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歐大明:“流量”常常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
摘要:節目里的腰部主播小熊也說了同樣的話,但賈乃亮說的話就會被網友摘出來形成熱搜話題,公眾會放大去看藝人做直播這件事。歐大明:所謂“流量”,經常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比如,賈乃亮的那番話登上了熱搜榜。歐大明:現在受困于經費,做新節目挺難的。
羊城晚報記者 龔衛鋒
“藝人沒想明白別做直播!”最近,在騰訊視頻播出的商業紀錄片《激流時代》中,賈乃亮接受了知名商業作家李翔的訪問。鏡頭里,賈乃亮談論直播帶貨的言論,讓他登上了微博熱搜榜,話題瀏覽量達5.5億次,引發全網熱議。
除了明星直播帶貨,《激流時代》的其他內容也保持著高熱度,豆瓣評分更是高達8.5分。鏡頭跟隨李翔的腳步,走進云南探索本土咖啡的自救之路,走進長沙尋找“茶顏悅色”“文和友”等新經濟消費發展的邏輯,走進上海體驗“宇宙中心”安福路的網紅景觀……
人文紀錄片、美食紀錄片常見,但商業紀錄片不常見。節目導演歐大明曾制作過《奇遇人生》《傲椒的湘菜》等高分紀錄片。近日,歐大明在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獨家專訪時坦言,做《激流時代》是一次艱難而特別的挑戰。
A 熱點
“賈乃亮未必是頂流藝人但他是頭部主播”
《激流時代》共五期,首期節目圍繞直播展開。賈乃亮的出現,為節目攢足話題。2021年才轉換賽道的賈乃亮已成為頭部主播,直播賬號有3000萬粉絲,場均成交額達9000萬元。節目中,賈乃亮透露了藝人直播背后的付出。他在正式入行前,至少看了30場頭部主播的直播,以便取長補短:“電商,不是藝人想去玩票的事情,它是一份截然不同的工作。”
羊城晚報:你們為什么要找賈乃亮作為首期節目的觀察對象?
歐大明:首先,我們選擇的拍攝時間是去年“雙11”期間。在主播一年中最忙的時候,愿意接受節目組跟拍的知名主播不多,賈乃亮愿意。其次,賈乃亮的銷售成績不錯,是頭部主播。他未必是頂流藝人,但轉戰直播賽道后,無疑是藝人主播中的“頂流”。最后,賈乃亮身上有讓人好奇的點——為什么許多跨界到直播領域的藝人做不到頭部,而他可以。
羊城晚報:你們是如何說服賈乃亮在鏡頭前袒露心聲的?
歐大明:節目組到杭州后,觀察對象還沒完全確定,當時我們和賈乃亮團隊以及頭部直播公司遙望科技的公關有過一次坦誠溝通。我們確定了,對于藝人做直播這件事,賈乃亮有話想說,他不想讓公眾認為自己做直播只是兼職、跨界或玩票。另外,他不想對大眾造成這樣的誤導——凡是藝人做直播就能利用流量變現,并對其他主播形成降維打擊。因為實際上是需要投入更多精力。
羊城晚報:所以你們能深入他的直播間后臺?
歐大明:對的。我們很感謝遙望科技,允許我們呈現直播間后臺的現場以及顯示真實銷售數據的電腦屏幕,將直播團隊最隱私的部分交給我們來拍。
羊城晚報:做完這期節目后,你如何看待藝人做直播這種現象?
歐大明:某種程度上,我認同賈乃亮說的話——藝人沒想明白,別做直播。其實,不管是不是藝人,沒想好就別做直播。節目里的腰部主播小熊也說了同樣的話,但賈乃亮說的話就會被網友摘出來形成熱搜話題,公眾會放大去看藝人做直播這件事。
羊城晚報:但是很多人還是經受不住直播收益的誘惑。
歐大明:目睹它給人帶來的巨大成就感或收獲,我也蠢蠢欲動。當你看到屏幕上的營業額從0滾到幾百萬、幾千萬時,關于財富的欲望會跳動、拉扯你。但是當你冷靜下來就能很快想明白,若不認清自己幾斤幾兩,真要投身其中,會輸得很慘。
羊城晚報:你們有沒有想過通過節目去帶動一個行業的發展?
