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代表的“小目標”丨駐豫全國人大代表裴春亮:加快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 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間
摘要:人物名片:裴春亮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小目標:加快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間 “我在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已經提交過《關于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的建議》,今年再次圍繞紅薯產業發展呼吁。”
編者按:時序三月,春和景明,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如約而至。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新時代展開新藍圖,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亮相盛會。省人大融媒體中心策劃推出“新一屆代表的‘小目標’”系列報道,邀請駐豫全國人大代表聚焦民生幸福,共繪美好圖景,講述他們新征程上的新期待。
大河網訊 “我是第四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每一次當選后我都更有干勁兒,更覺責任重大。”作為新一屆代表,裴春亮說他的“小目標”就是加快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間。
人物名片:裴春亮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輝縣市張村鄉裴寨村黨支部書記
小目標:加快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打造鄉村振興的樣板間
“我在2022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已經提交過《關于建設河南紅薯產業集群的建議》,今年再次圍繞紅薯產業發展呼吁。”裴春亮介紹,據調查,全國紅薯種植面積保持在620萬公頃左右,總產量穩定在1億噸以上,紅薯生產主要分布在河南、四川、山東、湖南、湖北、安徽等欠發達的農村地區,最大的紅薯產地就在河南省。
作為來自太行山區的農民代表,鄉村振興產業先行,裴春亮所帶領的裴寨村立足本地紅薯優勢,舉辦紅薯粉條文化節、注冊“裴寨村”商標,創辦酸辣粉企業,建設食品產業園,展開一場“紅薯革命”。“今年政府報告提出,‘立足特色資源發展鄉村產業,促進農民就業創業增收,’聽后信心更足、干勁更大了。”裴春亮說,
據河南省食品工業協會統計顯示,全國80%以上酸辣粉是“河南造”,已形成酸辣粉甘薯種植、粉條加工、湯底料包、工藝設備、包裝銷售全產業發展鏈條,構成百億級食品產業。
裴春亮認為,紅薯產業的發展才剛剛開始。如果能把紅薯產業升級擴容增量,形成全國性的現代化紅薯產業集群,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疊加效應,這將是成千上萬億的產業價值,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紅薯產業鏈條長且增值潛力大,符合現代人綠色健康食品需求。此外,發展紅薯產業有利于帶動偏遠地區農民持續增收,擴大農村就業,促進共同富裕,推動鄉村振興。”
為此,裴春亮建議:一是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一個國家級的薯類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立足紅薯主產區,依托科研院所,結合龍頭企業,從育種技術、加工工程技術和薯類培訓推廣三方面入手,形成紅薯育、繁、加工和推廣技術體系,促進紅薯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專用品種選育與配套栽培技術研究,開展紅薯專用、高產、多抗新品種的選育、繁殖技術研究,建設優質紅薯育苗基地。建立高效種薯種苗繁育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高效輕簡化栽培技術、安全貯藏保鮮物流配送技術等標準化集成技術體系,完善紅薯安全生產技術規程。大力開展薯農培訓,示范推廣新品種栽培技術,擴大良種繁育面積,提升紅薯產品質量。
二是補鏈強鏈,在紅薯產地盡快建設規模化紅薯淀粉精深加工生產線。紅薯淀粉提取的同時還可以從薯渣中提取膳食纖維、從廢水中提取蛋白粉等,其產值高出淀粉10倍以上。大力支持龍頭企業盡快建設日產1000噸以上的淀粉生產線,發展精深加工,促進紅薯綜合開發利用,延長產業鏈。
三是創新金融支持,建立農民、合作社和企業利益共享機制,構建互惠互利、多方共贏的長效機制。出臺相關政策,推動各類金融機構對接紅薯產業集群發展,引導和推動更多資本、科技、人才、土地等要素向紅薯產業集聚。比如河南省出臺的《河南省酸辣粉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就非常及時,操作性強。要積極協調金融機構推進金融創新,發揮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政策協同作用,圍繞紅薯全產業鏈,探索農村產業多類型融資模式,重點支持農民發展規模化種植資金需求、合作社收儲紅薯資金需求和加工龍頭企業流動資金需求。通過金融方式建立多形式利益共享機制,提升價值鏈,拓寬增收鏈,讓農民從農業提質增效中獲得收益,從二三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潤。(賀志泉)
責任編輯:孫普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