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謠不傳謠 講文明樹新風 網絡安全
首頁 新聞 社會

那山 那樹 那人

2023-02-23 09:40 來源:駐馬店網 責任編輯:付 琳
發送短信 zmdsjb 10658300 即可訂閱《駐馬店手機報》,每天1毛錢,無GPRS流量費。

摘要:孫向東說,“能夠與這片林海共成長,是一名林業人一生中難得的機遇。”

在伏牛山與大別山交會處的朗陵故地確山縣,有一處橫跨淮河和長江流域的薄山林場,它始建于1954年,是新中國成立后開建最早的國有林場之一。簇擁在山水之間的十萬畝山林,涵養著林區的薄山湖成為“天中明珠”“中原漓江”和重要飲用水水源地。近70年來,以“中國好人”、薄山林場職工孫向東為代表的一代代林工,扎根大山深處,堅守綠色夢想,用青春和生命,守望山林,確保林區多年來無火災事故。他們用自己平凡而偉大的堅守,踐行著林業人的初心和使命。

——題記

青山巍巍,林海茫茫,天地莽蒼蒼。

2月13日,春節過后的第一個寒潮降臨。春寒料峭,雪花和細雨灑落在天中大地,處于駐馬店市南大門確山縣境內的薄山林場萬木蕭索、群山肅穆。一座座無名的山脈像一個個飽經風霜的鄉間老者,在雨雪中默默無言,見證著這些年的滄桑巨變。

八百里巍巍伏牛山,薄山林場是藏在它東麓余脈里的一顆驚艷的明珠。它一手牽著長江流域的泌水支流,一手攜著淮河支流,林區內群山競秀、竹茂林幽、山水相依。

沿著天目山翡翠畫廊一路驅車西進,群山丘陵,田野村莊,沿途風光盡收眼底。車子停在確山縣任店鎮猴廟村,一行人跟著薄山林場峰頭山瞭望塔火情瞭望員孫向東的腳步,穿越淺山叢林,向著更加蜿蜒陡峭的峰頭山進發。

峰頭山是千里大別山群山之中一座毫不起眼的山峰,海拔300多米,因為周邊山嶺布局形似鳳凰,而峰頭山處于鳳凰的頭部,當地人又稱之為“鳳頭山”。

瞭望塔是當地林業部門為瞭望森林火情而設置的觀察哨所。1986年,薄山林場峰頭山瞭望塔建立。受制于自然條件,這里至今不通水電,生活用度等全靠個人從山下肩扛背馱。

37年間,先后有五任瞭望員在此堅守,從每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5月,他們要在峰頭山瞭望塔過著無水無電、與世隔絕的生活。堅持時間最短的一位,只在這里待了15天,就再也不愿意上來了。

站在山腳下,遠遠望去,矗立在峰頭山頂峰的那座瞭望塔,猶如一位警惕的哨兵,時刻注視著腳下的10萬畝群山林海,孫向東就是這座瞭望塔的“眼睛”。

2008年,火情瞭望員的接力棒傳到了孫向東的手中。這一接,就是堅守到了今天!

2016年,在孫向東堅守瞭望塔的第八年,他守林護林的感人事跡經媒體報道后,感動了無數人。孫向東也因此入選“中國好人榜”。就在獲評“中國好人”后的7年來,他依然孤身一人堅守在峰頭山瞭望塔,早把榮譽丟到了家中某一處隱蔽的角落里。

薄山林場峰頭山瞭望塔火情瞭望員孫向東。

2008年到2023年,變化的是年份數字,不變的是一顆愛林、護林的初心。15年青山做伴,15年哨所風寒,15年煙火絕跡!他就這樣一個人,沿著這條人跡罕至的山路,獨守這座瞭望塔,守護著10萬畝山林四季更迭,守望著歲月之河漫漫長流。

青山絕壑,林海蒼莽。峰頭山無言,默默地注視著身邊每一棵樹的四季變化、每一個野生動物的快樂生活;峰頭山有情,守望著薄山湖萬頃澄碧、綠水長流,見證著孫向東15年間的堅守、執著與敬業,以及不為人知的孤獨和無奈。