歐大明:這是很危險的判斷。我們不是就業導師、財富專家,沒有能力鼓動觀眾投身一個行業。如果大家看完首期節目后都想直播帶貨,那是節目的失敗。我們做的選題要與當下中國比較重要的商業現象相關,這些故事可能做不到很深,但能觸及一點真實的人性沖撞的狀態,看到一些行業里的人的經驗、教訓、掙扎,就夠了。
B 亮點
觀察大時代商業文化中的眾生百態
李翔是知名財經記者、商業作家,曾擔任《經濟觀察報》《第一財經周刊》主筆,是“得到”《詳談》叢書的作者,其商業知識服務類產品《李翔商業內參》一度爆紅。節目中,李翔帶著問題走近企業家、打工人、創業者,觀察大時代商業文化中的眾生百態。他分享管理學大師德魯克的話:“更享受抽離的視角,來觀察人類的行為。”作為旁觀者,他真實觸摸了人們的激情與掙扎。
羊城晚報:節目五個選題的邏輯聯系是什么?
歐大明:我們希望拉開選題的差異性,在領域、地域、視覺等不同層面同普通人的生活掛鉤。“直播”是廣泛的商業現象,“咖啡”是城市人群經常接觸的飲品,“安福路”是城市網紅景觀,“新消費”涉及茶顏悅色、文和友等知名商業產品……此外,主持人李翔的個人興趣,也是重要的參考坐標。
羊城晚報:《激流時代》采用了經典的新聞紀實類節目的結構,它的創新性在哪里?
歐大明:我們請了專業的商業作家、財經記者李翔,以觀察問題的視角介入節目,會給節目制作提供很多養分。我們團隊對于商業領域沒有深度鉆研過,單靠自己的力量介入其中會非常吃力。而在李翔的引導下,我們得以跟隨他進入每個選題,一邊拍一邊梳理每期節目的結構。
羊城晚報:李翔對這檔節目的價值是什么?
歐大明:李翔具備記者思維,是優秀的采訪者,擅長深入淺出闡述商業名詞與各類問題,在專業知識和大眾接受之間搭起橋梁。我們非常合拍,鏡頭跟著他一路走下來,每期節目拍一周左右,通過一個事件、現象,認識問題,進入主題,梳理其中的底層邏輯。
羊城晚報:李翔在策劃層面的參與度也挺高的,對嗎?
歐大明:沒錯。他很重要,所有的表達、溝通都要通過他來完成。我們在開拍前、開拍中、每天拍攝回來,都會問他的感受,他也會和我們分享看法。但他是文字記者出身,做的時間久了,習慣把想法埋在心里。我們要把他的想法挖出來,硬要他說出來。
羊城晚報:“硬要他說出來”的過程通常是怎么樣的?
歐大明:我們做精品咖啡這期節目時,他說經營精品咖啡挺難做成功。我問他原因,他會用到近乎常識性的經濟學專有名詞來解釋,比如,發燒友市場最難做。但對我而言,我不了解“發燒友市場”是怎樣一個概念,會要求他幫我深挖下去。
C 觀點
創新的節目沒有參考坐標,也很難迎合市場
《奇遇人生》《傲椒的湘菜》《激流時代》……歐大明身處其中,記錄明星未知旅程的體驗、探索家鄉獨特的味道,介入空白領域的驚喜與收獲,讓他感受到了做節目的樂趣。有時候,他帶著強烈的新鮮感和探尋未知的好奇展開探險,拍的時候很爽,但剪片時很痛苦。不過,他依然樂此不疲地打開自己的奇遇人生。
羊城晚報:你們想通過這檔節目進行哪些價值輸出?
