戲之間,你會選什么?我們都是有著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就別過高估計自己的自控力了。
為了控制孩子的游戲時間,我想了很多辦法。最好的選擇,當然是帶孩子出門玩。但是我和隊友都沒有運動細胞,也不熱衷于戶外活動,于是孩子也受我們的影響變得“宅”起來,對外出興趣不大。可“宅”在家里,就容易玩電子產品。
后來我發現,孩子對各種桌游都很感興趣,跳棋、飛行棋、斗獸棋……甭管玩得好不好,反正愿意玩。于是,我在孩子空閑時,就盡量陪她玩桌游,轉移對電子游戲的注意力。
此外,網上有大量音頻資源,有的與學習相關,有的純粹是娛樂,但質量高的并不少。因此,以“聽”代“玩”,解放孩子的眼睛,也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當然,不管是什么辦法,在實施之前都要跟孩子講清楚規則,約法三章才容易讓孩子接受。不同的孩子也有不同的特點,不能一概而論。前面提到的方法,不過是我的嘗試而已,很可能對別人毫無用處。
但可以肯定的是,跟“沉迷”的斗爭,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一項長期工作。成年人中也不乏沉迷于網游的案例,想用“一招鮮”解決沉迷問題,恐怕很難。我們只能在跟孩子的相處中默默觀察,悄悄摸索,一點點積累起與孩子相處的經驗。
無論如何,希望家長們少一點對“猛藥”的依賴。對待孩子,多一點耐心,多用溫和的“藥劑”,讓孩子在相對平和的環境中長大。我知道這不容易,但養育孩子本就是世界上的一大難題。既生娃,何生氣?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