峰頭山為證

峰頭山山頂,山風勁吹,冷風夾著雪花,打在臉上如刀割一般。一座建于1986年的紅磚建筑——瞭望塔,孤懸于此。

瞭望塔外立面的下半部分被涂刷成白色,塔頂有一圈不銹鋼護欄,那是新近加裝上去的。這就是當地人眼中神秘的望火樓。

峰頭山瞭望塔四面山巒,一面朝天,滿山的怪石、陡峭的懸崖,冬季是刺骨的寒風,夏季是灼人的烈日,沒有電、沒有水,只有隨著山勢連綿起伏的茫茫林海。

沿著室內用松木構建的簡易云梯爬上二樓,再爬上塔頂,孫向東如履平地,而我們已是膽戰心驚、氣喘吁吁。心中不由得產生一個疑問:在沒有光亮的深夜里,老孫是如何爬上這瞭望塔的頂層,瞭望這周邊的10萬畝山林火情的?想到這里,一行人不由得為老孫捏了一把汗!

站在塔頂,極目四望,群山連綿,峰巒疊嶂。在北邊的山巒之間,一泓碧水,波瀾不驚,像一條巨龍靜臥著,那便是“中原漓江”薄山湖。

“如果是春夏季節,趕上天氣晴好,這青山碧水、層林盡染的畫面就是一幅絕美的山水畫卷。”孫向東望著眼前的景色,眼鏡片背后,深邃的目光,堅定而深情。

“瞭望塔雖小,但森林防火責任重大,必須得有人守!”望著眼前一望無際的林海,孫向東喃喃自語,但語氣中透著堅定和決絕!

就在那一刻,我突然間明白了孫向東這些年堅持下來的動力之源。

峰頭山為證!這壯美如斯的山水畫卷,不正是他這些年餐風飲露、孤獨堅守的終極意義嗎?

“我是受父親的影響,才走上管林護林這條道路的!”

瞭望塔二樓,兩個三條腿的木架支撐著一張木板,上面鋪著被褥,就構成了孫向東棲身的床鋪。坐在簡陋的木床上,孫向東一邊擺弄著手電筒,一邊向記者打開了塵封已久的往事。淡淡的敘述,給人一種事不關己的平靜和超脫。

“我父親1958年考入東北林學院,畢業后分配到了山西省林業廳,后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父親下放到了山西省稷山縣某林場,后來又輾轉回到了故鄉確山縣,成了確山縣林業局的一名技術人員……”

“我母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但父親對她卻是無限依戀。我們兄妹五人,我是老大,后面還有四個妹妹……”

“我小時候,家里到處都堆滿了書籍,大部分是關于林業的書,它們是父親輾轉多地都不肯丟棄的寶貝。上了小學后,我沒事時就喜歡躲在家里看那些書,看不懂的地方就向父親請教,就這樣對林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希望能成為一個像父親一樣的林業人。”

“1984年,初中畢業后,縣林業局從職工子女中招收林業工人,我就報了名,就這樣來到了薄山林場,開始了護林員的生涯……”

長期封閉在大山深處的孫向東,沒有想象中的那種木訥和呆板,他的敘述反而給人一種健談的感覺。但這種健談跟記者的引導無關,而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一種話語表達,一種一旦打開就不肯輕易收住的敘事方式。

在接過峰頭山瞭望塔森林火情觀察員接力棒之前的24年間,孫向東在薄山林場多個崗位磨煉,育苗、造林、撫育、巡護、采伐等,他幾乎干了個遍。印象最深的是在當時的間伐工作崗位上,他跟著伐木師傅們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扛木料,從山上往山下運,一趟下來,大汗淋淋,渾身就像散了架……”

最感欣慰的事情也有。“看著自己親手栽培的苗木,一棵棵地栽種在昔日的荒山野嶺,如今都枝繁葉茂,已成棟梁之材,是一種莫大的幸福。”孫向東說。

可是,長期跟林木接觸,對森林了解得越深,孫向東對自身林業知識的匱乏越感到不甘,迫切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識水平。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親時,作為林業工程師的父親深感欣慰,全力支持自己的兒子在學習上能再進一步。