歐大明:生活中存在很多脆弱的泡泡,你能接觸到世界很多美好的信息,但它們離真實的世界總會隔一層。商業這個領域不會騙人——沙漠里不長虛弱的草、大海里沒有無名之輩,它考驗著每個人的真本事,沒有濾鏡、不能美化,贏了就是贏了。所以,我們希望在商業領域深入其中,了解局中人的成功或失敗,輸出真實感受,給予觀眾啟發。
羊城晚報:這一路下來,有沒有讓你特別難忘的事?
歐大明:主要是收獲了不同人的故事。比如,我們在長沙采訪文和友的人,為什么文和友在廣州、深圳做得不是很好?當我把問題拋出后,他們坦誠地做了分析。網絡輿論會讓大眾產生刻板印象,認為新消費就是玩噱頭,其實做新消費的人很想打破這種印象,坦誠講述自己的故事。這是需要勇氣的。
羊城晚報:你會擔心商業紀錄片的受眾輻射面嗎?
歐大明:擔心也沒有辦法。《激流時代》的確是比較垂直的節目,而且商業觀察類節目對觀眾有些門檻要求。我們只能做到不讓專業人士笑話,以更通俗的方式去講述。至于它能否成為爆款,我不做預設性指望,也不提前樂觀。
羊城晚報:你做了多年紀錄片,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歐大明:常年做紀錄片的人,不會去做沒有挑戰性的事情,總喜歡虐自己。每個做內容的人都希望更多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但當作品不夠好的時候又會非常忐忑、沒底氣。現在關注紀錄片的人似乎沒那么多了,如果拍部作品能讓大家看到,對于項目、創作者而言,都不是壞事。
羊城晚報:沒想過向流量妥協嗎?
歐大明:所謂“流量”,經常在我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現,比如,賈乃亮的那番話登上了熱搜榜。它并不在創作者的掌控范圍內。從導演團隊的角度看,能做的就是在制作期內盡己所能做到滿意的程度,而取舍標準就是內容是否符合設定的故事主題和表達,這算是一種堅守。
羊城晚報:但是話題先行做視頻節目的模式,似乎是一種趨勢。
歐大明:做節目最難的就是去迎合市場或者觀眾喜好。比如,我們做一個新項目,有人要求我們在一些環節引爆市場,或者得到觀眾的極大認可,就十分困難。如果純粹依靠大數據做節目,它不一定死,但至少不是真正的創新節目。你能獲得的所有數據、市場反饋,都是基于以前的項目。真正的創新節目是沒有參考坐標的。
羊城晚報:你之后還會做哪方面選題的節目?
歐大明:現在受困于經費,做新節目挺難的。我特別佩服身邊很多獨立紀錄片導演,能夠花很長時間、投入很多精力去做自己關注的選題。當然,我做媒體紀錄片也有另外的一種價值,總歸對于人和社會的觀察還是不會改變的。
歐大明自述
記者·廣州·夢想
在我初中的時候,表哥告訴我,他認為世界上最厲害的職業是記者,是“無冕之王”。當時,我覺得“無冕之王”四個字很酷,對我產生了影響。在我的成長歷程中,也一直對非虛構內容著迷,有探索未知的沖動。
2003年,為了承載最初的記者夢,我來到廣州,在新快報做專題記者。來到廣州后,我參與的第一個專題報道就是“非典”。我在廣州工作了一年,感受到了這里的包容性,也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始終沒有摸到當記者的門檻,沒體會到那種曾經憧憬的爽感,便離開了廣州。我雖然留下了遺憾,但這段經歷也促使我重新審視自己想做的事究竟是什么。
2004年,我進入中央電視臺《共同關注》欄目,開始制作社會類紀實專題。2008年開始,我與《鳳凰大視野》合作制作數百集歷史、文化、人物專題紀錄片……我以前是一個非常內向的人,但用影像記錄變化的時代與人的工作,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讓我始終對未知世界充滿好奇。我現在依然在人文社科領域,在自己不了解的范疇內,保持對世界的好奇,而且可能會一直好奇下去。
《羊城晚報》2023年3月13日A11版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