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心的記憶
我生活在一個小縣城,由于工作關系,接觸面并不算太窄,可謂是士農工商各色人等都有過深淺不一的交情,甚至出現推杯換盞、勾肩搭背的親密情景。對于這種情形,說心里話,我常常在酒醒之后,隨著時光的流逝,一切皆成云煙。說到這里,我想起了王奎山老師。一生中,我與他只有一次短暫的謀面,然而他卻以大智若愚、大拙無鋒的形象給我留下了深刻記憶。
20世紀90年代初,我還是一個滿身浮躁的文學青年。那是一個特殊的年代,文學這個行當正紅得發紫。說句題外話,當時,河南省婦聯主辦的刊物《婦女生活》,其中有一檔欄目《鵲橋》很受讀者歡迎。男女征婚者在推介自己時,開頭第一句就是“某男(女),酷愛文學,有作品在報刊發表”,然后以此為條件,要求對方必須高大偉岸或賢惠善良,否則就有些配不上自己這樣一位文學發燒友的意味了。插說這樣一件小事,就是想說明當時那個年代,文學的地位有多么崇高。生逢其時,我也愛上了文學。勞作之余,我窮搜博覽,四處拜師,只希望自己稚嫩的文字早日能夠化作鉛字發表。那時,駐馬店地區唯一公開發行的報紙《駐馬店報》剛剛創刊,那是一張小型對開四版的報紙,在第四版竹溝文學副刊里,有一個《七彩人生》欄目。而在這個欄目里,每期都要發表一篇署名作者是王奎山的小小說:《紫紗巾》《藍風箏》《綠發結》《黑蜻蜓》《紅繡鞋》《別情》等。這些作品篇幅都很簡短,但在每篇作品中,作者都要給廣大讀者塑造一個難以忘懷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的生活環境大多集中在豫南鄉村,都是一些普通的男人、女人、老人和孩子,雖然他們的身份像山野間的青草一樣普通,甚至有些卑微,但他們都具有淳樸善良、熱愛生活的天性。在他們有限的生存空間里,無不表現的樂觀豁達且情趣盎然。其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小小說《別情》:莽子探親要回部隊,未婚妻小娥進城送他。在車站廣場候車時,莽子突然想再親一下小娥。由于是大白天,做這個舉動不方便,莽子便把登車時間改到夜里十時。按莽子的話說:“不再親你一下,走了也不安生。”哪曾想,莽子的計劃竟然被自己的老爹打亂了。老爹見未過門的兒媳婦一大早送兒子遲遲未歸,害怕有什么閃失,就火急火燎地趕到車站,找到了兒子和媳婦。老爹的到來,讓莽子的計劃徹底泡湯了,最后只得一個人登車歸隊。臨進站時,莽子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咱鄉下人,辦個事真難呀!”爹卻說:“難啥?從鄉里到城里有汽車,從城里到部隊有火車,難個啥?要擱往先……”小娥偷偷地笑了。故事情節到此戛然而止。
當時,我在讀完這篇小說時,心中那股激動勁兒無法用語言形容,徹底被王奎山這位不曾謀面的高人征服了。當時,我心中只有一個渴望,什么時候才能夠拜見一面這位文學高人呢?那時,我偏居汝南、正陽兩縣交界的一個小鄉村,幾乎處在與外界隔絕的環境中,拜見王奎山,只能成為我心中一個長久做不完的夢。
懷著這份期冀,不覺間到了2004年,我從農村走進了縣城政府機關謀到了一份舞文弄墨的差事,也就是在這年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里,縣文化部門邀請全市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在天中山招待所召開梁祝文化研討會。我作為主辦方的工作人員參加了會議。那天,我提前走進會議廳,一眼就發現擺放著書有王奎山名字的座簽。當時,我心中禁不住一陣狂喜:終于可以拜見久仰的文學前輩了。為了方便與王老師近距離交談,我特地找來一把椅子,放在王老師座位斜側不遠的地方。不大會兒,參會人員開始進場了,就見一位個子不高、一臉憨厚的中年男人邁著不疾不徐的步子走到王奎山座簽旁,稍作停頓,側身坐進鋪有厚厚絨毯的座椅里,然后端起桌上一杯飄著白霧的毛尖茶,用厚厚的嘴唇輕輕地吹幾下,就輕輕地啜飲起來。我站在一旁,欣賞著他的那份自在、那份飄逸,心里禁不住升起一份濃重的敬意。
關于對王奎山老師的第一印象,我在數年后讀到全國著名小小說作家楊曉敏對王奎山的描寫后,感觸更為深刻:“奎山長著一雙細長的眼睛,用河南方言來說,猶如席篾子在臉上劃了一道。不相稱的倒是嘴巴奇大,在五官的比例中,漫畫般的夸張。這一大一小,使奎山增添不少魅力。”
會議討論期間,我走到王老師身邊,悄聲對他通報了自己的姓名后,真誠地說:“王老師,我很喜歡文學,很早就在《駐馬店報》讀過您的小小說,特別喜歡,請您以后多多指教……”王老師聽了我的話,咧開大嘴哈哈一笑說:“我寫的那些東西,都是自己弄著玩的,上不了大臺面,你可不能當真哦!”王老師的自謙,讓我對他倍增敬意。隨后,王老師對我說:“有空到駐馬店找我,我用駐馬店的胡辣湯招待你。”說完,又呵呵地笑起來。
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和王老師見面,也是一生中唯一的見面。如果王老師還活著的話,或許,在他接觸的各色人等中,他不一定還記得我,不一定還記得請我喝胡辣湯的承諾,但是他卻以自己作品的魅力帶給我一生最為滿意的藝術享受。
感謝您,奎山老師!愿您一路走好!
責任編輯:閆繼華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
網友評論