1993年,孫向東如愿考上了汝南園林學校。3年的校園時光,他全力以赴,如饑似渴地汲取著知識的營養。長期的林業實踐加上課堂理論知識,孫向東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畢業。再次回到薄山林場,他開始了新的護林征程。

瞭望塔的“眼睛”

時光飛逝,斗轉星移。時間轉眼之間就到了2008年。

這一年,峰頭山老瞭望員王永清光榮退休。10萬畝山林火情瞭望的大事耽誤不得,找誰來接替瞭望員的重任,一時間成了林場的頭等大事。當時,薄山林場負責人第一時間想到工作勤懇踏實的孫向東。

“到現在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老場長跟我說,‘向東,你會工作、能吃苦,你去守望火樓我最放心’。”看著老場長信任和期待的目光,孫向東二話沒說,欣然接受。

那年10月,孫向東義無反顧地乘坐擺渡船,一直劃向薄山湖南岸大山的最深處。當時,天目山翡翠畫廊的那條鄉間盤山公路還未修建,從薄山湖搭乘擺渡船往來,是山里人進出大山的最佳選擇。

在孫向東的記憶里,自己也數不清多少次搭乘擺渡船,進出這座熟悉又陌生的大山。巡山護林,一次次徜徉在這片隔山隔水的原始森林。挺拔俊秀的毛竹林,高聳入云的馬尾松,還有野蠻生長的麻櫟、橡樹等,在孫向東的眼里,就像相識已久的伙伴。

如今,從林場巡護員到火情瞭望員,工作崗位雖然變了,但守林護林的責任反而更大了。從此,他把自己簡化成了一雙“眼睛”,一雙守望這10萬畝山林火情的“眼睛”。

瞭望塔一層,簡易的木梯下,是孫向東燒火做飯的地方。已經熄滅的煤爐上,一口盛放著鹵菜的鋁鍋內,湯水上面結了一層厚厚的油脂,鍋底通黑。緊挨著的墻角里,放著一張木桌,那是老孫擺放鍋碗瓢勺的地方,黑黢黢的桌面顯示著年代的久遠。桌子下面,一個塑料水桶里面裝著半桶清水。頭頂3米多高的墻壁上,一根木棍挑著一個竹筐,筐內裝著妻子為他準備的饅頭、包子、面條等。

“在山上,吃水比吃油都費事。”孫向東坦言,“背著兩個能裝40斤水的膠桶,山上山下來回一趟,剛來時常常是連滾帶爬,來回需要一個多小時,到山上往往還剩半桶水。現在來回一趟只需40多分鐘,從山下裝多少就能帶上來多少。”

面對惡劣的生活環境,孫向東的語氣里沒有絲毫的抱怨,甚至還帶著一種勝利者的口吻。

“只是,這里的老鼠太厲害了,足有半米來長,夜里用手電筒一照,眼睛油亮油亮的,它們經常跑進來找吃的,我的干糧常被它們禍害。”

“天冷的時候,它們有的還會沿著梯子爬上二樓,爬進我的被窩里。有一次,我半夜起來,一伸手就摸到一個毛茸茸的東西,連忙打開手電筒,一看,原來是一只大老鼠,個頭足有兩個礦泉水瓶子那么長,眼睛就那么定定地看著你,一點也不害怕人。”

每年10月1日到第二年5月1日,是薄山林場的森林防火戒嚴期,孫向東必須獨自一人吃住在山上,24小時守在瞭望塔,看護山林。那幾個月,他幾乎不下山。有時遇上了雨雪天氣,他會向場領導請示,經允許后才會下山回趟家,和家人簡單又溫情地團聚。

每次孫向東回家,妻子都會為他蒸幾鍋饅頭和包子,讓他帶到山上。山路崎嶇,包子有的會被擠爛、開裂,包子餡都撒了出來。他毫不在乎,餓的時候就抓一點包子餡和著包子皮一起吃。若不是餓得很,孫向東就不開伙,甚至連熱水都不想燒,夜里實在渴得不行,就用碗舀一碗涼水解渴。

