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銳評丨美式霸權的五張面孔
當地時間2月19日,美國一些反戰人士在華盛頓舉行集會游行,要求美國停止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并呼吁解散北約。然而一天后,美國總統拜登突訪烏克蘭,宣布再向烏克蘭提供5億美元援助,其中包括武器裝備。這清楚不過地表明,一年來俄烏沖突不斷升級的背后推手,正是當今最大的霸權國家——美國。
給烏克蘭危機拱火澆油,是美國多年來在全球大搞霸權的一個縮影。中方20日發布的《美國的霸權霸道霸凌及其危害》報告,通過列舉事實的方式,從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五個層面展示了美式霸權的五張面孔,將美國這個地球村“村霸”橫行世界、唯我獨尊的惡行劣跡揭了個底朝天。
以政治霸權為例。早在1823年,美國發表“門羅宣言”,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為名粉飾自己伸向拉美國家的黑手。此后,歷屆美國政府對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不是政治威逼,就是經濟打壓,或者干脆軍事介入和政權顛覆。不只如此,從在歐亞煽動“顏色革命”,到在西亞北非策動“阿拉伯之春”,美國打著所謂民主和人權旗號想塑造他國和世界秩序,但造成的是混亂與災難,是“民主樣板”的接連坍塌。
與政治霸權相伴的往往是軍事手段。美國前總統卡特曾直言,美國是世界上最好戰的國家。塔夫茨大學研究報告顯示,1776年至2019年,美國在全球進行了近400次軍事干預。從阿富汗到伊拉克,窮兵黷武的美國軍事霸權,釀成無數人道悲劇。2012年以來,僅敘利亞難民數量就增加了10倍。一部美國史,就是一部暴力和擴張史。
如果說政治和軍事霸權是明牌,那么經濟霸權就是一張暗牌。特別是近三年,在新冠疫情背景下,美國濫用全球金融霸權,向全球市場注入數萬億美元,埋單的卻是其他國家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就在2022年,美聯儲結束超寬松貨幣政策,轉向激進加息政策,刺激美元短期內不斷走強,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動蕩、歐元等多種貨幣大幅貶值,創下20年來新低。許多發展中國家因此遭遇嚴重通貨膨脹、本幣貶值和資本外流。所謂“美元霸權”,莫過于此。
在科技領域和文化領域,從打造“芯片聯盟”“清潔網絡”等科技“小圈子”,到炮制虛假信息攻擊他國、操縱媒體蠱惑人心,美國同樣橫行霸道。近日,中方官員出席慕尼黑安全會議時明確指出,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嚴重干擾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美方撕去了一切偽裝,連巧取都沒有了,只剩下豪奪”。2022年底,推特公司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表示,所有社交媒體平臺都與美國政府合作,對內容進行審查。美國宣揚的所謂“新聞自由”不過是個幌子。
謀求霸權、維護霸權、濫用霸權——事實充分證明,無論美國如何粉飾自己是救世主,實踐的是不折不扣的霸權邏輯。為了霸權,不要他國的安全、阻礙他國的發展、犧牲他國的福祉……這種損人利己的做法,引發國際社會越來越強烈的批評和反對,終會斷送了美國霸權之路。這也將印證美國歷史學家保羅·肯尼迪在《大國的興衰》一書中對紐約州富裕小鎮斯卡斯代爾的隱喻性說法——“羅馬衰落了,巴比倫衰落了,現在輪到斯卡斯代爾了。”
(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劉靈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