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何必人人一瓶水
摘要:正如網友所言,開封后未飲用的水不倒掉也不能拼裝后再讓別人飲用,那么制止會議用瓶裝水浪費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必為每名與會人員都提供瓶裝水。要知道,開會提供瓶裝水本身就有浪費的嫌疑,因為瓶裝水決不是會議的必需品!
石新宇
據報道,近日,南京市市場監管局在檢查某承辦會議較多的酒店時發現,一場會議結束后會議室留下48瓶飲用水,其中有43瓶開封后未飲用完就被保潔員直接丟棄。該酒店也未按規定張貼反食品浪費標志,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執法人員責令酒店立即改正,當場下達了行政處罰決定書,給予警告。目前,酒店已經進行整改。
媒體的報道以《南京一酒店因43瓶未喝的水被警告》為題,此報道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認為保潔員的做法沒有不妥之處,開封后的水雖未飲用但也不能再讓其他人飲用,只能作倒掉處理。有網友認為造成浪費的不是酒店而是與會人員,處罰酒店不合理。其實,這家酒店被處罰的原因不是43瓶未喝的水,而是沒有按規定張貼反食品浪費標志,亦無不妥之處。媒體的報道沒有搞清楚酒店被處罰的真正原因,但這則報道中提到的會議用瓶裝水浪費現象值得關注。43瓶水不算什么,但僅此一次會議就浪費43瓶,那么多會議會浪費多少瓶?據調查,會議用瓶裝水浪費現象相當普遍,三四十人的會議結束后留下十多瓶打開未飲用或未飲用完的水是司空見慣的現象。北京市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2017年北京接待會議人數1723.8萬人次,按70%的人次飲用瓶裝水、次均飲用1瓶水計算,每年會議瓶裝水超過1200萬瓶,以10%的浪費率估算,僅北京一年便浪費100多萬瓶,全國保守估計也在千萬瓶以上。當然這些水都是有關部門付過錢的,不過值得我們關注的不是付沒付錢,而是如何制止浪費。節約資源人人有責,付過錢也不能浪費。
正如網友所言,開封后未飲用的水不倒掉也不能拼裝后再讓別人飲用,那么制止會議用瓶裝水浪費的最好辦法,就是不必為每名與會人員都提供瓶裝水。可以備些紙杯,誰需要了給誰倒上一杯。或者不提供瓶裝水,可以備上個飲水機,提前告知與會人員,需要喝水在會前喝和會中休息時喝,和不準吸煙一樣,會議進行時不準喝水,開會就認真開會,喝什么水?與會人員又不是水貨,哪需要喝那么多水,哪需要非得開會那一會兒喝水?
前些年,會議進行中手機鈴聲不斷是常有的現象,讓會議組織者不堪其擾,再怎么提醒警告都收效不大。如今,會議進行時要么屏蔽手機信號,要么干脆不準帶手機進入會場,會場外有存放手機的地方。這樣一來,問題徹底解決了。制止會議用瓶裝水浪費現象也一樣,你不是開封后不喝或者沒喝完就丟下嗎?我這邊不給每名與會人員都提供瓶裝水就行了。要知道,開會提供瓶裝水本身就有浪費的嫌疑,因為瓶裝水決不是會議的必需品!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