“灶臺沒有煙囪,山頂風大,一燒火,屋內就濃煙滾滾,嗆得人喘不過氣……”再后來,老灶屋也倒塌了,孫向東干脆把鍋碗瓢盆一股腦地全部搬到了瞭望塔的一層,改造成現在的模樣,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多年堅守,孫向東練就了一種“特異功能”,睡覺時聽見風聲立刻就醒。冬春季節是森林防火的關鍵時期,白天,他連吃飯都不離開瞭望臺;夜里,他怕自己睡得太死,就定了鬧鐘,一來二去就養成了習慣,沒風時睡得格外香,風一起立刻就醒。

心在哪里安放,人生之樹就會在哪里生根。15年來,在這座望火樓里發生的故事太多太多,多得像這大山里的樹木一樣,多得像這峰頭山的山風一樣,一些在常人眼里不可思議的事情,在孫向東這里,已經難起波瀾。

山風獵獵,一陣疾風裹著雪花刮來,松濤陣陣,林中雜木嘩嘩作響。立在瞭望塔前的孫向東眺望著遠方,那是家的方向。

15年來,孫向東已經與峰頭山融為一體,成為這大山上的一塊巨石,成為高高矗立著的瞭望塔上的一雙移動的“眼睛”。

愧疚與遺憾

孫向東第一次登上瞭望塔時,不會想到自己會成為“名人”。

當他在峰頭山度過十幾載冬春,經歷過無數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孤苦時,他也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名人”。當無數榮譽向他走來,當媒體的鏡頭一次次向他聚焦,他也只當自己是一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林場護林員。

一個人、一條路、一座山,他把自己最美的年華都獻給了這片山林,給了這座瞭望塔。39年的護林生涯,15年的獨自堅守,他忍受著常人難以忍受的孤獨寂寞、艱難困苦,默默奉獻著自己的青春,換來了10萬畝山林安然無恙。看似平凡的堅守背后,是常人難以承受的生命之重和對親人的愧疚。

一種遺憾時常折磨著孫向東,那是親人離世自己卻不在身邊的愧疚之情。壓抑、迷茫、困惑、焦慮……在深夜的瞭望塔頂,在孤獨的大山深處,會向他襲來,一瞬間就將他擊垮,讓他欲哭無淚,欲語還休。

2018年3月,正是森林防火的戒嚴期,孫向東已經兩個多月沒下過瞭望塔。甚至,就在他最為尊敬的父親重病彌留之際,也沒能守在身邊。

3月28日凌晨,峰頭山山頂,山風呼嘯,群山靜默在黎明之前的暗夜里,在山上值守的孫向東徹夜無眠。

在經過長久的思想斗爭后,他通過微信給當時的市防火辦主任耿紅敏留言:“父親癱瘓一年多,于3月27日下午3時在確山縣盤龍養老院去世。就在昨天父親去世時,我不在他身邊,仍在瞭望塔。我愧對父親,是一個不孝子!父親明天火化,我請幾天假,望耿主任見諒。我是淚流滿面地給你寫這段話的,今夜無眠。父親是確山縣林業局退休干部,他的一生也光榮地獻給了林業發展。”

耿紅敏立即讓他放下工作,送老人最后一程。4月1日,孫向東再次給耿紅敏留言:“我已上山,在瞭望塔!”

這成為孫向東一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每到深夜,我眼前甚至會出現幻覺,看到父親正大口大口喘著氣,眼里滿是渴望地看著我。我朝著家的方向長久地跪著,可也無法減輕內心的愧疚。”

“我是家里的長子,也是父親母親唯一的兒子,父母年老體衰后,日常全靠四個妹妹輪流照顧著。”提及父母,這個身材魁梧的漢子紅了眼睛,常年堅守在無水無電的大山上,面臨如影隨形的孤獨和寂寥,他沒有投降、沒有流淚,卻在提及父母的一剎那流下了晶瑩的淚花。

“2013年6月,在母親彌留之際,我在外地培訓防火知識,也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后一面……”孫向東說著,又是一聲沉重的嘆息!

2021年除夕,萬家團聚的時刻,陪伴孫向東的只有呼嘯的寒風。孫向東的妻子常立新遠在深圳打工,因疫情無法回來,兒子孫鵬飛在蘇州打工,也無法趕回來陪父親過年。一家人就這樣天各一方,度過了一個別樣的除夕。

孫向東的手機上,還保留著去年春節與家人搶紅包的記錄,兒子先發了一個紅包,留言:“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孫向東與妻子天各一方,在搶紅包的時候,內心五味雜陳,隨后卻不約而同地每人給兒子發了一個紅包。

孫向東知道,同為林業家庭背景的妻子是理解他的,在任何時候都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更沒因為家庭瑣事向他發過火。這也是孫向東能長期堅持下來的另一種動力。

今年這個春節,孫向東過得格外小心。“連著幾天,我就蹲守在瞭望塔頂層,清早一看,衣服和頭發上都是密密麻麻的白水珠。”

“不敢合眼,今年燃放煙花爆竹的特別多,來不得半點松懈。”孫向東說,“防火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你盯得緊,及時發現火情,將損失降到最小,如果麻痹大意,一旦火勢蔓延就可能會毀掉幾代人的心血。”

今年春節期間,孫向東及時發現了兩起火災隱患,都第一時間報告給了上級,及時撲滅了火,沒有給山林造成損害。

“野人”與“詩人”

吃穿住用,這些生活上的不便,對孫向東來說不算什么,但長期脫離煙火人間的熱鬧與繁華,內心的孤寂才是難以逾越的一座險關。

在大山深處,獨守一座無水無電的瞭望塔,每天面對的是不會說話的植物和亂石,留下來、活下去,完成好火情瞭望的重任,戰勝孤獨帶來的壓迫感,是必須要過的一道坎兒。

“這里沒有人可以和你說話,哪怕是吵架,除了樹木、石頭,還是樹木、石頭。”而孫向東排解寂寞的辦法,就是登上瞭望塔,隔著薄山湖,看一看家的位置,在腦海里想一想自己的妻子和可愛的兒子。

“遇上干旱天氣,兩三個月不下山是常有的事。衣服都有味了也沒法洗,就連喝水都成難事。遇到雨雪天氣下山時,往往衣衫襤褸,頭發、胡子像亂草一樣,渾身散發著臭味,連我自己都覺得惡心,同事都戲稱我是峰頭山的‘野人’!”

但孫向東依然是快樂的。

工作之余,孫向東最愛做的事情就是探訪這大山里的野生動物。在他眼中,薄山林場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狐貍、獾、松鼠甚至野豬都是他的朋友,野生的半夏、桔梗、益母草、金銀花讓他癡迷,變幻莫測的湖光山色更讓他詩情大發。

起初,驅除寂寞的方法就是收聽桌上那臺收音機,后來智能手機流行,他開發了更多的“娛樂項目”,看書、寫詩歌、利用網絡平臺分享自己的“大作”……

“詩寫得不好,也沒章法,多是一些順口溜。”一時間,樹木、石塊及林子里跑的野豬、野兔都成了他創作時的對象,“逮著啥寫啥,自娛自樂,寫完了就對著茫茫林海吼一嗓子……”

“春雨就是跳舞的精靈/大山和湖面是你的舞臺呀/百里長卷的薄山山水畫屏……”15年堅守大山,在無水也無電的漫漫黑夜,孫向東從寂寞中發現了美麗,從堅守中活出了價值,生命之花在瞭望塔綻放得格外美麗。

峰頭山山頂,距瞭望塔不遠處,有一棵野生皂角樹,孫向東剛去的時候,樹身如杯口粗,如今已枝繁茂盛,樹身粗若水桶。山上沒有青菜,他就采摘山芝麻葉、野莧菜、枸杞葉等,擼幾片放到鍋里就是青菜。

白天閑暇時,天氣晴好,他會到湖邊取水,來洗一洗他的衣衫,沒肥皂就用那棵皂角樹的皂角洗,天然環保。

巡山途中,孫向東還練就了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本領。“見到野豬不要動,因為野豬怕人;遇到帶著豬崽的母野豬時,要快速離開,因為母野豬會誤以為人要傷害它的幼崽而攻擊人;當野豬把頭斜沖你的時候,可得當心,那是它發動攻擊的前兆。”

炎熱的夏季,野兔、刺猬、毒蛇、蜘蛛、馬蜂是森林里的常客,孫向東每走一步都會留意,同時也學會了遠離和觀察,從不去打擾它們的生活。

孫向東是全國綠化獎章的獲得者,2016年入選“中國好人”,他還是河南省文明職工、感動天中十大年度人物等榮譽的獲得者。業內人稱孫向東是駐馬店林業人的一面旗幟,當地山民稱他是10萬畝山林的“守護神”,但他卻說自己就是一名普通的護林員。“森林涵養水源,產生氧氣,凈化空氣,是人類的親密伙伴,一旦出現火災,對環境的破壞是很大的。保護好這片山林,就是在保護天中父老的美好家園啊!”“只要有需要,我會堅守到退休。”孫向東說,“能夠與這片林海共成長,是一名林業人一生中難得的機遇。”

“高高的山上,瀑布從天而降,所有看似虛無的事物其實都有來源。”這是孫向東最喜歡的一句詩。

如今,他依然在峰頭山上無怨無悔地守護著那一片片茁壯生長的“夢想”。

在薄山林場,像孫向東一樣,每一位護林員都對自己負責的林區有著特殊的感情,一年四季,他們在林間穿梭,很多護林員是林二代、林三代,對林區有著濃得化不開的感情。正是有了他們這樣的林工,駐馬店市近130萬畝公益林才能枝繁葉茂,秀美的天中大地才能愈加蒼翠。

蒼山林海,山水相依。70年時光轉瞬而逝。

“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習近平總書記的話深深地刻在了薄山林場職工的心間。

如今,薄山林場在一代代護林員的接續守護下,林木蓄積量5.0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98%,活立木價值5.1億元,是建場以來國家總投資的30倍。

薄山林區不僅有櫟類、馬尾松等主要樹種,還有珍稀的杜仲、喜樹、五加、玉蘭等。林區廣泛分布著金銀花、野菊花、桔梗、靈芝、血參、柴胡、元胡等藥材植物,狍子、雉雞、野豬、野山羊、狐貍、果子貍、獾等野生動物經常出沒。

一種看似平凡的熱愛和堅守,一份堅韌的執著和追求,一代代護林員用生命的光陰,無怨無悔地守護著綠色夢想。

青山在,人未老。大山護林人的故事還在續寫……

責任編輯:付 琳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點贊

  • 高興

  • 羨慕

  • 憤怒

  • 震驚

  • 難過

  • 流淚

  • 無奈

  • 槍稿

  • 標題黨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返回首頁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6一13小幻女|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久久精品| 精品国产麻豆免费人成网站|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 97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人人爽天天玩人人妻| 国产成人无码AV一区二区| 8av国产精品爽爽ⅴa在线观看| 妈妈的朋友在8完整有限中字5| 亚洲无砖砖区免费| 第一福利官方导航| 四虎网站1515hh四虎| 高清性色生活片a|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视| 91老湿机福利免费体验| 女人是男人的未来1分29| 中文字幕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免费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综合| 亚洲精品免费在线| 男女生差差差很痛的app| 合租屋第三部小雯怀孕第28章| 野花日本中文版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怡红院在线观看| 17女生主动让男生桶自己比| 国语对白清晰好大好白| jizzjizz中国护士第一次| 岛国片在线播放| 中文字字幕在线精品乱码app| 日本按摩xxxx|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麻豆| 男生女生差差差很痛| 嗯~啊~哦~别~别停~啊老师| 西西人体大胆免费视频| 国产在线高清精品二区| 国产东北老头老太露脸|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1300部小u女视频大全合集| 国产视频www| 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 在线免费视频一区|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